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早在亚运期间,广州提出建设慢行系统口号,然而亚运已过去4年,现实中存在的三大难题导致慢行系统(主要是自行车道)依然原地踏步,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前日,广州市规划局对广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广州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将结合大型居住区、工业园区等,打造与轨道交通接驳的通勤型慢行系统,解决市民*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早在2012年,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白云湖和自行车环保组织“拜客广州”一起骑单车时就提出,广州未来将力争使公共交通运量达到总出行量的70%-80%,剩下约20%出行量中,10%来自**车,10%可以通过城市慢行体系解决。今年6月16日,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再次提出,要把慢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尤其在中心城区和人口相对聚集区。
本次招标文件显示,《广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将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特点,提出具体规划方案。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面积约7434平方公里,而**规划范围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黄埔等五个中心城区全部,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萝岗区南部地区(除知识城和九龙镇区),面积约933平方公里。规划近期为2014-2016年,与交通基础设施近期建设计划对应,远期为2017-2020年,与广州市总体规划相对应。
该规划将总结分析广州市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广州市慢行交通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与策略,一方面针对人文风貌及自然生态区,构建广州市特色慢行廊道系统,服务旅游休闲型慢行交通,另一方面结合大型居住区、工业园区等,打造与轨道交通接驳的通勤型慢行系统,解决市民*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本次规划将从步行者和自行车使用者的视角,重新审视城市交通规划思维、方法和实践,探索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新途径。对于非机动车交通,规划将需要完善与土地利用相协调且连续、安全的自行车网络系统,促进非机动车与公共交通的衔接。
该项目采购预算为218万元,中标方需在今年11月30日前提交按评审意见修改后的*终正式成果,并送达广州市规划局。
焦点
口号喊了4年,亚运过去亦4年
三大难题导致自行车道行路难
广州提出建设慢行系统的口号至少有四年的时间,早在亚运前省委省**提出打造全省绿道工程时,广州就在中山大道、广州大道、天河北路等主干道建设了部分慢行系统,主要包括新开辟自行车道和拓宽人行道。现在广州中心城区的慢行系统,主要就是依靠亚运期间打下的家底。然而,亚运已经过去四年,现实中存在的三大难题导致慢行系统(主要是自行车道)依然原地踏步,难以在更大范围内**。
1**不对自行车出行补贴
自行车出行和公交出行一样是公共出行,基本属于公益项目,但目前广州**只对地铁、公交提供财政补贴,而自行车则没有,不仅车辆购置和网点建设不掏*,营业亏损也只能由企业硬抗,这也让企业没有积极性去扩大租车网点。
市交委下属的广州市公共自行车管理公司运营四年以来,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已经从*批BRT延线18个点拓展到115个点,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使用公共单车出行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但服役车辆却没有增加,仍旧是5000辆左右。第1小时免费、第2小时1元、第三小时2元、超过三小时按每小时3元计费,***高限价30元。为了突出自行车出行的公益性,市自行车公司采取了低价的收费标准,但目前市民租车其中99.99%都是第1个小时内使用,这些全部免费,剩余极少部分才能带来租金收入,租金入不敷出。
而广州另一家在市区提供租车服务的广东旭日公司目前也是亏损状态,该公司负责人曾告诉南都记者,他们目前每年亏损额超过1000万,只能勉强维持经营。如何在保证公益性的基础上,让企业能够持续提供服务,这是未来广州继续**自行车出行*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对比,在自行车出行做得*好的杭州,**不仅全额出资启动和维护公共自行车项目,一次性投入4.65亿元用于站亭建设、车辆购置、信息系统开发等,更对企业运营亏损进行财政补贴,网点已经从*初的几百个扩张至目前的2400个。
2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广告开发难
在网点暂时无法大规模铺开的前提下,自行车公司只能从广告和商业开发上想办法,而这也是*需要**政策扶持的部分,但由于目前网点有限,难以形成广告效应,商业开发的难度很大,再加上**在实际操作中对商业开发的政策仍有限制,导致这一块收入也难以做起来。
据市公共自行车公司介绍,他们希望**统筹对全市公共自行车的广告和商业资源进行拍卖,所得款项返还补贴给自行车企业,提高自行车服务与管理,但这一政策诉求至今没有实现。广州虽然也有部分商业开发,但由于目前全市自行车数量和服务网点仍太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极大的限制了广告和商业运作的空间。
另一家自行车租车企业广东旭日公司则表示,尽管他们想努力扩大网点,提高规模经济,但在新建网点中却碰到不少困难,比如新建的网点供电部门要求按商业项目收取每个网点8万至10万元的电费,但自行车租赁原本是公益性质,按商业项目收电费让他们难以承受;另一个政策壁垒来自工商登记,曾有一些基层工商所对于新开的租车网点不肯办工商登记,没有工商登记就无法让网点兼营零售和商业开发,切断了另外的补助来源。
3电动自行车依然一刀切禁止
在去年10月,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杨中艺曾提出过一份政协提案,建议广州适当放开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允许市民使用时速在20公里以内的电动自行车以替代传统的人力自行车。
他同时还建议,尽快实施广州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为了保证慢行车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应腾出一部分机动车道路资源用于建设安全、便捷、舒适、连续的慢行道路网络。为了避免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应尽可能在机动车道和慢车道之间采取物理隔离措施。
不过,他的这一建议在不同场合都遭到了市交警和市交委的反对。两大**管理部门均提出,如果开放电动自信车,相当于取消了2006年的禁摩政策,而且一旦开放将带来大量的电动自行车重新上路,加大了执法难度,为此至今为止广州电动自行车依然处于禁止使用的状态。
采写:南都记者罗苑尹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