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的晚餐》旁边,看来自深圳的“天工当代”展,米兰人醉了

2014-12-05来源 : 互联网

1.斯特利奈基金会主席皮洛卡拉德皮雅诺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2.香道场营造出自由交流的氛围。3.开幕式上嘉宾在象征艺术之光的灯笼上签名。4.学斗茶让米兰诗人蕾娜达着迷。5.《向孔子与伏尔泰献花》,作品的核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

意大利米兰时间,11月21日下午6时,在距离达·芬奇的名画《*后的晚餐》(在米兰CORSOMAGENTA大街的圣玛丽亚感恩教堂内)300米左右的斯特利奈基金会(FONDAZIONESTELLINE)现代艺术中心,“艺外———‘天工当代’中国传统手工当代艺术创作计划”当代艺术展开幕,这是这家艺术中心*次展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以茶、香、花、酒、刺绣、编织、器物等为载体的艺术呈现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出引力与摩擦,一种精致的中国趣味在展览现场被营造与烘托出来。关于传统工艺再生的思考,关于中西文化的对比,关于环境艺术的现代理念,关于如何在当代获取诗意的生活方式,众多话题在观看中被引发。

置身于现场的米兰人也是醉了,他们在展览开幕式上与作品互动,兴致盎然地参与体验,在开幕式结束之后仍不想离开,他们或许并不能全然领会这些作品的意思,但通过被激发的视觉,被调动的味蕾,被教唆与延伸的触觉与手感,他们捕捉到了来自当代中国,来自深圳的艺术、人文气息与生活的镶嵌。他们品味到一种与达·芬奇的**一样久远的文化涌动。

在米兰,听到两种文化之间的摩擦声

金属敲击,一声清脆的钹响,集聚而来观展的嘉宾将目光汇拢,并被引导着在两只灯笼上一一签名,不仅是对意大利人,即使是对现场的华人,这种签名方式也是新鲜的,宣纸糊的灯笼有着粗放的网格,笔在上面走动,会有被砥砺的触感。

签名之后是点灯,当两只象征着艺术之光的灯笼,被作为发言代表的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与斯特利奈基金会主席皮洛卡拉德皮雅诺两人分别点燃,展览才正式开幕。200多位观众向两个展厅分流而去———

他们**不知道,在展厅里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样的东方奇观,步入以表演为主体的“唐风茶礼”展厅的观众会有一种瞬间被石化的感觉,他们看到的女孩穿的是唐式服装,高髻云影、粉黛浓眉、环珮相扣,美不胜言,当三位表演唐式茶礼的女孩在有着书法屏风背景的表演席上坐定,观众都尚未发现摆在眼前的蒲团是供他们入座观礼的,几分诧异与几分好奇的目光只是跟着女孩的动作移动,当此次展览的总策划人陈悦成两次示意他们入座时,才反应过来。这种缓慢的煎茶法,对于现场的米兰人亦是平生**次看到。皮洛卡拉德皮雅诺称这为“远方的文化,是与生活中的血脉相关与相通的。”她告诉,茶礼是她放轻松的一个机会,“这是一次难忘的体验,中国文化与我更近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沟通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展览有着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这无疑是一次当代艺术展,因为它是用现代眼光来审视传统文化。都市在更新,也在开放,米兰与举办过世博会的上海相似,正在以更多的投入点燃各种文化的交流。这次展览,让我听到两种文化之间的摩擦声。”她说。

斯特利奈基金会的艺术总监柯灵秋克则向介绍了展览场地的历史,斯特利奈曾经是米兰为纪念达·芬奇而建立的“达·芬奇花园”,达·芬奇在此住了20年,而此地作为公共场所亦历史修久,是米兰人记忆与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地标,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展示20世纪大艺术家与国外新锐艺术家的展览。基金会自1986年建立以来已举办过300多个有影响的艺术展览。他们也做一些艺术研究项目,发掘与支持艺术新人。而她对此次展览的评价更为直接,“精细、优雅、深刻、注重细节”她连用了几个形容词来评述展览给她的印象,她说:“我之前认为中国的东西通常是大批生产、机械化的、廉价的东西,这一次惊奇地发现与原来不一样了。通过这些作品我看到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态度是*特的,能将传统与自然结合得很好。每个作品都很*特,香道具有历史性,花也有教育性,酒同样有真实的背景。”

有趣的是,陈悦成向透露,当初跟基金会联系做展览时,并未受到重视,因为基金会方对这次展览没有概念,不清楚会做成一个什么展,他们也没提供更多资料,但当展览成型之后,基金会人员的态度**变了,不仅是被作品释放的精致与美所震惊,也被作品所探讨的问题所吸引,更是被他们追求展览现场**氛围的工作态度所打动。

这是文人的道场,以物质言精神

在现场随着观展的人群步入主展厅,这个展厅展示了叶放、潘鲁生、FrederickRickmann(英国)三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陈悦成向介绍,此次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主办,深圳市紫苑文化策划及承办,并得到了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策展人为知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和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展览通过设立茶、酒、花、香各雅席(共设立5席,其中茶、香、花各一席,酒两席)构建了一个可以近距离交流体验的人文道场,让传统手工艺以日常生活享用的形态让亲临者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温度,呈现传统手工艺之于当代艺术、生活中美的感受和体验。

穿过一个小型的艺术书店,主展厅*先呈现的是叶放的作品《给孔子与伏尔泰的花》、《玄奘与鉴真的香*》、《与东坡斗茶不言商》,叶放介绍,他的作品是一个系列,总题为《道可道》,分别以香、茶、花为主要艺术语言,构筑成不同主题的文化道场。他说,“道虽不能以道而传,却能以意而会。所谓不可言传只可意会,便是求道之道,也就是人类生命在现实社会生存中的感悟、体悟和领悟。”

在现场看到,《给孔子与伏尔泰的花》这一作品,不仅有缤纷的色彩,有诗化的空间,也有众多文化的隐喻。选择用来插花的材料都是在当地购买来的,月季、辣椒花、松枝、菊花、金桔……这些花的不同颜色与不同组合,代表了四季,领花事的桌子摆放出理花的空间,六边形的花盆有开合的意思也有和谐的理念。而背景挂的则是“孔子周游列国图”,是手工竹编的,不细心看根本看不出来,还以为是画的。在叶放看来,这现场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喻意的,是以物质在喻精神,这里面东西方文化交流是作品的核心(比如伏尔泰曾受到孔子思想的启发,是孔子的“粉丝”,而他的启蒙主义精神也影响过中国人),而手工制造与当代理念是表现手法。道场就是充满伦理与敬畏的空间,他给花木甚至给每一方器具都赋予一个内心世界,其实要说的是花木是生命的观照,作品要展现的就是自然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的对应。

“为什么会给作品起这么文雅的名字,不担心外国人看不懂吗?”当问到这一问题,叶放表示,不担心,能看懂多少是多少,文化的交流就在于各自内心的体验。时间可以流逝,美的艺术需要留下来。叶放的道场,是对礼乐品德在当下失落的反思,也是对考工手艺在现世升华的策略,行知结合。以当代的艺术角度与生活方式,表现既保护又拓展的理想,表达**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扬。这是文人的道场,以物质言精神。所谓由器而道,也就是一种把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的人文智慧。

从叶放的花道场与香道场之间穿过去,再越过茶道场,便是艺术家FrederickRickmann的作品《解放潮州艺术》,这组作品以潮绣、瓷器为艺术语言,展现了艺术家对中国传统工艺如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找到位置,并很好地延续下去的思考。FrederickRickmann曾在潮州呆过,被潮州民间艺术家的手艺所震惊,他现场展示的作品创作灵感与制作出品都是来自潮州。他认为要解放**以来束缚潮州工艺大师们的传统观念,必须移动这个几乎不曾移动过的支点。看了现场的作品,可以自信地下个判断,通过FrederickRickmann“他者”的目光朗照,潮州艺术便具有了异质文化的锐度,那些酒具,那些水彩般轻灵的绸子,在经由他“陌生化”的解读与重构后,华美而时尚。

艺术家潘鲁生的作品《饮酒怀礼》,处于展厅的*里面,作品以装置空间与工艺造物为展示形式,虚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跨时空对话,通过提炼中国传统的造物与造境的方式,用当代的艺术语言传递中国文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空间美学,展现道与器、文与质、技与艺、用与美的文化关联。

米兰诗人说,展览让她“重新拾回生活中的美”

原本2个小时的开幕式,因为众多观众积极参与现场互动,延续到了晚上10点多才结束。在香道场,年轻的观众围着香艺表演师如瑗热切地询问:《玄奘与鉴真的香*》是什么香*?同样,因为有观众恋恋不舍,围着茶道场,要品茶交流,而使这一道场显示更高与更持久的热度。

米兰当地诗人蕾娜达看完展览后就感觉意犹未尽,坐在茶道场参与互动,不仅是现场学如何“斗茶”,用身体与感官来激荡碗中的茶沫,而且还趣味盎然地谈起诗来。她向表示:时间是个容器,展览已成为她记忆的一部分,这个展览特别好的一点是能让人重新拾回生活中的美。她说:“现代人不要被快节奏的生活所欺骗,忘了时间的流逝,我欣赏乌龟精神,走得慢就会走得远。”

而公务员卡尔则是带着要学汉语的强劲念头离开展厅的。在回答完的提问后,他向翻译人员询问,哪里可以学汉语?他说,展览激发了他想学中文的念头,他觉得一进展厅就被一种奇异的香味所吸引,感觉很舒服,“这种感觉就像回忆恋爱。”他说。

与现场观众的热情不同,策展人张子康对展览的评价更为理性。他说:“艺术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包括各种形态,可以是物质的,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叠合体。在今天城市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明显的今天,艺术家重新思考我们的传统文明,用其传统精神和文化价值来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使其不丧失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和主题性,这很重要。在这次展览上,艺术家用他们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

采写:谢湘南摄影:吴忠平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