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羊城抗日留证 她们奔走 她们呼号

2014-09-19来源 : 互联网

卢洁峰。受访者供图姚瑞英老人至今还在做着文物古迹的调查保护工作。南都记者高贵彬摄新一军公墓主体建筑四柱纪念塔。陈斌供图位于白云大道南728号的日军飞机库,现用作汽修中心。南都记者**摄

83年前的今天,日军在华发起“九一八事变”,战争硝烟很快蔓延到南方广州。烽*过后数十年,保卫家园浴血奋战的人民大多离世,惟有那些抗战遗址还在向世人默默诉说那段血腥的历史。

目前,广州抗战遗址有近百处得以保留,民间文保爱好者功不可没。今天介绍的两位女士,一个自掏腰包,远赴台湾寻找老兵,还原安葬着2.7万**英灵的新一军公墓的历史面貌。一位走遍山岭,挖掘散落在天河区、反映日军暴行的遗址。她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广州人了解70多年前发生在这座古城里的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日军侵略战争。

新一军公墓民间研究者卢洁峰

半路出家自费研究历史建筑为2.7万**英灵力争尊严

广州中山纪念堂研究、黄花岗研究、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研究、吕彦直研究……卢洁峰的博客里,发表了大大小小400多篇博文,其中120多篇的内容是关于广州新一军公墓。从2004年开始接触公墓,卢洁峰翻阅档案报纸,采访建墓老兵,还原了公墓原貌,成为了当今研究广州新一军公墓的**人士。

报道中山纪念堂大修埋下种子

踏上历史建筑研究之路前,卢洁峰做过讲师,当过记者,也办过杂志,但当中没有哪一份工作是跟研究历史建筑直接关联的。1998年,广州中山纪念堂进行大维修。卢洁峰应市委、市**之邀,与广州地区各大媒体的记者一起前往采写相关报道。正是这次采访,在卢洁峰的心里埋下了一粒追求历史真相、研究历史建筑的种子。

那次集体采访后,卢洁峰每天来到广州中山纪念堂的维修工地,攀着脚手架上上下下,爬上过宏伟的八角亭大屋架,钻进了鲜为人知的地下室,前前后后花了15天。

“广州中山纪念堂结构之奥妙,其中所包含的无数谜团,把我**迷住了。”与此同时,卢洁峰还发现,结构如此之宏伟,意义如此重大的一座纪念性建筑,竟然没有任何现成的历史档案资料。震惊及遗憾之余,卢洁峰下决心要把当年的历史史料挖掘出来并梳理清楚。

正当她苦于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研究时,因某些原因,她被提前退休了。卢洁峰反而觉得这正是一次机会:“人生从提前退休开始。”

以图书馆为家发掘**手史料

“很多人说我既不是什么**教授,又不是建筑史专业出身的,所以不相信我会作出成果来。但正是因为我对建筑史认知的空白;正因为2003年以前广州中山纪念堂**没有任何现成而可靠的建筑历史记载,才促使我老老实实地从基础做起。”

2001-2003年间,卢洁峰几乎每天都到图书馆、档案馆去查阅**报纸和历史档案,遇节假日,便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为家人做好午饭,然后才出门去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对这位读者印象深刻。

卢洁峰的整个研究都是自费进行的,她还记得当时档案馆的调档费是2元/卷、上海图书馆的复印费是20元/张。她把提前退休后连续12年的打工收入全都用在历史研究中去了。

因绝大多数文献资料都不能翻拍复印,卢洁峰只好逐字逐句抄录,回去还要用电脑录入存档。长时间**度的脑力劳动,使她落下了颈椎和失眠的毛病。“但只要追查到历史真相,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2003年12月,卢洁峰的**部建筑史专著《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负责匿名审阅《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书稿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邱捷教授鼓励卢洁峰继续研究,并提供了广州新一军公墓的研究线索。

揭开公墓原貌坚持原地保护公墓

卢洁峰说,若不是邱捷教授告知线索,连在广州土生土长的她也不知道广州还有一座新一军公墓。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的历史不为人知,广州新一军公墓的建筑历史就更是空白。“填补空白,追求历史真相,正是我的研究初衷。而且,建筑史相对侧重于建筑设计等技术问题,与‘**’无关,比较方便操作。”

“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历史档案和相关史料揭示,新一军公墓原来范围广袤,雄伟壮丽。卢洁峰发现,广袤的新一军公墓墓园虽然被分割,但其核心建筑的四柱纪念塔、纪功亭和墓门**坊依然坚固完好。她先后在《羊城晚报》、《文史纵横》、《台湾建筑》等报刊上发表关于新一军公墓研究的文章,其中包括《新一军公墓揭秘》、《新一军公墓原貌》等。

2005年,广州市**提出把新一军公墓迁建到黄埔,各界议论纷纷。卢洁峰没有想到,自己出于兴趣而做的冷门研究就这样一下子*了起来。至此,卢洁峰多次上书有关部门并在自媒体上不断呼吁,应尽早拆除附在新一军公墓现存建筑上的违建,原地保护新一军公墓现存建筑。

赴台采访老兵多年呼吁终有果

得知当年公墓的监工杨一立老人还健在,她立即踏上了寻访之路。适逢台湾开放自由行,2012年5月,卢洁峰作为广州首批自由行的旅客去到台湾。这次难得的旅行机会,她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工作上,整个旅程花费了2万多元。

为了挤出时间采访杨一立等历史见证人,她把已经交费订好的花莲两天游全部放弃,也没有尝过什么台湾美食,最后只在飞机上吃了一小块“凤梨饼”。对此,她没有丝毫的后悔,相反,感觉此行收获巨大。因为杨一立老人所提供的新一军公墓的口碑及史料,跟她在广州、南京等地所查到的档案文献**吻合。

但卢洁峰多年的努力和呼吁并没有换来公墓原地保护的机会。广州市文广新局2012年11月、2013年4月先后给其复函称,公墓保存状况不理想,原地保留达不到文物保护要求。她知道,这意味着**还是要把公墓迁建到黄埔长洲岛。

2012年全国两会提出:对于已经损毁的不可移动文物,原则上采取遗址保护,不提倡迁建。卢洁峰顿时感觉多了一个强大的“后盾”。之后,她又多次递交申请函以及保护方案给市文广新局。多次的呼吁终于等来了好消息。今年年初,天河区文广新局开始对新一军墓原址进行适度修缮,公墓很可能被原址保留,不再迁建。

为烈士争尊严受威胁也在所不惜

公墓窘境受到关注,多年坚持“保墓”的卢洁峰随之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抨击她为名为利,甚至还有“拆墓派”向她发出死亡威胁。但她丝毫不受影响,依旧立场坚定。卢洁峰说,她不反对**新添任何纪念地,但前提是必须要原地保留新一军公墓的核心建筑。

把一件与自己**无关的公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做,有时候她自己也觉得很傻。卢洁峰说,她曾经试过撒手不管,但每当想到2.7万余**英烈的尊严被亵渎的现实,心里又觉得如果自己撒手不管就太对不起那些为国牺牲的印缅抗战阵亡将士了。

“我做这些不为自己,都是为给2.7万印缅抗战阵亡将士争尊严。”卢洁峰说,总是有一种追求历史真相的动力,在支撑着她不断地在档案史料中挖掘真相。很多建筑就像中山纪念堂一样,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她希望她的研究能为后人的凭吊和景仰提供文字依据,让更多人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

天河区文博会会长姚瑞英

文保“土八路”堵住陈建华“救”下天河最后一个日军飞机库

抗战时期,作为广州咽喉之地的天河区,惨遭日军铁蹄践踏。83年后的今天,这里一片繁华,抗战痕迹如云烟般消散无踪。2003年,广州进行全市第四次文物普查,那些隐匿在天河各地的抗战遗址,在区文博会会长姚瑞英等文保工作者的努力下,终于被找了出来,为后人揭开了那段硝烟滚滚的血腥历史。

数名“沙河通”自建文博会

1975年开始,姚瑞英开始在天河区沙河镇文化站工作。“当时文化站编制少,很多时候计生、人口普查都要我们去做。”姚瑞英告诉记者,每逢镇里有重要的工作任务,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也要临时抽调帮忙,并不是时刻专注于文化建设。幸好,姚瑞英手下还有一班文保先锋———沙河镇文博会会员。

姚瑞英介绍,沙河镇文博会是沙河镇上一群文史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的民间组织,由沙河镇文化站主管。会员虽然只有七八个人,但人人都是“沙河通”。因沙河地区先前位于广州的近郊,历史名人古墓大多集中于此。走山岗穿树林,在沙河一带寻找名人古墓,成了文博会成员的主要活动。

“虽然找寻古迹只是业余爱好,但郭老师绝对称得上是广州**代文史**,跟着他我学到了很多文史知识。”虽然是文化站一把手,但姚瑞英是半路出家,沙河镇文博会会长郭纪勇,是她文物保护方面的启蒙老师。找到线索后,文博会就会**时间向姚瑞英反映,并邀请她一同到实地考察。

自掏腰包为冯如坠机点立碑

“当时文博会还是挺有名气的,说出来当地很多人都知道。”说起文博会的贡献,姚瑞英一脸自豪地向记者讲述,文博会如何确定冯如(中国**位飞机设计师、飞行员)的坠机点,还在大半个世纪后执行了孙中山先生发布的临时大总统令———为飞机表演中失事牺牲的冯如竖碑。

在文博会一次座谈会上,姚瑞英从会员口中得知冯如在旧时的沙河燕塘一带坠机牺牲。“冯如是历史名人,他牺牲的地点应该弄清楚。”姚瑞英翻查了大量史料想弄清旧时燕塘是为何地,但无果。最后,当时沙河一位85岁的刘光老人给了她答案:旧时的燕塘就是军体院及省军区一带,他本人是冯如坠机的亲历者,还带着姚瑞英找到当时的坠机点。

为求准确严谨,姚瑞英随后又辗转找到了另一位亲历老人,再联系了研究冯如的**黄汉纲先生实地考察。确认了地点后,文博会成员自掏腰包,加上沙河镇和热心人士的资助,在广州大道东侧,距沙河禺东西路交界处约300米的地方立下了“冯如坠机点”的石碑。

退休后受托参与文物普查

2002年,沙河镇撤销,沙河镇文博会遇到了尴尬。撤销还是保留?身为文化站站长,姚瑞英把情况反映到天河区文化局,沙河镇文博会升级为天河区文博会,她本人被推举当会长。“我们可以说是文化局属下的义工吧,专门找文物,查漏补缺。”她也经常开玩笑,说文物科的同志是“正规军”,自己只是“土八路”。

据姚瑞英回忆,天河区文博会成立不久后,广州就要开始第四次文物普查。“当时大家都知道我从事文物方面工作,自然就找到我了。”虽然当时已经退休,但热爱文物工作的她还是受邀对天河区进行文物普查,不少抗战时期的文物就是在此期间被发现。“当地村民知道有价值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价值,就会带我们去看,我们实地拍摄记录后再去找史料或者见证者。”

姚瑞英生性朴实,经常穿着凉鞋挽起裤脚就出外考察了,一出就是整整一天。第四次文物普查期间,她探寻的地方主要是一些村落、山岭。在各村村民的带领下,她和摄影搭档进行“地毡式”搜索,两个月内走访了20多条街村,300多个点,大部分走访过的地方后来都被列为了文保单位。

为“抢救”飞机库拦截陈建华

“明清时期的有,**战争时期的也有。”姚瑞英介绍,当时走访发现,**文物以日军侵华时遗留的碉堡、飞机库为主。“这些遗址往往不为人们所知。不保护就算了,有的还想把它拆除。建体育中心时很多飞机库都被炸了,一点痕迹都没有。”

得知位于天河龙口东路的一处飞机库面临被炸,炸药都已经备好,姚瑞英心急如焚。按照正常程序一级一级上报耗时太长,恐怕飞机库早已保不住。

姚瑞英一方面找媒体曝光,一方面找捷径向分管领导、时任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陈建华汇报情况。适逢广州市文代会召开,姚瑞英特意坐在了最前排,会议结束后她径直走向了正要离开的陈建华,向他汇报飞机库的紧急情况。经过地方**和相关单位的协商,飞机库得以保留,前后只花了大概一周时间。后来,飞机库成为了广州市登记文物单位,还立下了文物的碑牌。

目前,姚瑞英仍活跃在各种文物古迹的调查保护工作,最近还为天河岑村编写村志。“一些管理者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我们再怎么努力也起不到大作用。”多年从事文保工作的姚瑞英总结,**对文物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文保工作的质量,其次才是财力和人力的投入。

知多D

A

新一军与新一军公墓

新一军,全称是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军,由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组成,是国民党军队中有名的王牌部队,均两次赴缅甸作战。**次缅甸作战中,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在中国远征军序列,遭到惨重失败后被迫分成两部分,有的经中缅边境的野人山撤回国内,有的向西退入印度,十万大军逃出者不足四万人。

1945年6月,幸存的新一军战士陆续回国。广州受降典礼结束后,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下令立即着手筹备建筑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并三次乘坐军用飞机盘旋于广州上空选址,亲自选定了白云山马头岗(如今濂泉路、广园西路一带),为阵亡将士建占地30多公顷的墓园。

如今的新一军公墓被大片批发市场占据,连墓碑也残破不堪,字迹难辨。

B

广州被日军飞机轰炸破坏度仅次于重庆

据广州市档案馆馆藏资料的统计,为了侵占广东,日军从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袭广州起至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总共出动轰炸机近百批900多架次,广州被炸的破烂程度仅次于当时的陪都重庆。这些轰炸机当时藏于临时兴建起来的多个飞机库。

采写:南都记者夏嘉雯

实习生陈李戈瑞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