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安、陈仲潮兄弟情牵家乡建设,被评为台山市荣誉市民。剪不断的乡情
1956年8月,陈仲安在台山市端芬镇上泽平洲村出生。他的父亲陈锦荣在广州从事机械等行业谋生,几个月后,全家移居广州。
陈仲安告诉,父亲陈锦荣自小父母双亡,姐姐们也因为被“卖猪仔”等缘故全部在国外。因此,陈锦荣是在平洲村乡亲们的照顾下长大的,生活贫苦,对乡亲和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长大后的陈锦荣爱国爱乡,十几岁便离乡投身革命,曾经是一名***战士。即使后来离乡到广州谋生,但对家乡念念不忘。陈仲安说:“我爸爸在这里(端芬镇上泽平洲村)长大。他很念旧,无论我们兄弟姐妹年纪多小,他都坚持带我们回家乡。我们兄弟姐妹一共5人,两个妹妹在美国。我爸爸很挂念家乡,晚年的时候和我妈在端芬常住。”
陈锦荣心系家乡,乐善好施。他教子有方,家训严谨,生前经常用“富贵在手勿忘亲邻冷暖,功成名就切记梓里同根”这句金玉良言教育子女。
谨遵父训支持家乡建设
初中毕业后,陈仲安成为了一名知青。上世纪70年代,他去了香港,现任香港预力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从事建材生意。
陈仲安告诉,去香港后**次回家乡台山,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了。从**次回家乡开始,陈仲安便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他说,自己之所以会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主要是被父亲的家乡情怀所感染。
他定居香港,但“家乡需要帮忙的时候,就会回来”。每一次回家乡都是为了祭祖或者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庆典活动当天,他和陈仲潮*先到祖屋上香祭拜父母等,在村中巷道穿行走向祖屋的一路上,他和遇到的乡亲一一熟悉地打招呼。
作为长子,陈仲安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格,为人忠厚诚实、平易近人、乐善好施。他谨遵父训,践行“富贵在手勿忘亲邻冷暖,功成名就切记梓里同根”的教诲。
做慈善是一种回报
陈仲潮在广州出生、长大,但他也和哥哥陈仲安一样,对家乡并不陌生。学生时代,他每年暑假都会和父亲一起回台山,对家乡有着较深的感情。
上世纪70年代,陈仲潮和陈仲安同时去了香港。后来,陈仲潮为旅港乡亲陈国强管理慈善公益事业,陈国强在台山捐助的所有慈善公益项目,全部都是他经手的。
据介绍,陈国强是香港实业家,香港**德祥公司董事长,祖籍台山汶村镇西康村。自1991年以来,他与其家族为发展家乡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和经济建设捐赠*资。据台山市教育局统计,截至2013年,陈国强仅在台山教育事业方面便已捐资约1.1亿人民币,仅比捐资*多的旅外乡亲李伯荣少了几十万元。
受父亲陈锦荣和**陈国强的影响,陈仲潮自己也出*出力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他记得,自己**次在家乡做公益事业,大约是20年前,当时上泽桥烂了,他便捐建了上泽“月莲桥”。“**次自己捐建公益项目,心情很好。”陈仲潮说,他自小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尤其后来又受到陈国强的感染,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而自己出*出力做公益事业的心情,和他帮陈国强管理慈善公益事业的心情差不多。
“家训是父亲留下的*宝贵的**。”陈仲潮说,父亲临终时,还想着帮助家乡重修祠堂,所以他们重建了祠堂。他说:“我经常带孩子回来,教育他们要有家乡情怀。我觉得做慈善是一种很好的回报。”
由于陈仲潮对家乡慈善公益事业的贡献,早在十几年前便已被台山市**评为台山市*批荣誉市民。
捐资创建慈善基金会
2008年,为纪念当年过世的父亲,他协同陈仲潮捐*资创建了“陈锦荣慈善基金会”,至今已先后捐赠了人民币约700万元。其中,该基金会捐资设立了“平洲村敬养孤寡老人基金会”,先后捐赠了100万元。
陈仲安和陈仲潮说:“我爸爸觉得村里的孤寡老人比较多,尤其有些老人几十年来家庭环境都比较差,我们就创立了这个基金会,每个月给孤寡老人几百元生活费。”
同时,他们捐赠人民币28万元维修平洲村碉楼和新建公共卫生设施;捐赠100万元人民币重建平洲村建劝祖祠;捐赠人民币40万元装修端芬镇**会议厅;捐赠人民币60万元为端芬医院购置救护车、医疗设备,以及新住院大楼高级医用电梯,改写了端芬医院急救无车的历史,改善了端芬镇医疗环境,方便乡民就诊。他们还捐赠35万元人民币建造上泽墟“月莲桥”,以纪念其先慈梅月莲;向端芬敬老院、端芬中心学校、端芬成务中学等共捐人民币达150万元。
此次捐资12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锦荣桥和近千米的水泥大道锦荣大道,使上泽地区南北东西通衢畅昶。据介绍,锦荣大道通向台海公路,原名“农建桥”,解放前由3条花岗岩石条铺设而成,后来又修建为1.5米宽的简易水泥路,道路狭窄且地势低矮。由于地势的缘故,每逢大雨河水陡涨,积水甚深,行人和车辆通过时险象环生。
因此,陈仲安被评为台山市第五批荣誉市民,在上周六举行的台山市第四届世界台山籍乡亲恳亲大会上,进行了台山市荣誉市民授荣仪式。对于此荣誉,陈仲安说:“台山市**授予了我这个荣誉,我很开心。家乡记得我,我记得家乡。无论有没有这个荣誉,我会继续在家乡做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