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份开始的“红黄绿大行动”,由深圳市城市管理执行局垃圾分类事务中心(下简称“分类中心”)、共同举办,至今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分类中心表示,垃圾减量分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先面对的问题是市民生活习俗、观念的变革,没有减量,不会分类,则这项工程难以为继。所以,由民间力量带动更多人(深入社区面对面宣传)、“小手拉大手”(由孩子辐射家庭)、拉动商超、餐饮业等社会公益力量共同推进,从而发动更多人加入环保事业,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条件。这也是本次行动的初衷和亮点。
发挥民间组织力量
此前,由于**大包大揽,或者工作流于表面,终端建设不足,使得深圳垃圾分类工作停滞不前,这次,主要由广泛分布于深圳的红马甲义工环保组队伍、绿宝宝、绿典环保组织、台湾慈济慈善环保组等发起,辐射至全市。截至昨日,共深入22个社区、5个U站、35所学校进行宣教活动,环保组织各出奇招,如改编飞行棋、投投乐、制作网络打怪游戏、回答问题拿奖品,或者拿出家里的废旧物品换小礼品等等,以此来告诉市民们什么是可回收物,如何进行整理分类。义工们表示,玩这些游戏必须*先知道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一边玩游戏一边学知识,寓教于乐,效果很好。垃圾分类中心称,会持续支持各环保组织进行相关宣传活动,也会开门纳谏,继续吸收和参考其他地方有益的经验,共同做好深圳的垃圾减量这项国计民生的工作。
台湾在垃圾分类方面已经能做到相当精细。据台湾慈济慈善环保组织表示,台湾的垃圾分类也是在民间组织的推动下做起的,从心认识垃圾围城的局促和紧迫性,激发民众自发加入,只有深入人心,才能自觉坚持。从2000年前后起,台湾地方**看到民间组织把垃圾分类做起来了,就开始补贴经费,也开始立法支持。
根据慈济慈善展示的资料,垃圾分类的观念在台湾地区迅速崛起并扩展,慈济基金在全台建立了5200多家环保站,在深圳也建立了一所鹏益慈济会所,展示由回收环保材料制作的玻璃杯、毛毯等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展品都是用从居民手里回收来的旧物料制作的,而展示的意义也在于教育,让市民可以更直观地见到“垃圾去哪儿了,有些什么用途”,从而激发更多的人自愿从心加入。
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台湾地区的垃圾分类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具体做法,这些后来也水到渠成地被引入立法,比如分类种类、回收时间等等,有了配套的法律法规做**,自发行动就能转化为约束行动。台湾地区垃圾分类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很好地借助、鼓励和发挥了民间组织的力量,而如今,深圳市有关部门也在借鉴良好的经验,对有关法规已经举行听证,分类中心有关人士介绍,已举行听证的该法规还不太完善,但是却是一部“母法”,国外对于垃圾分类的法律很多,比如对商品包装也会有细致的规定,规定商品不能进行过度包装导致浪费,所以,这部法律诞生的意义也在于此,后续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细致的规定。
让源头减量观念深入人心
台湾地区陈哲霖教授自创的十字口诀法则能包含所有基本的垃圾分类办法,记住这些口诀,就能应对家居垃圾分类。所谓环保精致化,清净在源头,“瓶瓶罐罐纸电1357”,就是瓶(塑料瓶)瓶(玻璃瓶)罐(铝罐)罐(铁罐)纸(废纸)电(电池)一(旧衣服)三(家电、电脑、通讯器材)五(五金)七(其他)。在台湾,每个罐子分类之前都会被清洗干净,甚至精细到一支旧口红,如何拆分都有细致的步骤。这样才能**后一步回收工作的效率化和规模化。如果垃圾分类从源头就处理分类完毕,通过回收和再生利用,可以使垃圾总量减少60%以上。经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台湾地区的焚烧炉已经没什么垃圾需要焚烧,只好把以前填埋的垃圾挖出来焚烧。
垃圾分类工作展望
在今年8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吴学龙表示,本次垃圾分类,将注意借鉴一些外来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比如台北的“垃圾不落地”政策,不仅在楼层取消了垃圾桶,甚至连小区、街巷里都不见垃圾桶的影子。**部门要求居民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提着垃圾袋等候垃圾车,不仅减少了垃圾分类的成本投入,也降低了人工等费用,值得深圳借鉴。
深圳不少民间环保组织都已经投身于垃圾分类的工作,此前,也一直表示希望**在资源平台、统筹建设方面给予支持,业内也呼吁加快扶植回收企业、专业终端回收企业的力度。而且,垃圾分类也要从娃娃抓起,带动整个家庭,辐射一个家族。对此,慈济慈善基金会表示,他们的宣传是引导到个人修行上,保持平稳的心态,当成长期的习惯来养成。
今年中,深圳市城管局已经启动了垃圾分类前期准备工作,并且进行了试水厨余垃圾分类。为了加强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城管部门将增建罗湖、福田、宝安、龙岗、坪山新区、城市生物质综合利用等6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力争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营。
文/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