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危机:过分依赖苹果凸显代工模式之困

2014-10-31来源 : 互联网

2013年3月29日,63岁的富士康***郭台铭身着深色西服,佩戴黄色祭带,在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双手合十,上香,下跪,向关公像虔诚叩*,祈望富士康能顺利渡过各种难关。

但关帝似乎还没有给郭台铭足够的护佑。5月以来,台湾和硕联合科技不断赢得苹果人气产品iPhone4S和iPadMini的代工合同,让富士康作为苹果*大代工企业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鸿海发布的今年**季度财报显示,当季营收为8090亿新台币(约合270亿美元),同比下滑19%,创近10年来*大跌幅。媒体称,苹果将部分产品的代工制造从富士康转移到和硕集团,显示苹果与富士康一度牢不可破的关系出现裂缝。

此前,富士康在今年年初暂停了中国绝大部分工厂的招工,原因是苹果iPhone5生产进度放缓。凡此种种,都让郭台铭倍感头痛。

富士康代工模式之困

有业内人士称,在代工这个看家本领上,已经发展成*人的鸿海正在丧失优势。而英国《金融时报》更是直言:鸿海是否已经****时期?

安邦咨询安邦董事长陈功告诉记者说,“可以说富士康模式已经走到头了。”他称,富士康的销售额和利润率不太可能很快好转。虽然富士康暴露问题还并不意味着富士康及其代工模式将一笔勾销,但其困境是系统性、长期性的,这为中国所有单一从事低层次代工的企业,敲响了响亮的警钟。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暨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说:“富士康正在过一道坎。这道坎过得去,富士康**,这道坎过不去,富士康也有可能没有明天。”

“血汗工厂”标签挥之不去

富士康正面临建厂以来*复杂的局面。在大陆,富士康几乎已成负面典型。这家*能代表中国改革开放下劳动力成本红利的公司,过去几年成为“臭名昭着”的“血汗工厂”。郭台铭的铁血管理乃至整个企业文化,遭遇****的挑战。

2010年发生的12连跳,像恶咒一样挥之不去。

富士康各地厂区一直还在“出事”:员工跳楼,群体性纠纷接二连三。郭台铭面对媒体直言:“**员工让我头痛得要死。”

陈功说,江西厂区千名工人上街抗议工资和待遇不公,太原厂区上千工人与保安群殴等事件,表明富士康的管理已经陷入困境。

陈乃醒说,富士康频频出事的背后是中国劳动力结构已发生质的变化。“80后这一代年轻人,背后都有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撑着养着,他们的耐受力比上一代农民工已经大大降低。受不了的时候,便可能发生跳楼与罢工等过激行为。”

据深圳市政府的调查数据,富士康员工中80后已占总人数的91.3%,其中入职半年之内的员工人数达22万之多。这种员工结构的变化,让富士康的军事化管理一时难以适应。

不良率攀升凸显模式之困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因外观不符合标准以及功能不良等问题,向富士康退货的规模达到500万部。如以每台手机返工费用200-220元计,损失至少达到10亿元。

富士康官方并没有承认大规模返工,但有富士康内部人士透露,iPhone5要求良率90%,但富士康加工产品一度跌破80%,因而成批被要求返工。由于iPhone5良率太低,之前许多生产线停工,*少时开工率仅为15%左右。2012年9月和10月,生产iPhone5的太原厂区与郑州厂区分别举行大规模罢工,原因就在于质检部门质量控制标准“过于严苛”,员工对被要求加班赶工不满。

为保证良率,郭台铭换掉了原先负责iPhone订单生产的iDPBG事业群总经理钟依华。此外,他还于4月16日亲自来到深圳观澜厂区,提出了“提升良率、专业培训、凝聚士气”12字主张。郭在观澜设立办公室时表态:“如果良率达不到要求就不走。”

陈乃醒分析,不良率失控背后的原因,还是“缺人”。过去,富士康能实现“赤字接单,黑字出货”,多年保持30%甚至60%的增长,主要靠的是大陆人力等资源成本较为低廉。但现在,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工流动太快,流水线上生手太多,良率自然无法保证。这从另一个侧面凸显富士康赖以生存的代工模式正遭遇严峻挑战。

过分依赖苹果尝苦果

苹果是富士康的*大客户,双方曾有近十年“铁一样的关系”。今天,苹果突然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苹果将部分产品的代工制造从富士康转移转移到和硕,表明富士康正在品尝过分依赖苹果的苦果。

而富士康已患上“苹果依赖症”,近年富士康40%以上的业务由苹果拉动。去年第四季度,富士康的销售额有30%来自iPhone,这在短期内拉动了富士康销售的增长。

但苹果对于富士康的压榨也达到极致。苹果利润率从2007年iPhone发布时的15.4%上涨至2011年的30.8%,而富士康的利润率同期从2.7%下降至1.5%。一台iPhone4S出厂价格约360美元,富士康只能获得其中的7美元。今年一季度,富士康营业利润率跌破1%,仅为0.9%。

富士康虽有一流工艺,但因没有核心技术创新以及自主品牌,只能充当苦力受制于人。郭台铭没有胆量和苹果叫板,因为富士康只是苹果代工的选择之一。

除苹果以外,鸿海另有40%的业务来自正走下坡路的个人电脑(PC),这一块对业绩增长贡献很小。代工笔记本电脑的毛利,由20世纪90年代的约20%萎缩到现在的5%以下。

近年苹果增长放缓,韩国三星[微博]智能手机销量超越苹果。可韩国三星不仅不是富士康的客户,而且还是死对头。三星市场份额每增大一点,郭台铭碗里的“羹”就少一点。这让郭台铭也睡不着觉。

苹果还提出“返回美国”,着手把旗下产品的生产线带回美国。这都给富士康造成很大压力。

陈乃醒说,对全球产业链而言,有苹果这样的品牌企业存在,另一头就一定会有代工企业存在。但问题是,这家企业是不是一定就是富士康?代工产业是不是就一定会给中国人做呢?

招工难成公开的秘密

富士康面临的所有困境中,*难解开的死结,是中国日益短缺的劳工供应。

代工产业其实只能于特定经济阶段与环境相适应。代工需要如海绵般吸纳劳动力资源,以获取剩余价值,并壮大规模。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迅速发展,经济总量与劳动力已处于“匹配”状态,接下来,“劳工短缺”将是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将因此被釜底抽薪。

据人口普查数据,从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10到14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减少了约5%。照此速度,到2015年左右,制造业将迎来一轮缺工高潮。中国制造成本的上升已推动部分加工业转移出中国。“耐克在越南的产量已超过中国。”陈乃醒说。

如今富士康投资地方*急迫的诉求,可能已不是土地优惠、税收优惠,而是要求地方政府承诺帮助招工,富士康与有的地方政府一起,不惜补贴员工入厂。去年,介绍一名工人去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上班的人,可获得来自富士康公司1500元的奖励。

劳动力短缺直接导致富士康经营成本急速上升。刘坤介绍,富士康郑州公司的新员工上岗**个月的基本工资达到了1800元,3个月之后达2000元,比起去年以前的800元有翻番上涨。

富士康的应对之策是设法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并将工厂从深圳迁至劳动力大省河南等地的大中城市。但内陆城市劳力也出现短缺,地方政府还需从外省大批招工。山西太原厂区的群体事件,就是在大批山东员工与保安之间展开的。

2010年,郭台铭提出“三年**机器人计划”,富士康研发的*批机器人在晋城园区投产,估计投资高达1000亿元。但是,目前机器人工艺并不成熟,相关人才短缺,机器人替代人工又必须重造生产线,工程浩大,成本高昂,种种原因导致“机器人计划”处于夹生状态。有消息透露,目前富士康生产了2万台机械臂,但其中一半摆在仓库里。

陈乃醒说,自动化替代人工将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自动化生产不是简单地装几个机器人完事,企业相关制度、机制、发展模式都要转变,生产线的改造、人才储备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郭台铭是看得到,却做不到。

转型受制于路径依赖

各种困扰的合力,直接将富士康推入经营困境之中。据富士康发布的2月份数据,其合并营收环比减少25%,同比减少22.1%。富士康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富士康国际(FIH)2012年净亏损达3.164亿美元,创下自2005年上市以来的*大规模亏损。

为摆脱困境,富士康在推进工厂内迁及“机器人计划”之外,近年还进行了大量让人眼花缭乱的调整与转型。

其中*核心的取向,是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垂直整合,即从设计、研发、制造到全球配送、维修,一条龙从头做到尾,以延伸产业链,提高话语权与抗风险能力。对于富士康的转型调整,刘坤告诉本报记者:是要由“出口加工型”企业向“科技贸易型”企业转型。

此外,富士康还涉足一些与主业关系不大的产业,比如互联网,以及投入*资进入光伏产业。

代工游牧式产业形态注定了,劳动力成本无法再降、资源耗尽之时,就是代工厂迁徙之日。然而,以太原等地群体维权事件为标志,富士康工厂内迁之路宣布走到了尽头。

富士康产业垂直整合也不见起色。为减轻对苹果和低利润率代工组装业务的依赖,苹果收购了一些部件供应商,以生产高价值零部件,如外壳和连接设备,但成效不大。今年早些时候,富士康宣布关闭其在台湾的赛博(Cybermart)零售店。3月份,公司宣布关闭在中国大陆的万得城电器(MediaMarkt),“商贸富士康”的构想破产。

安邦董事长陈功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富士康有路径依赖——人家想做的就是“代工王”,因而没有真正属于战略层面的调整与转型。

“富士康没有苹果的基因与文化,郭台铭也没有乔布斯的艺术气质,他只是一个打工者,还算不上一位现代企业家。”陈功说,郭台铭仍在努力把“比较优势”的每一滴血都榨出来,因此被锁定在一个路径里,掉进比较优势的陷阱里,这可能丧失转型升级的机会。其实,富士康需要改变的,绝不只是工厂的位置,而是要彻底改变较单一的代工模式。

陈功还说,富士康已做得太大。它沉醉于自己的规模,但“恐龙”突然没有了给养命运将会如何呢?“会有致命的危机!”陈功说,已有很多人警示过郭台铭,富士康要将规模降下来。

屈指一算,富士康自2008年说要转型以来已折腾四五年,但目前仍然在依靠“代工模式”蹒跚前行。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