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一份中小学性教育时间表在网上走红。根据中小学生不同阶段性心理、性生理的不同状态,时间表上列出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一年级学生所需要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小学要学会自我保护;初中要知道初恋的特点,了解性、爱与婚姻彼此的关系;高中则上升到对性的态度,对爱情的理解,青年学生如何择偶等层面。有不少家长转发,也有家长评论说:“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该出口时就出口,家长是时候跟孩子谈谈‘性’了。”
[点评] 性教育时间表的走红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严重缺位,导致大多数孩子的性生理和性心理不能**自然健康地发展,尤其是在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保守的父母更是绝口不提“性”。每每孩子问起自己的出处,父母则用大海里捞的、路边捡的、充话费送的等雷人答复搪塞过去,少有父母跟孩子道明人类生殖、繁衍等生理概念。
笔者也很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性知识的启蒙是从初中上生物课的时候才开始,更可笑的是当上到“人的生殖”这一章节时,生物老师满脸尴尬地叫我们自学!由于小学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不少同学充满了好奇,但就算心里有疑惑也不敢向老师提问。有些略懂的同学则涨红了脸,故意跳过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对着书上图片嘻哈大笑、互相调侃的同学,严肃正经的生理知识竟变成了课堂内外的笑料,不禁为我们的性教育感到捉急。
对中小学生的性教育确实是迫在眉睫,“该出口时就出口”,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及时坦然地给予孩子性心理上的疏导和性生理上的教育,遮遮掩掩反而可能酿出祸。
新生分班的
“民间标准”靠谱吗?
[新闻背景] 每到新学年,对于家有“幼升小”、“小升初”孩子的家长来说,自家孩子分到哪个班级、遇上哪位老师,会成为他们*关心的事。据了解,操心的家长已经摸索出一套细致的民间标准,例如:“不要摊上男班主任,还是细心的女班主任有经验!”、“*好能和老师的孩子分在同一个班!”、“语数外老师*好都是结过婚生过孩子的!”……但**提醒,理想的“民间标准”和现实是有差异的,家长更应重视家庭教育。
[点评] 放暑假以来,从选择暑期补习班到购买入学用品、教辅材料再到孩子的分班事宜,家长一刻钟也不敢懈怠,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见一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分到好的班级、好的老师,和好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我们应当理解。但是,新生分班的这一套“民间标准”靠谱与否还是有待商榷。家长不妨摆正心态,尊重校方的实际安排,以免情况不如所愿时过于失落。当然,如果真的遇上了分班“潜规则”,要大胆说不。教育公平也体现在分班公平上,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配置,不要厚此薄彼,毕竟都是自家的学生,你也保不准将来学校以他为傲的学生会在哪个班。
教材删光古诗文
就算减负了?
[新闻背景] 新学期开始,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瘦身”:除删除原教材*后单元的5篇课文外,旧版本的8*古诗也不见了踪影。此外,一年级识字量从原来要求的353个减少到296个,写字量从296个减至118个。这一给教材“瘦身”的举措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删得好,可让小学生有更多时间巩固其他课堂知识和开展兴趣阅读;但更多的人则是心存疑虑,认为此举矫枉过正,尤其是旧版课本中的8*古诗全部被删除。
[点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姑且不论学习古诗文是否会增加孩子们的负担,但从培根在《论求知》的**论述可知,古诗文对于我们个人涵养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再者,短短的几*小诗对孩子来讲与其说是负担,倒不如说给相对枯燥的课文学习带来些许诗意。从前学习古诗文,虽然不太理解诗人的真正意图,但是看着那优美的古诗插图,思绪便飘得老远老远,想象古人的生活,那也是一种**的体验。长大后,顺手拈来几句古诗,亦能使文章更上一层楼。
事实上,古诗放在教材上并不会增加学生多少负担,真正的负担是一些“好事者”从这些诗词中引发出无数作业和考题。读书那会一直很郁闷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的考题会有标准答案,有些答案就算是原作者恐怕见了也才知道原来文中的某段甚至某句话,竟然还有这么多层意思。
特殊类型考生
再难浑水摸鱼
[新闻背景] ***8月29日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对艺术、体育专业或艺术、体育特长生等特殊类型录取新生要开展入学专业测试复核,发现问题的不予学籍注册,并报告有关部门倒查追责。对有疑问的信息,要认真与生源地**招办核实。对于通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方式骗取高考加分资格、录取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入学的新生、未按规定公示有关资格身份的新生、未经核准计划录取的新生,一律不予学籍电子注册。
[点评] 这个通知需要点个赞,希望各地、各高校能认真执行这一通知。这对于那些只能通过努力学习,通过公平考试被录取的广大考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对那些打算“走后门”、“潜规则”、“浑水摸鱼”的同学来说就有点晴天霹雳了。这霹雳劈得好,*好能劈得那些不会游泳的游泳二级运动员之流外焦里嫩,不会游泳却是游泳二级运动员,这本身就是一个雷人的笑话。靠爹靠妈终究不靠谱,还是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吧。
技多不压身,
证多未必有用
[新闻背景] 近日,国务院取消了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太多、证书太乱的现象有望改变。
[点评] 自1994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制度,被写入《劳动法》。此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运而生,并催生了各种培训热、考证热。时下很多学生还是相信“技多不压身”这句名言,上大学不考几个证都不好意思毕业。这其实也是广大学生面对一年比一年难的就业所做出的无奈之举,如果可以轻松找到好工作,谁愿意出钱出力去考一堆证书。
但拿着这么多证书对找工作真就有帮助吗?反正笔者考过的会计证对笔者就业没起到加分作用。建议还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你从事的这条职业路上,该有的证书还是需要的,其他五花八门的证书,还是少考吧,省点钱。
为考研带砖头占座,我们还能做朋友吗?
[新闻背景]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不少高校考研族提前返校占座备战2015年研究生考试。近日有网民称,济南大学第10教学楼占座场景太疯狂了。有的座位用车锁锁住,有的则用铁丝圈住,有的桌子上直接用砖头压住,还贴上了诸如“禁止重占!”、“重占拼命,杀全家!”等留言,有时还会因占座出现打架。对于如此彪悍的占座行为,有网友表示理解,因为学校没有提供好的环境;有网友提出质疑,担心他们面对更大的利益时会做出更出格的行为;亦有不少网友抨击谦让的品格都没有了。
[点评] 考研疯狂占座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大学的过来人,深知在大学里不仅考研要占座,吃饭要占座,听讲座要占座,连上课都要占个好位置。其实也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那么“热衷”于占座,如果有足够的座位,他们应该也不愿意想出这么多馊主意而留下自私自利、缺乏公德心等骂名。大多高校教室资源缺乏是事实,一些学校对于占座行为管理不到位也是事实。面对越演越烈的占座行为,外在的环境改善和管理加强是必要的,但传统的谦让品格也绝对不能丢啊。
南都漫画:陈婷
整理、采写:
南都记者唐学良实习生罗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