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论姓“公”姓“民”,公平最重要

2014-12-16来源 : 互联网

近日,市教育局**《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暂行实施意见》,当中既有管理措施,也有扶持政策。

每年为适龄小孩*学位都是家长们的头等大事,今年的两条本地教育新闻多多少少让笔者有点感慨:一是顺德民办小学500名家长全家出动通宵排队*学位;二是个别镇街**学位紧张,约200名外来工子女没书读。在家长们疯狂或无奈的选择中,多少折射出当今教育发展的窘境。

现在社会大谈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重要性,教育也不例外。各大学校热衷于争名气、争地段、争生源、争特色,因为他们坚信只有留住家长们的心,就能留住学校的社会地位。很少人会真正思考如何构建教育事业发展有效的监管机制。

在教育产业化的大潮下,民间资本投入教育行业所涌现的民办学校更多倾向于**性。它们起初挂靠**学校的牌子成长,后脱离“母体”自成一家,并因其费用高昂,往往被诟病成只为权贵服务,谋取**的工具。

而**学校也有行政等级之分,管理部门的行政级别越高所获取的教育资源越多,久之导致城乡之间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在处理外来工子女就地读书问题上,也因户籍、积分等门槛将他们分配到较偏远的农村学校。

此次新规**的效用还有待观察。教育乱象能否拨乱反正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关键还是**要加大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建立民办学校监管机制,让**、民办教育在竞争中能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亦期望社会热心人士能重视慈善类教育的发展,让不同群体能获取平等的教育权利,多方合力推动多元化教育健康发展。

■伍康宝

标签: 顺德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