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山 行 者
曾尔恩,女,广东江门人,1987年移民澳门,2000年后在江门投资定居。中国盆景协会名誉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盆景协会副会长、江门侨青会副***。
珠澳口岸通关18日施行新措施,横琴口岸24小时开放,如今虽已少回澳门,曾尔恩仍觉十分欣喜。她在澳门家住氹仔,以往多由横琴过关,早晚8时的通关时间限制,有时颇为影响行程安排。“虽然我现在来往江澳没有以前多了,但有24小时通关,生活便利的感觉很好。”新通关措施在她朋友圈这些天都是热门话题,曾尔恩说这是大家的普遍感受。
28年江澳路
曾尔恩1968年生于江门,1987年随父母移民澳门,不过在此之前,她与澳门已结下不解之缘。那是1986年,曾尔恩在江门读完高中,选择创业之路,在江门市区仓后路和莲平路交接位置开了一家时装店,得益于从澳门组织货源,生意好得一塌糊涂。
曾尔恩回忆说,当时江门澳门之间交通来往很不便利,江门服装店多数是从中山进货,她不怕辛苦,每次都从澳门进货,服装质优价廉,在莲平路一带这个江门*早商圈里,“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当时她每个月要到澳门一两次,“两次已经很好了,说明卖很多东西,因为是小本经营,卖掉才能有*再拿货。”
小姑娘将服装店生意做得红红**,也在频繁来往江澳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政策限制。当时还无自由行,曾尔恩去澳门进货,只能参加旅行团,她记得当时只有中旅的一个线路可选,而这个旅游线路行程达4天,到了澳门后,她1天时间就完成进货了,却得再等上3天才能回到江门销货。
弃学经商一年,因为举家移民澳门,曾尔恩只能放弃了服装店生意,弃商就学。到澳门后,去**开办的建筑设计专科校念书。毕业后,她在澳门参加工作,各个行业换来换去,与江门之间来往不多。直到2000年,她与祖籍江门台山的丈夫决定回乡投资定居,才又在两地之间频繁来往,*初每周都要在江澳间跑上一两趟。丈夫在开平开发房地产,曾尔恩在江门市区做盆景生意,后来夫妻二人生意越做越顺,索性定居下来,在澳门的时间反而少了。
江澳两地行走28年,移民之后,兜兜转转又回乡定居,曾尔恩感受到两地生活种种大变化。还拿服装来举例,她说,28年前自己生活是“去澳门买几件衣服回来”,而今成了“买几件衣服回去(澳门)”。
24小时通关拉近两地距离
这么多年来往江澳两地,曾尔恩印象*深刻的是道路交通条件的变化。以往两地之间来往,单程花上半天时间很正常。走陆路,澳门*初只能通到中山,到江门需要再坐摆渡船,即便外海大桥通车后,从澳门绕中山回江门也是件辛苦的事情。曾尔恩还记得当时从陆路尝试过走斗门,却发现比走中山更辛苦。这种状况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通车后**转变,如今从澳门开车到江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曾尔恩在澳门家住氹仔,本来从横琴过关*方便,江珠高速公路建成后与横琴连接线还未畅通时,她多从拱北过关,如今基本选择在横琴过关。以往横琴口岸早晚8时的通关时间限制,她觉得对个人生活影响蛮大,“想吃了晚饭再过关,心里却得想着别误了时间,心情大受影响,只能不吃晚饭赶去关口。”
横琴24小时通关,她认为能明显促进江澳两地交流来往。“澳门人吃晚饭一般比较晚,要是没有通关时间限制,各种安排就能更从从容容了,更能相互带动人流往来。”曾尔恩说,24小时通关不仅实际上能便利来往,更重要是会带来心理距离的变化,“反正随时可以过关,想玩到什么时候都可以,不会再像以前总惦记着过不了关。特别是澳门,好玩的地方多,能玩得更尽兴,江门人肯定会更多去澳门。”这些天在她朋友圈里,这也是普遍的看法。
曾尔恩如今也做侨团工作,担任着江门侨青会副***,她觉得24小时通关也会利于侨务工作。以往开展侨务活动时,经常有嘉宾为过关而需提前离场的状况,而在横琴24小时通关后,她相信今后此类侨务活动能给嘉宾更充分交流机会。
采写:杨秀伟
摄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