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剧博物馆里的粤剧名伶何非凡当年的当年的手抄剧本。
民营博物馆
生存状况调查之样本
样本
地址:道滘镇粤晖园内
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时间:2006年5月建成开馆
馆藏:共展出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演出海报等珍贵文物300余件。
东莞粤剧博物馆是广东省仅有的两家粤剧博物馆之一,但自建馆以来,文物从未有过更新,甚至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人员,很多文物因为常年没有维护,在馆内日渐腐蚀损毁。有文物爱好者表示,如此高调地收集兴建,却又不能好好维护,是在损害国家文物。
橱窗蒙尘通风缺乏
道滘镇有名的4A级旅游景点“粤晖园”,占地3000多亩,由东莞农民企业家庾炳桂投资数亿兴建,号称中国*大的私人园林,东莞粤剧博物馆就在其中。
“十一”期间,粤晖园游人并不多。粤剧博物馆位于园区一栋2层建筑里,馆内巡回播放着**的粤剧曲目,馆外空地上的杂草已有半人多高。博物馆正常开放,不过一楼能容纳1000人的剧院观众座椅上布满灰尘,显然常年不曾演出。二楼展区陈列着粤剧服饰、道具、台本等几百件物品,包括清同*年的粤剧剧本,以及东莞籍粤剧名伶生前穿过的戏服和道具。但疏于管理维护,每个展示橱窗里都落满了灰尘,有些珍贵的手写剧本早被蛀虫腐蚀,字迹模糊不清。粤剧名伶何非凡在舞台上穿过的真丝戏服昏黄破旧,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有些被封闭在橱窗里的戏曲舞台道具居然新生出铜锈。
在粤剧博物馆内2小时的探访时间里,未见游客和工作人员。博物馆在开放期间没有开启通风设施,甚至连空调也不曾开放。“这份何非凡的手抄台本在粤剧文化里是很珍贵的,现在已经是孤本了,怎么能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下摆着呢,这哪里是博物馆。真是太可惜了。”当天,与同行的还有一位东莞文物收藏爱好者王晓强,他在博物馆走了一圈,对着橱窗里发霉的物件直摇头。
高调征集疏于管理
东莞曾出过不少粤剧**,当年红极一时的粤剧名伶何非凡与楚岫云都是东莞人。在广东省5个“中国曲艺之乡”里,东莞占了两个:道滘和麻涌。2006年,**园林粤晖园在道滘开园后,粤剧博物馆也正式开业,官方资料显示,这是一家民营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与粤剧相关的书籍、服饰、剧目等文物300件,包括东莞粤剧简史、东莞粤剧的辉煌、曲艺之乡的风姿、粤剧知识等四部分。不过,在道滘文广新局退休干部吕志锦看来,这其实是一家私人和**合办的博物馆。72岁的吕志锦虽然早已从道滘文化新局退休,也不在粤晖园中担任职务,但他却是粤剧博物馆真正代言人,当年300多件文物也是经由他一手收集而来。
“当时以道滘文广新局的名义对外收集粤剧文物,有些是从民间征集来的,也有的是个人捐赠。比如何非凡的一些遗物和资料,就是他在香港的儿子赠送的。”吕志锦说,博物馆选址在粤晖园,楼栋也属于园区**的私人建筑,但馆内所有的文物都是道滘**出力收集。当年,他从道滘文广新局退休后又被返聘,花了10个月参与文物收集工作。
目前仍以返聘形式在文广新局办公的吕志锦坦言,自从开馆以来,粤剧博物馆的文物未有更新,已有文物的日常维护清理也几乎没有。“很多东西,8年前装进橱窗后就再也没人动过,比如说打扫、**这些应该都是没有的,所以会看到好多灰尘。如果有**团队要参观,局里就让我带他们来看看,平时这里肯定没有工作人员。”吕志锦也认为,粤剧博物馆地位尴尬,既是粤晖园的民营博物馆,又和**有一定的关系,但都没有具体的负责人。据他介绍,开馆前几年,道滘的粤剧团还偶尔来一楼剧院表演几场,但每次演出看戏的观众实在太少,后来就**荒废了。
馆藏不多园林萧条
粤剧博物馆是东莞为数不多具有官方背景的博物馆,且身处投资数亿元的私人园林中,为何处境还是如此不堪?吕志锦表示,这与粤剧博物馆的规模和馆藏价值有关,2000平方米左右的展厅,300来件文物在东莞私人博物馆里不算突出。吕志锦称,当年收集文物时花费并不算多,包括楼层的建设和装修一起只有百来万。然而,这几年粤晖园经营状况不佳,并没有成为热门旅游地。自开园以来,粤晖园换过好几个**。园林的工作人员也由200多人减少到四五十人。
粤剧博物馆对外开放虽然不收费,但进入粤晖园要60元门票,很多观光客望而却步。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而言,东莞很多博物馆不论民营还是公共,大多采用免费开放的方式,即使收费也只有象征性的10元、20元。
“文物收藏是很讲究的,包括温度和湿度的调节。粤剧博物馆收集了几百件东西,虽然不能说件件都是珍品,但不少确实在粤剧文化界都挺宝贵,就这样随意处理,连基本的维护都做不到,怎么能经营得好呢?”在王晓强眼里,即使是民营性的博物馆,如果没有能力管理好,不如让文物留在民间主人手里收藏着。如此高调地收集兴建,却又不能好好维护,是一种损害国家文物的行为。
很多东西,8年前装进橱窗后就再也没人动过,比如说打扫、**这些应该都是没有的,所以会看到好多灰尘。如果有**团队要参观,局里就让我带他们来看看,平时这里肯定没有工作人员。———道滘文广新局退休干部吕志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