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乞巧第一村”:巧手生花 再现百年乞巧盛况

2014-08-04来源 : 互联网

广州7月30日电 题:“中国乞巧第一村”:巧手生花再现百年乞巧盛况

作者 陈启任 方俊豪

“这朵茶花寄意开花成果、开枝散叶,很多中年人会买归去送给孩子增添喜气。”29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乞巧节”前夜,在广州珠村,63岁的“巧婆”蔡姨指着台桌上本身亲手编织而成的“茶花”对记者一一道来。

每年夏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广州是中国内地乞巧习俗保留最完整、特色最光鲜的地域之一,而位于广州河汉区的珠村更有“中国乞巧第一村”的佳誉。

“乞巧节”是曩昔姑娘们最为正视的日子。广州的“乞巧节”又称“七姐诞”。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引线,建造手工艺品,在八仙桌上摆上瓜果贡品,祭拜“七姐”,乞求心灵手巧。

在该节日到临之际,珠村潘氏祠堂内的“巧姐”、“巧婆”们早就各就列位,摆好格式精彩的手工艺品,迎接到访的市民。

走进潘氏祠堂,见到祠堂台子上摆满了由珠片花、米花、芝麻建造的各类精美的乞巧工艺品,令围观市民连连奖饰。据介绍,为了做这种邃密的“巧艺”,珠村的巧姐、巧婆们从春节后就起头筹办,才可赶在七夕到来前完成。

“我从十几岁起头学做花,那时糊口前提欠好,可用的材料只有谷米、芝麻、皱纸,此刻多了铁丝、塑料、丝网。”七十多岁的潘婆说,跟着材料的增添和手艺的前进,现在乞巧工艺品的格式比以往多了不少,建造时候上也有所缩短。

珠村的乞巧习俗已有八百年的汗青。2011年,以珠村为代表的广州“河汉乞巧习俗”入选中国第三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每逢“乞巧节”,珠村的女子城市建造林林总总的手工艺品,陈列于村内祠堂中,在节日时代供人赏识。

传统的乞巧手工艺品包罗:用珠片、珠子、泡沫等材料建造成的传神“珠片瓜果”;用红枣、花生、冬菇、瓜子、红豆等斋类什物粘成七层、九层的“斋塔”;用七色纸裁剪成分歧颜色仙女衣服、用品的“七娘盘”…

“对那些利用传统材料例如稻谷、米、禾草建造的工艺品,就要求建造者眼神好,够细心。”蔡姨说。

近年来,珠村的“巧姐”们也更频仍地与珠三角、港澳地域进行交流。2013年的广州乞巧文化节上,两岸四地的代表队云集珠村加入“赛巧会”,比试巧艺。2014年7月27日,广州乞巧文化交流协会送出一百多件珠村及黄埔巧姐新创作的精品前去澳门加入2014亚太博览会。展会时代,现场播放乞巧文化宣传片,“巧姐”们也倾情献艺,与宾客互动,传授乞巧手艺。

为吸引更多年青人插手到“晒巧品”这项传统习俗中,“巧姐”、“巧婆”们特意推出精彩的玫瑰、百合、蝴蝶兰等新样式。“进修做巧品的门槛并不高,看书自学或到现场跟着‘巧姐’们操练都行,”45岁的潘娴开已持续五年建造巧品,在其他“巧婆”眼里,她的手工艺十分了得。

为了有更多的年青人介入乞巧节手工艺品建造,珠村的乞巧文化,也走进了小学的讲堂。河汉珠村小学成为广东省乞巧文化传承基地,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或许在讲堂中进修到乞巧文化。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