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洲是中国*大的缅甸翡翠玉石集散地。 南都记者张明术摄
平洲文化
平洲平洲,平安之洲,佛山南海区平洲街道位于佛山东部。唐代建圩之初,因未建堤围,常被涨潮所淹,但潮水涨缓退速,未成水害,遂称“平安之洲”,后简称平洲。平洲自唐代就建圩,历经时代变迁,曾经的青砖黑瓦,泥墙茅屋,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曾经的袅袅炊烟,精耕细作,变成了现代化的商旅贸易;但不管怎么变,该被记住的事,该被记住的人,总是能穿越时光,留存至今。
礼仪存,古风扬
平洲留存有许多古老的习俗与礼节。除夕,每家主妇都要在早上摆好果盒,果盒中多以葱花为中心,伴以甘蔗、橙、桔、红萝卜,其取意是盆满钵满,来年祷个吉利,果盒两旁,再各放一盘年糕、煎堆(其色金黄象征堆金积玉)、油角、瓜子等,都各有美好寓意,这是平洲人在新年之际祈求祥和的方式,与中国其他地方的习俗异曲同工。
平洲有一种叫做针灯的民间工艺,由来已久,其制法是用彩色纸与白色纸装裱七、八层,裱成一定厚度后,经过打蜡砑实,然后用绣花针按照预选好的图型,逐针扎出各样的图、文、书、画,针成后将各纸片裁好,再用浆糊粘合而成。可惜针灯工艺未得公开传授,但平洲的另一种工艺,夏西马溪花灯却幸运地流传至今,马溪花灯主要用色纸、竹白、铁线等材料,制作时先把各种色纸裁成小块,加湿后压成皱纸,用竹白造成花灯的支架模型,用各色皱纸扎成莲花、莲蓬、莲藕、牡丹、蝴蝶及各种盛放的鲜花与待放的花蕾等,然后设计组装成各式各样的花灯,并喷上彩色及金色纸屑点缀,各种花灯都赋予添丁发财、吉祥如意、莲生贵子等愿望,比起平洲针灯的高雅艺术性,它更能代表普通百姓的朴素愿望。
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节日愿景,平洲的传统礼仪,古老风俗,也正与中华民族的习俗礼节不谋而合。
玉不琢,不成器
在中国,以玉为载体的文化已传承千年,《三字经》有云:“玉不琢,不成器”,用现代商业的思维通俗理解,就是不经过加工雕琢的玉石,卖不出好价*,通过精雕细琢,融入更多文化和创意元素,玉石方能成为工艺品甚至艺术品。平洲作为中国产值*大的玉器市场和中国*大的缅甸翡翠玉石集散地,已然成为中国玉器文化的代表之一。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平洲玉器制造业初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平洲个体户大量涌现,已有玉器厂的技术工人以及散落平洲各地的玉器老行尊、能工巧匠,纷纷自筹资金,到云南中缅边境一带的腾冲、盈江、章风、瑞丽、宛町采购缅甸翡翠玉石回来进行家庭作
坊式的加工,产销玉器成品,由于平洲玉器同行擅长做光身件,不但质量好、工艺佳,而且售价廉,很快就蜚声我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的玉器界,各地的玉器商贩直接到平洲平东墩头村上门采购玉器成品,平洲玉器市场由此形成。
但在新旧世纪之交,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翡翠玉器产品认识普遍不足这点,将一些与翡翠相似的其他天然石或人工处理的产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售卖给消费者,一度败坏了平洲玉器市场的声誉。为了规范玉器市场的交易秩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了平洲玉器自身的发展,平洲在2001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了珠宝玉器协会,制定“平洲玉器市场交易行规”,并有专职工作人员处理投诉,欺诈行为从此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而平洲之所以成为缅甸翡翠玉石集散地,亦要归功于平洲珠宝玉器协会的成立,据协会会长梁晃林先生介绍,云南中缅边境线上的一些地方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浓厚,曾经使平洲玉器经营者合法权益、经济利益屡遭侵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投诉不了了之,难觅讲理和仲裁的地方。平洲珠宝玉器协会成立后出面**,也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平洲珠宝玉器协会用多年来在缅甸累积的公共关系资源和与各大翡翠采矿公司**们的关系,积极争取、游说他们把玉石直接运来平洲出售,避开中间环节,双方互利,得到了对方的认同。2003年初,玉石源头与用户开始衔接,玉石集散地移至平洲,至此,平洲成为了国内*大的缅甸翡翠集散地。
自古以来,玉就代表着许多美好的品质,平洲玉器,除了获得商业上的利益外,更应该成为诚信的代表,以诚信文化取胜,才是平洲玉器的不败之道。
人不学,不知义
平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文化教育亦颇有特色,宋元明清以来的进士、举人、官员就产生了93位。
清乾隆中叶,平洲境内已有西河村的西河书院,至宣统二年,平洲社学共达27所。**时期,平洲境内私塾已达56所,小学54所,当时**提出整顿私塾,倡导国民教育,普及教科书。教育经费的投入虽有波动,但总体上也呈快速上升趋势。
教育发展,方能带动科技发展。佛山市农科所、南海农科所、南海气象站等科研单位均在平洲境内,更有广东鞋业技术创新中心,广东省电线电缆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塑料包装工程技术研发开发中心等落户平洲。同时,平洲在书法、绘画、粤剧、诗歌等方面亦涌现了大批人才,获得多项奖励。
古人造,今人享
平洲各村姓氏,查各家家谱、族谱所载,多由中原地域人口南迁而来,宋元之交,两代百姓为避天灾战乱,南迁至广东,落户平洲。再者,相传在宋度宗时,因胡妃事件客家人由南雄珠玑巷乘竹筏、杉排南下到珠江沿岸定居(胡妃得罪了皇帝逃出京城,为商人黄贮万所得携归南雄珠玑巷。后黄知她是贵妃,不敢收留,复令逃出,为**欺凌而死。胡妃出走不久,皇帝思念她,密令兵部尚书张英贵查访。怕朝廷加罪,故珠玑巷居民纷纷南逃。不过,研究者认为这一传说并不可信),亦有少数调任到南方当官后繁衍的后代。
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融合,成就了平洲的历史和今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古迹与传说。位于平洲街道林岳村的娥眉坑西坑岗汉墓群,1994年被列为南海市**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随葬品主要有铜镜、陶壶、陶碗、陶杯、屋、灶、井、仓及陶塑动物等,由此可见,平洲早在汉代就已经有着发达的人类文明。此外,平洲境内还拥有古亭、石刻、牌坊、宗祠等古迹共达63处,其中,位于平洲夏东孔溪村文化楼正门侧的夏东孔溪四方古亭是为一处,俗称“乡亭”,建于清乾隆年间,亭内四柱均刻有对联:“赫濯配天,德遍环區瞻浩荡;威灵护国,恩留桑梓乐帡幪;德著乾坤扶赤子,恩流日月照苍生。”而在平洲夏东涌口村的鲤鱼潭石刻扁,则记录了此潭的深不可测及民间传说。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文物古迹不仅体现了平洲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启示,正所谓“古人造,今人享”。
采写:南都记者郭伟豪实习生黄梦灵张家欣
资料来源:南海平洲街道志
插播
四大优势促进平洲玉器发展
平洲玉器发展不管在交通上、区位上还是产业基础上,都有其*特优势。
首先,平洲近广州地铁,港口有船直达香港,港澳商人来平洲玉器交易可以朝来夕返,交通便利。
再者,平洲位于两大城市的黄金接点,靠近全国*大的玉器交易散集地———广州玉器市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第三,平洲玉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玉文化,平洲玉器铺有500多间,从业人员一万多人,并聚集了一定的设计加工人才,产业基础良好。
此外,桂城街道此前多次提及要将平洲玉器街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突出玉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这也是平洲玉器发展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