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万吨建筑垃圾 何时变为可再用材料

2014-09-20来源 : 互联网

绿发环保建筑垃圾处理场,工人在车间将建筑废料粉碎制作环保砖。南都记者梁清摄

东莞市建筑学会***郑金伙,长期关注并推动东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从2008年开始,他就多次将之撰写为政协提案,并一度以此话题向东莞市主要**“拍砖”,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今年“**”上,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提案高达7件,提案被列入了今年市政协的**提案。郑金伙说,2008年时,关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协委员只有他一人,6年后的今天一下增加了这么多,他已看到“胜利的曙光”。

带头向市长“拍砖”

六年前,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一手**的“网络问政”席卷南粤,“拍砖”成为一时热词。那时,40多岁的郑金伙对网络还不太熟,但他决定也上去“拍拍砖”,而“砖头”砸去的对象竟然是时任东莞市长李毓全。

这份《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建议》的文章,其实是由10多名东莞建筑业界的**学者、企业家联名写的,“市建筑学会**工程师、***郑金伙”的名字排在了**个。

郑金伙说,东莞是国内为数极少的建设大市之一,近些年间,工业与民用建筑年度施工工作量在3000-4000万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建造房屋消耗的粘土砖、灰砂砖等小块砖,数量惊人;旧建筑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量,同样惊人。同深圳、惠州等近邻城市一样,建筑垃圾分散堆积或建设集中处置消纳场,均不堪重负。同时,规模宏大的建材生产行业所需的砂、石以及工业废渣等资源,日趋短缺,特别是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所需大量灰渣等骨料资源告急,已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必须尽快寻找出路,而解决上述两大矛盾的**办法,就是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

“这份建议其实在2008年3月就写好了,原本打算以专题调研的形式,直接呈送给市里主要**,直到2009年才以网络问政的帖子发到网上”,郑金伙说,建议发出去之后,引起网友们高度关注。文章中不仅仅是建议,还把东莞与隔壁的深圳、惠州做了一些比较,直接揭露了“短板”。而揭短的名单中,都是一群高工、教授、总监、总工等级别的人物,于网络发声颇具**。

其实,在“拍砖”前一年的“**”上,郑金伙就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一份类似的提案,只不过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上天入地”搞调研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工程新建、改扩建及危旧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散落的砂浆和混泥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为了搞清楚东莞建筑垃圾的现状,郑金伙决定搞一番“上天入地”的调研。所谓上天,即通过**相关部门,搞清楚整个面上的现状;入地,则是深入一线社区,查看具体的情况。

厚街是**家具生产重镇,常年举办大型家具类展销会,搞展销就会有展位装修,撤展时肯定就会产生建筑垃圾。这些垃圾究竟是如何处理的?郑金伙从2008年就开始关注厚街各大展馆的垃圾处理。令他失望的是,厚街镇没有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点。“有一次到厚街一个社区调研,发现居委会门口都堆满了砖头、木材、玻璃渣,社区干部说,附近的展馆撤展时,有人偷偷倒来的。”郑金伙说,社区干部还告诉他,每年都要花几十万来清理这些建筑垃圾。这次调研对郑金伙触动很大,“我当时就感觉如何科学地处理建筑垃圾,已经成为我市生态环保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在东莞市住建局,郑金伙了解到,东莞近几年每年向建设主管部门申报房屋开工面积达1500-2000万平方米,同时还包括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每新建1万平方米的建筑将产生的废弃砖头和水泥块等建筑垃圾约为600吨,估算2013年产生建筑垃圾超200万吨。

“实际上,东莞目前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已消耗90%以上,新开发建设用地占比不足10%。东莞未来的新城市建设将以‘拆旧建新’、‘三旧改造’为主,每拆除1平方米混泥土建筑将产生近1吨的建筑垃圾。”郑金伙说,通过相关部门2012年调查统计数据,部分拆迁公司拆除量约150万平方米左右,制造建筑垃圾超过100万吨,由此可见,每年东莞新增建筑垃圾超过300万吨。

同时,东莞又是一个建筑原材料资源匮乏的城市,建材生产行业所需的砂、石以及工业废渣等资源性产品日趋紧张并经常发生短缺现象。在郑金伙看来,东莞应尽快把建筑垃圾通过加工处理转化为建材行业的所需原料,“建筑垃圾资源化”尤为迫切,这同时也**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东莞化的新机遇。

[建言]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形成两个产业集群

2014年初,东莞今年“**”上,郑金伙再次提交一份名为《关于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契机,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及专用机械设备产业东莞化的建议》的提案,通过他多年的调研和积累,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经济社会效应、产业化前景以及具体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

郑金伙在提案中表示,按**测算原则,每万吨垃圾填埋将占用土地1亩计算,建筑垃圾资源化可有效减少东莞每年用于建筑垃圾填埋需占用的耕地300亩。如果用建筑垃圾处理废料可生产1亿平方米标砖取代实心红砖,还可以免毁地165亩,每年合计节约465亩。

显然,建筑垃圾资源化,可有效缓解东莞建筑原材料不足。大部分资源和能源都从外面引进。郑金伙从东莞市混凝土协会相关人士处获悉,近几年在该协会备案的混凝土年使用量都超过1200万立方,砂石料综合用量超过1600万吨,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开始动工砂石料建材存在明显缺口。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之后,可将建筑垃圾有效转化为建筑用砂石等材料,以东莞市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并将其进行资源化利用为例,可节约石灰石、砂70万吨,节约水泥、石灰等胶泥材料10万吨以上,节约原煤2万吨以上。

对于产业化前景,郑金伙说,建筑垃圾资源化可形成两个产业集群,一个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另一个建筑垃圾资源化系列建材产品产业集群。

在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方面,随着环保产业发展,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环保机械产品开发投入加大。本土企业华联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生产制造技术,市场营销方面日趋成熟,并与上市企业走向优势互补、联合开发道路。

在资源化系列建材产品产业集群方面,建筑垃圾破碎处理材料可用于再生混凝土。砌筑砂浆、道路砖等产品及道路工程土方施工。可形成建筑垃圾回收处理、预拌混凝土、砂浆及环保建材一体化可循环利用绿色产业发展样板模式。

“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及产业东莞化不仅可以满足东莞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更可围绕珠三角乃至全国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千亿产业”,郑金伙说。

五部门合力

利用可循环材料,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

莞尚未有正规余泥渣土消纳场,五大部门合力推动余泥渣土资源化发展

今年共有7份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协提案被列为**提案,南都记者了解到,东莞城管局为此制定了《关于鲁修禄副市长领办市政协**提案<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系列提案>的工作方案》,并在6月份举行了座谈会。目前,东莞5大部门正合力,对东莞全市的建筑余泥、渣土等进行全方位摸底调查,并正着手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推动余泥渣土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在6月份的座谈中,包括住建、交通、经信、发改、城管等5家会办单位到场,各部门汇报了各自职能对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相应措施和计划。

城管 尽快制定全市余泥渣土管理办法

据介绍,城管局为提高余泥渣土的管理水平,早就组织召开了《东莞市余泥渣土资源化综合利用**研讨会》以及赴深圳、昆明等余泥渣土管理先进城市学习借鉴,并草拟了余泥渣土处理处置的工作方案。具体为: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余泥渣土管理制度。由于东莞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工作起步较晚,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明显落后并存在较大差距,将参考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尽快制定全市余泥渣土管理办法,运用政策、资金、价格、财税、金融、奖励等多种手段对从事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投资经营的企业给予支持。

对全市余泥渣土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尽快编制余泥渣土综合处理专项规划;如条件合适,以个别镇街作为试点,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

住建 再生利用技术可行**成本是障碍

住建局则开展了《东莞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节材优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住建部门同时也指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在技术性能上是可行的,但**障碍在于成本较高,需要相关政策扶持。

发改 配合城管做好立项**新技术

发改局则表示,将积极与住建部门配合,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循环经济;配合市城管部门,积极做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立项和能评相关工作,积极**应用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和余泥渣土循环再生产品。

经信 争取土地,宣传政策

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则介绍说,除宣传国家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自愿综合利用认定,享受免增值税优惠政策外,还将建立市级专项扶持政策,支持镇街建设再生自愿管理队伍和进行资金补贴。更为重要的是,将积极向市**申请统筹解决东莞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用地指标。

交通 分类回收,减少污染

东莞交通局表示,将采用多种手段抑制减少余泥渣土产生源头,优化交通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本身余泥渣土产出;规范相关施工单位余泥渣土处理行为,要求建设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在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余泥渣土等处置活动的力度,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多种途径消纳余泥渣土,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余泥渣土综合利用产品;对余泥渣土分类消化回收,按分类性质分为废金属、废木料、废渣石等分别进行回收、处理、利用。

“四步走”战略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上,东莞周边城市都已经走在了前面。为此,郑金伙在提案中建议东莞参照深圳、广州、佛山等市的做法,加快探索与尝试,并提出了“四步走”战略:

1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试点工作。由东莞市建筑节能部门牵头组织社会资本进行探索与尝试,快速开展建筑垃圾处理与再生混凝土。砂浆及环保砖循环利用基地试点工作,促进本土企业与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上市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再生设备联合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化的发展。

2尽快制订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关联办法。严格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流向,引导约束相关单位,明确职责,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垃圾的随意排放,降低对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破坏。加快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工作文件。

3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励制度。以本土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引导本土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级工程机械研究中心等协同合作,推动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促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和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的国产化、产业化、东莞化。

4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让全市镇街相关部门和公众都了解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的利用、接纳意识。

声音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垃圾,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东莞市建筑学会***郑金伙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唐波

采写:南都记者唐波实习生黄炯燕

摄影:南都记者梁清

标签: 东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