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神秘买家”揭出电商之弊

2014-11-13来源 : 互联网

质检总局小小出了一招,就让今年的疯狂“双十一”少了一分味道:总局以“神秘买家”方式抽查了主流电商502个批次七类产品,竟然有近三成不合格。皮鞋、毛绒布制玩具、羊绒针织服装、背提包、休闲服装、移动式插座和室内加热器等7种产品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均在30%以上,其中不乏****身影(11月10日《*江晚报》)。

这次质检总局通过扮演“神秘卖家”方式抽查了502个批次七类产品,力度之大****,只是检查之后的结果令人担忧,所有商品竟然有三成不合格,用始料不及来解释显然说不过去。实际上,电商之所以人气很旺,被网民们所看好,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价格的优势,同样的商品,实体店的价格往往高出电商一筹,甚至于数倍之多,这绝非危言耸听,早已被事实所验证。

这也难怪,电商不是傻子,经济效益*大化必须是*选目标。靠价格来吸引买家,难免在质量上出现纰漏,一件标明100%羊绒的羊绒衫,价格只有区区百元,果真如此,生产厂家恐怕早就血本无归了,如此夸大宣传其实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可悲的是,无数的买家很少去鉴别真伪,即便知道买到了假货,也懒得去较真,毕竟网上**很不方便,成本也很大。

让我惊讶的是,在质检总局扮演“神秘买家”之前,国家工商总局早已有所作为,提前约谈了电商,告诫电商必须守法经营,不得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自然位列**要素。质检总局这次的大曝光,问题之严重,超乎公众的想象,无形之中给了工商总局一个大耳刮子,面子下不来已成定局。

窃以为,约谈也好,扮演买家也罢,凸显出国家两大主管部门对电商的监管依然很不到位,这两种措施都是被动式的管理,没有一点超前意识,如果监管的关口前移了,组织专人对电商的进货渠道严格把关,不允许名不副实的产品出厂,不合格产品还会流入市场吗?如此说来,“神秘买家”揭出电商之弊,出洋相的除了工商总局,还有质检总局自己,我们不禁要问,对电商的监管,主管部门为何总是后知后觉?□李小连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