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毛泽东“雅量之争”

2014-09-20来源 : 互联网

1987年5月23日,94岁的梁漱溟留影于家中。过桔新摄1938年1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畅谈。

今年8月,《梁漱溟日记》校勘单行本*次由世纪文景出版。日记原稿为梁漱溟现存的全部日记手稿,自1932年起,至1981年止,记录了梁漱溟从不惑到耄耋之年的整个人生历程。近日,南都记者有幸采访到梁漱溟次子、年届86岁的梁培恕先生,通过解读日记里吉光片羽的记述,折射出一段由学者亲眼见证、切肤体验的矛盾人生、沉重历史。

“告诉你,我没有这个雅量。”

梁漱溟与彼时***高**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心的话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对梁先生的冲击非常大,他原来预料***不可能成功,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写了一本没有完成的书《建国之路》,在书里深刻反省**党的成功。他曾说**党是一个锻造出来的党,有点像**教。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反思说,**党锻造了一个阶级,农民阶级是非常纪律严明的阶级,完成了建国大业,这是他对***非常佩服的地方。”吕新雨说。

在《梁漱溟日记》里,提到***单独约见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9月23日,“文化研究所稿写成……晚九时毛约谈。”

第二次则是在梁漱溟参观土改归来不久,1951年9月5日,“毛主席约夜饭谈话,章乃器在座。”谈话的内容收入《追记在延安北京迭次和毛主席的谈话》(《梁漱溟全集》卷七)。

1953年,借住颐和园两年多后,梁漱溟一家移居小铜井一号,此处环境清雅静谧,梁漱溟一住就是十五六年。开头的生活颇有雅趣,每日早起到公园散步,在院内培育植株,与友人往来谈儒,并学习俄文。

到了9月,平地突起波澜。9月8日至18日,中央讨论过渡时期总路线,召开两次会议:8日至11日为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12日至18日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体会议。

在9月11日的会上,梁漱溟发言表示,如今的建设重点在工业,而工人和农民的境况有“九天九地”之别。过去农民与**党亲如一家人,今已不存在此形势。

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不满。9月12日,***在讲话里批判梁漱溟“不同意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以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9月17日,周恩来亦作长篇发言,认为“梁漱溟的反动是一贯的”。

根据梁漱溟所撰《事情》一文,9月18日开会,梁漱溟登台讲话:“我根本没有反对总路线,而主席却诬我反对总路线。今天我要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收回他的话。”毛主席厉声说:“告诉你,我没有这个雅量。”

“检讨写了之后,无人要看”

《梁漱溟日记》里大致记下“雅量之争”来龙去脉。“8日,周恩来报告过渡时期总路线”,“9日,周于散会时特意致意希望明日发言,允之”,“10日,午后怀仁堂上发言人甚多,当告周如无时间即不发言,改用书面陈述,周答将延会一日”“11日,午后大会上予发言,提三问题,周似未能接受(李书诚、章伯钧略有所言)”。

梁漱溟的孙子梁钦宁指出,一开始,梁漱溟并没有必须发言的念头,是周恩来督请他一定要发言,并将大会延长一日。“彼时**刚刚开完两个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爷爷的发言无疑是打横炮。”

日记所记:“13日,晚七时晤毛、周,对于我发言意旨所在根本没有弄清,且气不顺。”如此忐忑迁延到17日,周恩来发表长篇讲话“追问(我)过去政治行动。毛随时插言,有所表示。”“18日,午后大会发言被阻止。会上决定我的问题交付全国委员会。”

“如果想知道大概,光是日记不够,还至少要看《卷七》里相关的东西。这里面有很多政治上很微妙的事情。”梁培恕说。

“举个例子,1953年的会上做了个决议,要我父亲写检讨。在决议之后,父亲说我要请假,来思考自己的错误。然后,当时的统战部秘书长李维汉回信,说不存在请假的问题,今后一切照常。原来给你的政治待遇还是一样,工资一样,开会、请吃饭,所有都不变。你来不来是你的事。从**党这方面来说,没有刻意与过去有所区别。”

“会上决议要写检讨,他也觉得自己有错误。他的错误不是反对过渡时期总路线,而是对待国家**人的态度不好。他写完检讨之后,问政协,我的检讨写好了,什么时候开会宣读呢?得到口头回答,暂缓,不着急。过几个月,问了三次,都不着急。后来他就没有再问第四次。决议要写检讨,但是检讨写了之后,无人要看。”梁培恕说。

“一帮孩子,跟他们生什么气”

“雅量之争”之后,梁漱溟被当局有意无意雪藏。1966年“文革”开始,8月24日,梁家被抄。梁漱溟在致友人书信里写道,“遭遇不可谓不惨”,“内人被打……脊背血透内衣”,“我未被打而亦被罚跪一次”。

梁培恕回忆道,是日,“父亲打电话叫我回去。我回去一看,整个院子里,已经没有地方可以踩,全是东西。没有地方下脚,一下脚不是踩到一本书,就是踩到一个碗。整个家被彻底地翻了个个儿。”

“红卫兵都不是我们家附近中学的,是一个很远的中学里来的。他们怎么找得到梁家呢?除非有人指示。抄家也不是红卫兵在抄,而是来了一辆卡车拉走的。”梁钦宁说。

而梁漱溟对待红卫兵抄家之事,甚至对待被罚站打扫街道厕所等等,毫无怨气,显得极其服膺柔顺。“他不跟红卫兵硬碰硬,这就像一个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梁钦宁说。

“8月26日星期五,早起监督劳动,扫街道厕所。“8月27日星期六,早起监督劳动,扫街道。因开灯失眠”。扫街道被他当成了“日课”。

他的柔顺到了什么程度?为了如厕时忘记关门,被女学生诟病,当晚深刻反省,写了一封检讨悔过书交出去。

梁钦宁至今还记得多年后自己跟爷爷的对话。“我说,爷爷,红卫兵抄你的家,你生气吗?爷爷说,不生气。我感到奇怪,为什么不生气?爷爷说,都是一帮十五六岁的孩子,跟他们生什么气?”

南都记者黄茜

标签: 江门新闻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