多比少好,这是**美食的共同准则。在这一准则之下,南方饮食才肆无忌惮地嘲笑北方的面食和大盆大碗。在社会学的视角中,吃饱只为生存,由此演化而来的大吃大喝,则是消费升级前夜的**排场,上不得什么台面。
由此再来看中国近二十年的大众饮食美学史:请朋友吃饭吃到吐才有面子,到请朋友吃饭必须吃不饱才算精致。
遗憾的是,我们太晚接触到了这重理念。比如,我们大学时,请姑娘们用餐喜欢去**豹吃自助。在无限量的哈根达斯和排山倒海的海鲜里,我们陷入了一种直男癌的幻想,以为摆阔就能有真爱。
自助餐是中国人某种思维的典型映射。这种思维模式的特征,是不尊重个体性和生活的核心价值,迷恋以物质的积累来满足精神需求。
**豹正是其中佼佼者。哈根达斯和海鲜不限量供应,提供了一种接近**阶层的想象,在饕餮盛宴之中,就能实现面子和肠胃的双丰收。
1991年,军眷家庭出身的袁昶平在台**中市开起了**家“**豹”。**豹的文字意象,结合那个年代台湾人**的文化心理——喜欢“豪华、气派、女服务员多”——这家号称东南亚最大酒店的**豹饭店,成为了台中市的地标。
到了千禧年后,当世界经济的版图逐渐偏向大陆,袁昶平将**豹的品牌移到了大陆,并将其改造成了“高档自助餐”。2003年,**豹在上海开业,以大型奢华自助餐厅的招牌,迅速成了中国自助餐的鼻祖。
这种商业策略,在当年毫无疑问是成功的。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刚刚突破万元大关,中国消费文化正进入**的**阶段:追求物质和数量的双重积累。哈根达斯、星巴克等,仍然是优越生活方式的标志,而哈根达斯和海鲜任意取用,正好在文化象征和数据增长之间找到了平衡。
对**豹的文化迷恋,潜藏着对**心态的渴求。这一点,在一则传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网络传言中,北京王府井的**豹幕后老板王某,一个神秘的地产大亨。其儿子,则是后来名动一时的“京城四少”之一王烁,周迅前男友。
2010年12月的一个晚上,王府井地区发生过一起持枪和故意肇事案件。王烁在车中持枪指向了另一辆车,车上坐着的,则是演员刘涛的丈夫王珂,另外一名传闻中的“京城四少”。
“京城四少”,“王府井”和“**豹”,这些名词,渗透着中国人对**和铺张的渴望。巧合的是,“四少”跟餐饮搭上关系的,**豹和俏江南,都曾经主打**风格的奢华路线,如今,也都慢慢堕入危机之中。
一些底层人士对**的信仰始终未变,但中产的审美和文化却悄悄兴起了。前段时间,国产“深夜食堂”惹来众怒,本质上,也是影视剧以粗糙的镜头语言侵犯了中产的饮食美学。连同白酒的没落一起,**无望的中产逐渐走向了精致派路线,在日常之中雕琢美感,而不是一味追求极致的奢华和数量的累积。
要么走平民路线,要么走精致风格,过往粗糙而乡土的消费升级,已经适应不了今时今日的审美需求。就像当年飙车耍酒疯的“京城四少”,如今也被王思聪不经意的一次“晒狗”微博所击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