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养老地区差异难回避,填坑式保险何以为继

2014-12-05来源 : 互联网

黑龙江肇东市的教师停课事件告一段落,牵扯出来的事业单位养老并轨争议却愈演愈烈。出于社会公平考虑,取消养老保险双轨势在必行,而有媒体指出,肇东市在黑龙江省成为并轨改革试点(2004年)前的2001年及2003年,就顶着教师等事业单位员工的*大压力推行并轨,与其说心系改革,不如说是现实所迫———养老保险资金十分紧张。

实际上,肇东市并非特例,整个黑龙江养老保险基金都早已不堪重负,无论从赡养率或收支平衡上看都是如此。赡养率,又称老龄人口赡养率,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个劳动力承担多少个老人的赡养负担,是衡量人口老龄化和养老负担的重要标准。去年末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则显示,2012年黑龙江企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赡养率高达77.98%,排在全国倒数**。这意味着,黑龙江每100个劳动人口要赡养接近78个老人。而同一报告显示,如果仅仅考虑征缴收入(不包含财政补助等),黑龙江养老金不够用1年,缺口超过200亿元。今年发布的《黑龙江蓝皮书》称,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黑龙江省的养老负担系数为0.6324,超过了全国平均系数的两倍,而黑龙江省社科院测算,2013年同一数字将达到0.7左右。

黑龙江的情况也代表着整个东北三省,2012年,吉林与辽宁的赡养率分别高达67.49%和54.03%,而资金缺口也分别达到200亿与100亿。东北三省养老保险告急,实则凸显的是当前填坑式养老保险的问题。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劳动人口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金,而以往的国企员工退休金都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后来改革将国企员工划入社保,他们没有缴过费因此形成历史欠账,由缴费中的劳动人口来填补则变为填坑式的制度。因此,东北三省作为高度体制化的代表,老工业区的国企聚集让负担更大,尖锐的矛盾由此**。

而在东北告急的同时,广东、浙江等走在市场化**的地区却有着相反的苦恼。2012年,广东的赡养率仅11.04%,仅为黑龙江的1/7,*夸张的是2006年的东莞,曾录得2.56%的赡养率,即39个劳动力才养一个老人。不过,东北三省负担过重很难受,广东、浙江负担过轻却也不好过,大量养老金在银行沉睡,由于“负利率”跑不赢通胀而不断贬值。区域之间的*大差异,形成了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难以解决的养老负担畸轻畸重问题。事实上,全国一半以上的结余资金主要集中在东部少数几个省市,而中西部地区都要靠**财政提供不同程度的补助资金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从技术性层面来讲,全国统筹不仅可以顺应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养老金*大的地区鸿沟。不过,这样的全国统筹需要的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而由于养老金目前是属地管理,地方利益令全国统筹很难进行。但自“十二五”规划发布以来,官方却悄然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替换了社会保险法中的“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即个人账户并不列入全国统筹范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避开地方利益。也就是说,在未来的社保制度改革框架中,将实现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很难用以消弭地区间的差距的。

当然,若以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来进行转移支付,实际上是在用一个地区劳动人员现在缴纳的养老金为另一地区的历史欠账填坑,也难以避免不公争议。

较之双轨制的公平之争,各地区养老负担的畸轻畸重和部分地区养老金的难以为继,是更为迫切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东北三省只是因历史成因而提前告急。无论是延迟退休或全国统筹,在理念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着各种障碍。填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走到了十字路口,社科院曾建议由**财政集中补全历史欠账,让养老保险制度在新的起点上出发,不知是否为一条出路?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