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陈婷
亲,你开车时如果常有打电话、发短信、刷朋友圈这样的小动作,那么你已成为“开车低头族”。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越来越多“低头族”在开车时“玩命”。心理**指出,这与其他不良驾驶习惯一样,对己对人“百害无一利”。这种动作归属于是强迫性行为,司机想戒掉得加强自身自控能力,提高交通法规意识。
案例:7分钟看39次手机闯祸
7月12日,安徽某客运公司的大客车司机王小培驾驶车辆进入一条匝道时,又打电话又抽烟,限速30公里每小时的路段,竟以时速90公里行驶,*终导致客车失控冲向路边护栏并翻车,导致6名乘客当场死亡,另有36人受伤。10月30日,临安**以交通肇事罪一审判处王小培有期徒刑6年。
像这样的悲剧并不鲜见。近日镇江一名客车司机在7分钟内看了39次手机,导致一名骑车老汉被撞身亡。
我国法律对开车时用手机接打电话的行为,明确规定可对司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扣2分的处罚。但对刷微博玩手机的行为,因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目前不好定性。
危险:“低头族”开车隐患大
惠通驾校张教练也认为开车“低头族”的行为不可取,“这样开车容易分心,现在车流辆和人流量都很大,眼睛稍微有游离都很容易出事。”
有交警称,按照时速70公里计算,1秒钟内车辆可以向前行进近20米。换言之,在时速70公里的情况下,低头看手机1秒钟,就意味着车辆在没有任何控制的情况下,向前行进近20米!在这段距离中,无论发生什么突**况,低着头的司机不可能采取应对措施,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更有数据表明,驾驶员边开车边发短信时,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驾车时发短信的驾驶员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慢35%,比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慢21%,比吸食毒品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慢21%。从一定程度上说,开车时使用手机,比酒驾、毒驾还要危险。
戒除:加强自控能力
惠州市蓝天心理科学普及中心国家心理咨询师黄云娇对此分析,“低头族”开车,与其他不良驾驶习惯一样,对己对人“百害无一利”。她称,“从心理角度分析,这种动作归属于是强迫性行为,手机一动,司机就无意识地去看手机。出现这样的行为与驾驶习惯、法律意识有关系。司机要深刻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并尽可能戒掉。”
如何戒掉这样的不良驾驶行为,黄云娇建议司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先司机在开车时远离手机,如开车时将手机关机、交由乘客保管或放在离自己座位远一些的地方,这样有助于自己形成新的定势思维。其次,加强自身自控能力。另外,要加强交通法规意识,再找出相关条文来读一读,在思想上给自己警惕。
[律师说法]“盲驾”要入刑还需解决操作难题
惠州专业律师胡丽琴认为,按照我国的刑法法律制度,刑事违法性的*重要的基础是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现代社会,手机的使用率基本普遍,司机在开车过程中打电话、发微博**、拍照的行为非常普遍。目前我国对类似的行为一般采用扣分、罚款等行政处罚方式来处理,但其危害程度不比“醉驾”小,因此从危害性方面考虑,“盲驾”入刑,非常必要。
然而,“盲驾”入刑存在操作上的难题。*先是界定难,现代智能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司机用手机导航、听音乐、收广播等等也是很常见的,但这些行为与开车打电话、发**微博、拍照等行为的危害性又有所区别,如何来界定“盲驾”的范围;其次是取证难,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安装摄像头或者群众举报的方式来解决“盲驾”取证的问题,但是对于**车主,无法强制要求安装摄像头,很难取得“盲驾”的证据。
[微调查]三成受访者承认自己是“低头族”
连日来,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对车主进行了相关调查。统计发现,有三成受访者承认自己是“低头族”。车主小良坦言,一听到手机短信响或**响了,心里就老是惦记着,有看手机的想法。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低头族”开车容易分心,有较大安全隐患。95%受访者认为,出现这种行为原因更关键的是,对危险行为认识不足,交通法规意识不高。四成受访者赞成“开车玩手机入刑”。也有受访者认为不太现实。
●你是开车“低头族”吗?
A、是; 32.5%
B、否; 60%
●你对开车“低头族”如何评价?
A、没什么所谓; 27.5%
B、开车容易分心,有较大安全隐患;
72.5%
●你认为出现这种行为原因是?(多选)
A、侥幸心理; 72.5%
B、缺乏自控能力;77.5%
C、对危险行为认识不足,交通法规意识不高; 95%
D、没考虑其他人安危,公共安全意识不足; 90%
E、其他因素; 40%
●你赞成“开车玩手机入刑”吗?
A、赞成; 40%
B、不太赞成; 22.5%
C、不好说; 37.5%
采写:黎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