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呼唤更多独立书评人

2014-11-22来源 : 互联网

在新媒体日益扩张,而传统媒体面临变革的同时,书评人也遭遇了****的压力。在真正专业书评人群体仍未形成,而其*立性堪忧的情况下,书评如何能够**专业水准?明日、后日在深圳南山书城举办的*届华文书评人年会之“媒体**”,将就此展开探讨。

未形成专业群体

“书评人具有公共性的一面,可以说是替普罗大众在读书。”《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涂志刚认为,书评人将其对书的判断、见解、感悟等公开分享。但书评人也有*立性一面,对书好坏的判断、内容的品鉴等各方面都需要专业的价值中立。

涂志刚认为,经过多年发展,书评人这个群体的作用和影响得到了更多重视,“一些**的书评人成为知名人士,有些书评的合集、专集出版。”涂志刚表示,从这些方面来看,书评人的地位似乎有所提高。

而《南方都市报》***主任戴新伟则认为,国内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书评人群体。作为长期负责阅读副刊版面的**媒体人,戴新伟已经与书评人打交道十几年了。国内的书评人大多仍然是单打*斗的“散兵游勇”,与之相比,国外的书评人队伍则专业得多。

“就西方的书评人身份看,也是*先是某方面**,然后才是书评人。”戴新伟说,比如大家熟悉的作家厄普代克,他不仅是美国**作家,也是长期为媒体撰稿的书评人,有时甚至跨过他的领域写书评,***的便是他为《万历十五年》写书评一事。就中国而言,这种现象却极为少见。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执行主编张明扬就曾碰到过邀约学者写书评而被拒绝的事。“一个蛮有名气的学者,约他写一篇书评他不乐意。说要花太多时间读书,而稿酬又不高,得不偿失”。他认为,书评行业缺少更严肃、更高质量的书评。

*立性堪忧

“现在的时代对书评人不是一个*好的时光,纸媒都在走弱,大家的取向纷纷指向网络和轻阅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写书评更加不像一个可以谋生的手段。”张明扬认为,现在还在写书评的人,是真正喜欢的人。张明扬说,现在“书评人”并非一个非常“高大上”的词汇,这可能跟前几年书评人乱象多有关。“有些‘书托’乱写,也败坏了书评人的名声。”张明扬说,在大家印象中,书评人是一个读书没什么重点,然后发点感悟,没什么厚重思想的万金油式人物。“写有质量的书评,而不是小广告。这才是书评人需要迫切面对的问题。”张明扬说。

但是,书评人群体目前面临着难以绕开的经济现实问题。“书评人由谁来供养,媒体行业来供养?出版行业来供养?”涂志刚说,从经济链条上看,书评人需要获得一定收入,如果有强势的媒体有足够资源能够支撑起书评人的*立性,书评的发展会更加健康。但现实是出版行业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强烈的营销需求。如果出现一些依附于出版社获得收入的书评人,自然就会损害书评人的*立性和书评价值。

“传统的书评和书评人主要依赖于纸质媒体的传播渠道,在新媒体兴起后,为吸引读者,不单对书评的传统传播渠道带来挑战,包括纸质媒体是否还会坚守书评阵地,也会对书评的写作模式、使用的语言等产生相当的影响。”涂志刚说。

统筹:王烨

采写:王烨王睦广

期待

《南方都市报》***主任戴新伟:目前的书评人还不够专业,但是聚拢目前的书评人力量,也是对未来书评发展很好的一件事。

《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涂志刚:围绕书评的各种利益相关方有必要坐下来就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包括书评人、媒体平台、出版行业怎样构建起一种更加健康的关系,如果书评人完全成为出版行业经济链条的一环,其书评会丧失专业的价值,如果媒体出于利益关系也沦为出版行业的宣传平台,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执行主编张明扬:这次书评人年会是全国*次举办,非常好。什么是好的书评,什么是不好的书评,需要一个“共同体”来加以规范。

简介

华文书评人年会:由南方都市报发起,并联合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共同主办,由读书俱乐部承办,是深圳第十五届读书月主题活动之一。作为全国*届华文书评人年会,旨在呼吁更多*立的书评人出现,壮大书评人的队伍,倡导有高度的阅读,有品质的阅读,从而为国民阅读提供人文导向。本届年会由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友情赞助。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