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拍卖会“瓷母”传承有序 行内专家普遍看真

2014-08-30来源 : 互联网

“瓷母”是乾隆年间景德镇官窑的“炫技”之作,瓶中集各色釉彩大成。此前普遍认为“瓷母”仅有北京故宫所藏的一件。但是,近日美国斯纳金拍卖公司突然宣布有另一件“瓷母”将于秋拍上拍卖,消息一出,马上引起真假的争论。不过,行内人士在看过拍卖行给出的图录以后,多数认为这是一件真的“瓷母”。

又一件“瓷母”现身美国拍卖会

保存于北京故宫的“瓷母”是一件清朝乾隆年间烧制的各色釉大瓶,此前收藏界普遍认为“瓷母”仅有故宫收藏的这一件。近日,美国斯纳金拍卖公司在其网站上宣布,将在秋拍上拍卖来源明确、传承有序的“乾隆御窑各色釉大瓶”。该拍品约87.3厘米高,为通运公司旧藏,拍前估价为15万-25万美元(约合92万-153万人民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瓷母”颇为相似。消息一出,马上引起业内争议。即将在美国上拍的这件瓷瓶被很多人认为应与故宫的“瓷母”为一对,但从目前的图片来看,纹饰、图案并不一致。尽管也有个别行家对这件“瓷母”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这并不妨碍藏家的竞拍热情。据悉,香港几位大藏家已确定将前去竞拍。

此“瓷母”与彼“瓷母”是一对?

记者搜集了美国斯纳金拍卖公司所提供的“瓷母”图片,与故宫博物院的“瓷母”图片对比,发现两件“瓷母”的器形大致相同。瓶内及圈足内都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6幅为写实图画,也都有“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等主题。但是当中的图案和纹饰并非一一对应,瓶下端的釉色也不尽相同。对此,广州文化学者、青年收藏家梁基永表示,正是因为不尽相同,才更有可能是一对的,古代做陶瓷不会做一对一模一样的。

陶瓷评鉴**丘小君表示:“它们有可能是一对,因为中国烧造瓷器都喜欢烧制一对一对的,那么可能就烧了好几对。但目前就留下了我们看到的这两件,那么以后还会不会再发现呢?这就以后才能下结论。因为这东西我没看到过,也只是看照片估计是一对的。从器形的观点看来,美国‘瓷母’的器形是正确的,另外通过绘画的细腻程度,色釉的一种自然老旧的表现来看,应该是可信的。”

古瓷**楼钢在看了斯纳金拍卖公司的图录以后也向记者表示,“这件拍品应该是真品,乾隆年制官窑器物,但是因为有损伤,可能会影响价格。”

15万-25万美元的估价偏低?

美国斯纳金拍卖公司目前给出“瓷母”的拍前估价为15万-25万美元。对于这个估价,楼钢认为是偏低了。他表示:“很多拍卖行传统的做法叫做‘低开高走’,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参与竞拍,就把这个估价估得比较低。那买家一看这个价格这么低,可能有机可乘,很多的人就会去参与竞争。无形之中在拍卖现场因为拍卖的人多,价格就会走高。”

此外,这个估价也可能意味着这件“瓷母”存在一些缺陷,从图片来看,窑变的地方有一条很大的“冲”(特指瓷器的裂痕)。楼钢说:“俗话说‘古董毛了边,不值一文*’。那么如果它有一些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损伤的话,那么可能要在它原价的基础上打两折或者三折这样一个折扣了,那么它的价格就会偏低。”丘小君也表示:“因为这件‘瓷母’有点缺陷修理过,定这个价是正常的。国外拍卖品市场,往往会以同时代的官窑瓷器来作为价格衡量,按照市场规律的增值情况定一个*低价,然后再通过拍卖来升值。如果一开始定价过高就脱离了市场规律。”

宝物背景

通运公司1964年图录中就有“瓷母”的身影

按照美国斯纳金拍卖公司的介绍,这件“瓷母”是通运公司旧藏。通运公司1903年由湖州南浔人张静江(1876-1950)*资创办,专售古玩,古瓷兼营茶叶,获利丰厚。因张静江曾资助萍浏醴之役、黄花冈之役,给予孙中山经济资助,而为后者称为“革命圣人”。张静江发起成立的通运公司在西方收藏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方大行,如JohnSparks、Bluetts等都是通运公司的客户。

翻查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2012秋季拍卖会的拍品,“1930-1964年美国通运公司展览图录八册”赫然在目。在“ChineseArt,TheTon-YingCollec-tionof1930”专场中,标注超过30件明确来自清代宫廷旧藏的器物。图录里拍卖的物品,由通运公司在美国的负责人C.F.Yau(张静江妻弟)亲自挑选并介绍。图录133页,共399件。此本图书存世相当**,是研究清宫旧藏流散市场的重要资料。

通运公司1930-1940年图录七册,包括陶瓷,书画,石雕等诸多方面,而其中1964年图录内含有“瓷母”之称的乾隆各色釉大瓶,这是通运公司曾经收藏这件“瓷母”的重要佐证。

**看法

后世能否复制出“瓷母”?

此前有传言称**古陶瓷鉴定**孙瀛洲、耿宝昌曾受上级指示,复制过“瓷母”,并当做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后来耿宝昌否认这样的谣传,明确地表示以前从来没有仿制过。

楼钢认为,按照清朝的技术,几乎不可能复制“瓷母”,但到了现在,再造一个并不困难。他表示:“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件瓷器上同时有青花也有釉里红,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它两个的发色所要求的温度和窑内的气氛都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要求氧化气氛,一个是要求还原气氛,就是说它如何在同一时间内使这个窑内温度同时达到这两个要求,这个相对来讲是很困难的。因为过去是用柴窑或者是用煤窑来烧制,它的密封程度,各方面都不是很高,那个时候没有温度计,**是靠经验,用肉眼来观看*焰的颜色,然后再用一些小的试验片放到窝里面,再拿出来看一看这个颜色的变化或者说烧制程度,以此来判断它的*温。现在**不一样,现在一个窑炉里面它的气氛,窑内的温度,*温什么时候达到什么温度,它的保温时间有多长,这些**都是可以精确控制得住的。所以说现在应该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这些仿品主要是用于一些地方博物馆和高校等机构,作为展示和教学用途,流入市场的不多。”

不过,丘小君认为:“故宫也把‘瓷母’的高仿品作为一个科研内容,现在的技术,温度掌握得好,它能够烧得出来那个古老的釉面的釉色,釉质来也许能很接近。但是,瓷质已经不是那种原来的瓷质,画工也不是原来的高级画师画的,真正的高仿也并不容易。”

指导**

@丘小君:中国**陶瓷评鉴**,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30余年,师从**古陶瓷鉴定**耿宝昌。目前居于香港和纽约两地,是香港**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鉴定顾问,兼任海内外多家拍卖行、博物馆的征集顾问。

@楼钢:中国古瓷收藏家、鉴赏家、作家,广州少有的“学者型藏家”,专注于中国古陶瓷的研究和收藏。2003年,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先后出版有《中国寻宝地图》、《玩物致知———中国古陶瓷谈丛》、《中国古陶瓷鉴藏手册》、在编《大巧若拙———建窑研究》等专业书籍。

名词解释

“瓷母”为何物?

目前所称的“瓷母”,一般指的是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各色釉大瓶”。各色釉大瓶是中国各代陶瓷工艺的集大成。此瓶的工艺极其复杂,各种釉彩的配方及烧成温度都不相同,需按釉下、釉上及高温、低温的不同要求,多次入窑烧制。

全瓶从上到下共分16段釉彩,各种彩釉间用金彩圈线相隔。瓶的口部饰金彩、紫地粉彩、绿地粉彩。颈部饰仿哥釉、青花、松石绿釉。肩部饰窑变釉、斗彩。腹上部饰粉青。腹部饰12个霁蓝地描金开光,内中彩绘吉祥图。腹下及足部依次饰仿哥釉、青花、绿地粉彩、红地描金、仿官釉、霁蓝釉描金等。瓶身各种釉彩所构成的纹饰也繁复多样。

说到“瓷母”,陶瓷历史上的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唐英。**陶瓷评鉴**丘小君表示,“唐英是雍正年间,皇帝派去景德镇的督陶官。唐英到了景德镇以后,他发现自己是外行,不能领导内行,所以就拼命学习陶瓷的制作技术,包括陶瓷的一些绘画、工艺。他和工匠们一起摸爬滚打,掌握了一些烧瓷的技术,很快就变得内行了。在这期间他就自己烧制了、发明了、恢复了历代陶瓷的各种色釉,其中有57种单色釉,从而把中国各段历史各个时代的,*优秀的釉色,*优秀的品种,**掌握了釉面的颜色和釉质的肥润、质量,得心应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同时他对当时绘画的各种彩料、各种彩墨的绘画的研究也达到了*高峰。”

唐英到了乾隆时期仍担任督察官,乾隆皇帝也重用他。唐英把中国陶瓷的一些新的品种、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不断创新和发明。甚至为了迎合皇帝的爱好,创造和设计了一批纯观赏的、纯玩赏的、不惜工本的奢靡工艺瓷,其中“瓷母”就是当中的一件。此前历朝历代都未能烧成的这样硕大且工艺复杂的精美器物,正切合着乾隆皇帝对自己“十全老人”的评价。

采写:南都记者冯嘉安实习生陈理

图片均为资料图

标签: 广州新闻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