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圳慢性病防*中心对1300名60岁以上的常住老人进行的入户专访,发现13.7%的受访者有跌倒问题,导致老人摔跤的*大原因另有乾坤。
深圳老人摔跤*主要的因素是路滑,然后是注意力不集中,接着是运动姿势不平等,随后是视力不佳等因素。参与调查的慢病中心防*科副主任医师周海滨解释,这也说明,做好防护能避免相当一部分跌倒。
接个电话,也可能要命
从今年6月开始,深圳慢性病防*中心开始从深圳福保街道、坂田街道以及布吉街道三个街道各选取两个社区,从中抽取1300名60岁以上老人********海滨透露,深圳市老人跌倒发生率为13.7%,跌伤发生率是12.7%,也就是说,1000个深圳老人里,有127人会因为跌倒而受伤。
在老人居家跌倒的因素中,慢病中心仿效了欧美的问卷模式。与欧美国家老人跌倒问题反映一致的是,深圳老人跌倒的重灾区在卧室和洗手间。其中在卧室跌倒的*位危险因素是,家里座机或者老人手机在其他房间,当电话忽然响起,自述因为着急接电话而导致猝然摔倒的老人占到样本总数的80%以上;而卫生间的吐槽**在于扶手,马桶和淋浴间没有扶手导致老人因为起身或者路滑而失去重心摔跤的情况屡屡发生。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死因,跌倒死亡已成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害致死的头号杀手。在跌伤的老人里,中度及以上跌伤占30%,26.27%活动功能受损。因跌伤导致的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为2275元,卧床7天。调查还发现,老人跌倒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时间上多发生于3-5月份,即深圳的回南天/梅雨季节;51.5%的跌倒发生于室内家中,主要为浴室/卫生间和卧室。
未雨绸缪,应对老龄化
周海滨透露,福田区福保街道的老龄化比例为9.5%。深圳虽然平均年龄才29岁,但老龄化可能会在某些社区提前凸显,因此需要未雨绸缪。
相对于全国老人14%-20%的跌倒率来说,目前深圳老人13.7%的跌倒率并不算高。周海滨透露,其实老人跌倒可以避免,例如在床头柜上放一部电话,床边安装双控开关,在洗手间安装扶手等等。
老年人跌倒主要原因
生理因素
年老导致视力、听力、平衡感、协调性、骨骼肌肉系统等功能退化
病理因素
患有眼部疾病如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等疾病
环境因素
路面湿滑、地面不平、光线昏暗、物品挡路、台阶过陡或过多等
社会因素
室内外环境的安全设计不到位、老人*居、卫生**水平较差等
老人跌倒防*十招
光亮每一处
应在走廊、浴室留盏夜灯,保持楼梯、走道随时有光线照明。电灯开关处需有反光贴纸。
走道清障碍
居家环境应越简单越好,家具摆设应固定。障碍物应清除,保持走道楼梯畅空,如电线、门槛、杂物等。
地板需防滑
浴室厨房地面应保持干燥,勿潮湿或光滑。同时加强地板的防滑功能。
扶手需稳固
楼梯及浴室应加装扶手。并尽可能将老年人的卧房与主要活动空间安排在同一楼层。
家具精挑选
应注意家具的高度与软度,不宜太低、太软,这些家具*好也有扶手。
衣着需合身
避免太长太宽的衣物,穿着合脚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防滑,不要垫有太厚的鞋垫,定时检查鞋子的磨损状态。
用药请小心
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药物,并确定不会影响走路的平稳性。
运动有规律
保持身体柔软性与耐力对跌倒的预防也有帮助。故应适当地陪伴老年人进行简单的运动。
生活慢节奏
下床或起身的动作要缓慢,不要突然蹲下或站起。
跌倒巧处理
摔倒后需谨慎缓慢地检查身体,其次是尽力呼叫求救。
深圳老年人自评跌倒原因
自身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 26.09%
运动姿势不平衡 21.01%
腿发软 13.77%
视力不佳 13.04%
头晕 8.70%
环境原因
路滑 34.06%
地面不平18.12%
光线暗12.32%
物品挡路 9.42%
没有保护措施 7.25%
楼梯太陡 5.07%
设备损坏 5.07%
外来作用(推、撞)3.62%
衣着不当 1.45%
深圳老年人居家跌倒危险因素
卧室
床头未有电话82.47%
未使用双控照明开关56.48%
必须下床才能开关灯34.99%
床边有杂物影响上下床8.3%
床高度不适,上下困难3.34%
卫生间
马桶旁无扶手 83.63%
沐浴间无扶手 59.89%
沐浴间无防滑凳 57.02%
有门槛 34.37%
地面不防滑 30.33%
地面不平,排水不畅5.51%
洗漱用品不易触及4.89%
采写:文婷
制图: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