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税制改革促利益均等化

2014-10-23来源 : 互联网

昨日,刘培峰教授在深圳少儿图书馆演讲。徐文阁 摄

朱凌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是社会分化,如何把利益分散化的群体组织起来就成为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培峰昨日做客公众**,建议把不同利益群体集结,并促进利益均等化。

民族主义会覆盖反思和批评

民族主义是18世纪随着近代民族国家建立而诞生,如今已成为国家结构的主流,对世界历史和地缘**影响*大。民族主义者通常认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

刘培峰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民族主义是一种*不需要论证的廉价的价值观,“我为什么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化传统,那么其他的东西就不需要论证了。”

在刘培峰看来,这种廉价的价值观可能会使其他价值观都处于一种非常弱势的地位,“当原有的价值观和理念出现危机后,民族主义这种不需要论证的价值观有了活动的领地,反思和批判会被简单的情绪所覆盖。”

发挥社会组织的*理作用

中国的民族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转型中产生,在种种迷雾中,如何化解民族主义情绪?刘培峰认为构建公民社会是有效途径。而在构建公民社会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理作用。

刘培峰认为,社会组织是**动员社会的工具,失去了多元社会组织支持,**的政策就可能缺少有效的支撑。

刘培峰认为,“社会建设根本在于社会主体性的培育,尤其是自组织的社会生活的培育。”

社会组织参与**和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实现了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伴随着转型的是社会的分化,社会由高度同质的、有共同体价值取向的一个总体,向利益分化、不同价值的次级群体转移,这样如何把这些次级、利益分散化的群体组织起来就成为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很明晰,那就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集结。”刘培峰说。他认为,社会管理也就是不同的初级的利益团体的再集结。这种集结事实上也是从两个方面展开,*先,初级的社会组织通过组织联盟、支持性组织等方式实现由小的组织群体,向大的组织群体的集结,形成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大的利益集团,参与**和社会生活。其次,**扩大公共参与的渠道,将不同层级的社会组织纳入到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的渠道中,通过**程序规范约束利益团体的表达。

如何促进利益的均等化?刘培峰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先,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在基础教育、基础医疗方面实现全国均等全覆盖。其次,需要加大税收制度改革,使税收真正发挥调节财富的作用,对于由税收而产生的公共财政也需要进行改革,改变吃饭财政为社会保障财政。再次,鼓励公益性组织的成长,发挥慈善和公益组织第三次分配的功能,通过社会和**的共同作用,使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可以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分配体系。

标签: 深圳新闻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