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语浓:“东瓜”与南瓜

2014-05-25来源 : 互联网

【鄙谚正解】□丘桂贤

客家人对某些事物的叫法,常常是源于说话避忌,如许的例子很是多,现再将一些常见的分解出来,供**参考。

“东瓜”是梅县人对南瓜的叫法,此称的来历,说来也简朴,“南”音同“男”,由于南瓜粗笨,客家话里便有很多把“东瓜”比作愚蠢、痴钝的辞汇,如笨东瓜、殁东瓜、矮东瓜、东瓜嫲等等。因为世俗都是重男、尊男,因而人们便把南瓜改称“东瓜”,这是同类词替代的避忌体例。固然,若改称“北瓜”则与地舆情况不符,改称“西瓜”也与已有的瓜类相抵触,是以,改称“东瓜”便无歧义了。

“牛眼”亦是很多客家地域对龙眼的叫法,由于尊龙,人们便把龙眼改称“牛眼”。客家话有很多尊龙的辞汇,好比龙脉、龙厅、龙神伯公等等。明显,说“吃龙眼”是犯讳的,故把龙眼改称“牛眼”,此亦是同类词替代的避忌体例。

“豆干”是梅县人对豆腐的叫法,而豆腐花才被叫作“豆腐”,至于晒干的豆干则称作“干豆干”或“黄皮豆干”。明显,这些都与传统的公共叫法分歧,且构成较着的歧义。豆腐谐音“头富”,是以,豆腐本是吉祥之物。大年头一,家家户户的斋菜都少不了豆腐,寄意*头富;燕徙新房,宴席主菜会有一盘方方块块的豆腐,寄意添砖添富。可是,为什么这吉利的豆腐还要被称作“豆干”呢?本来豆腐的“名声”也有欠好的一面,“豆腐一样”“豆腐做个”都比作易破、易碎和绵烂之物。平常糊口中,人们一样喜好坚固、坚固的吉祥寄意 。“干”与“腐”是反义的,因而便把豆腐称作“豆干”,此亦是反义词替换的避忌体例。

客家方言这类富有隐意的奇趣叫法,展现出客家人怪异的风尚文明,也反应出人们熟悉事物的详尽一面。

来历:梅州日报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