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台山涌现23所华侨中学华侨子弟升初入学难 侨胞捐资建中学

2014-08-23来源 : 互联网

华侨中学的女师校友楼。南都记者刘在富摄

上期介绍了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前海外华侨回乡捐资助学的历史和故事。本期继续介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华侨及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的历史。这段时期,台山从50年代全县各区纷纷创办华侨中学的热情高涨时期,在经过三年困难时期以及“*****”之后,华侨中学相继停办,华侨办学*终归于停滞。

全县小学改**

据1987年出版的《台山县教育志》和《台山百科全书》介绍,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台山县**成立,接管和整顿全县小学,由私立改为**。办学权利由私人团体、宗族的手中收回到**,教育经费直接由各级**拨款。1952年,全县小学从1949年的878所锐减为431所,学生共90841人。

但华侨及港澳同胞对台山小学教育的资助并未就此停止,只是大不如前。如1953年至1966年,斗山秀墩槎洲村旅美乡亲陈伯兴,继续资助其创办的伯兴小学。1950年,台山附城水南“香港南强学校基金会”与陈祥暖祖,为南强小学捐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1964年,大江旅港乡亲伍时畅捐资港币2.5万元,改建观贤小学。

创办台山县华侨中学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台山华侨办学*为突出的还是中学教育领域。

据《台山县教育志》和《广东台山侨务志》记载,1954年,农民子弟积极要求升读中学,全县教育出现大发展形势。而许多华侨子弟因中学招生少而感到升学难。广东省文教厅向台山县文教局建议,以民办公助性质创办台山华侨中学,设初高中,招收六成华侨子弟,四成照顾各阶层子弟,经费由**拨款补助,华侨捐赠归学校增添设备。

台山华侨、侨眷更是积极争取创建华侨中学。1954年5月,台山县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召开期间,华侨、侨眷代表提出要求,由他们出*建立一间华侨中学,让其子弟升学。1954年8月初,归侨、侨眷代表谭光攀、邝修屏等6人,向大会提交了要求**协助在台山开办华侨中学,并在各区、乡设补习班,以解决华侨子弟就学问题的提案。提案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住在广州的台山籍侨眷们筹集了31.8万元,加上台山县**借予的3万元建校经费,利用原台山女子师范学校(当年7月停办,师生并入台山县师范学校)的校舍,创办台山县华侨中学。据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五邑侨乡*早建立的一所华侨中学,也是广东省*早的华侨中学之一。当年9月20日,300多名华侨子弟便开始入读该校。

如今华侨中学为*****性普通高中,是台山*优秀的高中学校之一。

涌现22所华侨中学

1957年,国务院颁布了《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华侨中学在台山更是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各区纷纷开办。

1958年,台山全县共开办起了23所华侨中学,覆盖了台城、水南、四九、广海、三合、海宴、冲蒌等地,在校学生共3881人。这23所华侨中学全部都是侨办公助或民办侨助,一般每年招收新生2个班,个别的招3个班(水南侨中)或1个班(新塘侨中)。除了台山县华侨中学,其余华侨中学均为初中学校。

众多华侨中学的兴建一方面解决了台山华侨子弟升学读书的迫切问题,另一方面也为非侨眷的适龄学生提供了升学的机会。据统计,1958年,台山全县开办有完全中学10所,初级中学38所,在校初中学生12820人。当年招收初中新生6061人,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入学率达64.3%,相较1949年仅有10所初中学校、12.2%的初中入学率,大幅提高。

三年困难时期半数华侨中学停办

华侨中学从1960年开始相继改制或停办。期间,没有华侨和港澳同胞再捐资助学。1960-1962年,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三年困难时期),有15所华侨中学先后停办。其中,1961年停办的华侨中学*多,共有11所。1964年,台城侨中停办。

“*****”时期,5所华侨中学停办,*后一所乡镇华侨中学水南侨中于1969年8月停办。仅存的台山县华侨中学也改名为台城镇红卫中学,只招收台城镇学生。

伯兴小学也停办了,1978年后,才由陈伯兴之子陈邵慈秉承父亲遗志,于其别项产业复办伯兴小学,已于2000年后停办,校舍闲置。

由台山谭氏海内外宗亲集资创办于1935年的私立谭氏育英初级中学,也于1984年夏停办。直至1984年9月,旅港、旅美宗亲谭融和等,及美国纽约昭伦公所、香港白水谭氏同乡会、文章会先后筹集港币20万元复办,并易名为台山市育英中学。2006年迁至新校区,现在是台山*大规模市直**初级中学之一。

数据

据统计,1958年,台山全县开办有完全中学10所,初级中学38所,在校初中学生12820人。当年招收初中新生6061人,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入学率达64.3%,相较1949年仅有10所初中学校、12.2%的初中入学率,大幅提高。

那些学校

在广州开办的广东华侨中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台山华侨、侨眷兴办的华侨学校中,还有著名的广东华侨中学。

据《广东台山侨务志》和广东华侨中学网站介绍,广东华侨中学前身是以台山为主的四邑地区爱国华侨,为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华侨子弟,于1946年在广州维新路(现更名为起义路)集资创立的“广州私立四邑华侨中学”,校舍主楼为台山会馆。

1950年,根据校董会的建议,学校由**接管,改为**广东华侨中学,邑人李嘉人任董事长,伍治之任校长。1951年9月,经中侨委批准,学校增设华侨补习班。1952年,学校有4个班,学生208人。“*****”前,与广雅、省实、6中、执信等4所学校同列为省重点学校,是*早的“广州市一级学校”之一。

1965年8月迁址至沙河瘦狗岭,改校名为广州市第56中学。1973年7月停办。1984年6月广州市第14、15中学合并,在原址复办广东华侨中学。

现在,广东华侨中学拥有起义路和金沙洲两个校区,是广东省*****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州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广州市教育局直属唯一“侨”字号完全中学。

那些人物

陈伯兴建小学 助资免学费

1953年至1966年,斗山秀墩槎洲村旅美乡亲陈伯兴,继续资助其于1947年创办的伯兴小学。其中,1953年至1957年,陈伯兴每年向伯兴小学捐资3000元,使约80名槎洲村学生学费、书费全免。同时还兴建了一座校务处,并添置大鼓、小鼓、短号等一批设备。1958年至1966年4月,陈伯兴将每年的资助金额提高到5000元,使全乡学生学费全免。在此期间,学校还利用积余资金,兴建了3座教室,并购置了一批风琴、洋号、舞服等。

众人捐资扩充华侨中学

台山华侨中学开课不久,刚从美国纽约回来的老华侨邝元修夫妇闻讯前来参观,感到非常感动。邝元修找到当时的学校副董事长邝修屏说:“学校里还缺什么?我来捐5000万元(旧币,为新币5000元)。”于是,学校用他捐的这笔*,兴建了一座面积210平方米的教室。

1956年,学校第一任董事长黄洁等捐资数万元,修建了图书馆、礼堂、膳堂等。尔后,学校又在**拨款、华侨等各界资助下多次扩充,逐步完善,成为台山规模较大的中学之一。

策划:南都记者刘学本期统筹:南都记者石江龙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梁晓琳摄影:南都记者刘在富

标签: 江门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