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格局未来十年大重构:深圳超广州排第三

2015-04-27来源 : 互联网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时期,哪些因素将在未来十年里塑造中国城市格局?

随着中国经济从快速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向更持续、更高价值的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城市格局也随之发生*大转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世界五大**咨询机构之一的仲量联行*新研究《中国城市60强》报告出炉,中国城市60强对中国大陆*重要的60个二、三线城市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调查。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时期,哪些因素将在未来十年里塑造中国城市格局?

中国的超一线城市继续领跑

仲量联行指出,中国的超一线城市上海和北京继续领跑国内其它城市。这两个城市在吸引**人才、商业服务和投资平台建设方面,发挥着“**羊”的作用。

受益于高等学历人才、**商业服务、广泛的**贸易往来以及丰富的文化资产,上海和北京在商业吸引力方面已位居世界**城市经济体之列。

中国的“**城市新秀”

作为成熟的超级城市区域,珠江三角洲容纳了4100万人口,中国的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正在经历结构性的调整变革。

这两个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与香港的联系密不可分,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和较强的“软实力”,**了其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占据有利的地位。

如深圳凭借其夯实的科技实力、活跃的金融市场和环境优势,位列仲量联行2015年城市发展动力指数榜单前**。

1.5线城市巩固城市体系地位

中国城市60强中的1.5线城市继续巩固它们作为繁荣的商业中心地位,并且进一步辐射周边的二线城市。目前,九个1.5线城市的世界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并努力建设其自身的**形象。

正如在《中国新兴城市50强》报告中所预期,西安巩固了其作为西北地区核心城市的地位,是继上次研究报告发布之后发展速度*快的城市之一,也在2015年成功跃升至1.5线城市之列。

同时,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镇,在计算城市发展曲线时,其房地产指标得分与2012年相比,上升速度*快。成都和天津继续保持其在1.5线城市中的**地位。

西部和中部城市表现**

据城市发展曲线显示,自2012年以来,西部和中部城市在总体上表现*为强劲,这要归功于政府政策措施、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活动继续向内陆倾斜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西安(西部)、贵阳和昆明(西南部)以及郑州和石家庄(中部)表现突出。

东南沿海城市发展稳中有升

尽管中国内陆城市的表现胜过沿海城市,但这一趋势逐步放缓,原因在于几个东南沿海城市(如温州和厦门)因外贸需求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得到快速增长。

超级城市区域的崛起

中国城市60强全方位描绘了一个日趋稳定却更加复杂的城市体系格局的兴起。在中国人口*密集的地区,超级城市区域正迅速发展。

这种城市形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为成熟,而这两个区域的人口均超过东京。

长江三角洲地区

2010年,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区域内25个城市被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并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总人口5000万)依靠民营企业的活力和优势、发达的供应链和完善的城际基础设施网络,成为自2012年以来经济和房地产业发展*为迅速的地区。

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程度*高、城镇分布*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已成为**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

1994年“珠三角”概念首次提出,2008年12月正式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珠三角城市群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与港澳紧密合作。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总人口超过4100万:包括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以及东莞、佛山、珠海和中山)发展在中国城市60强中表现稳定。

受益于不断完善的城际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与香港和澳门的连通性)、日益雄厚的科技基础和优质的“生活质量”,该地区发展前景乐观。

首都经济圈

北京和天津周边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相对较弱;但近期宣布的京津冀(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唐山)一体化规划,表明政府致力发展中国第三个经济引擎的决心。

中国60强城市总人口将近3亿,更广的辐射圈容纳了超过4亿人口,超过美国总人口数。

在过去三年里,中国城市60强的消费阶层迅速扩张,年收入超过5000美元的人口数翻了一番,达到1.3亿。预计截至2020年,60强城市中将另有9000万人口进入消费阶层。

中国城市60强的经济总量达8.6万亿(基于同等购买力的GDP值)–如果将其作为单一经济体来看,它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产出的9%。

增长同等重要

截至2025年,中国城市60强将占**经济增长的15%,达到15.5万亿美元的规模,增加量相当于印度目前的年产出量(或两个德国的年产出量)。

尽管近年来,**经济大环境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城市60强仍将是世界增速*快的经济体之一。预计截至2025年,中国城市60强的整体经济规模将是俄罗斯和巴西经济规模之和的两倍。

中国城市60强当中不少是***具发展活力的城市;武汉、重庆、天津和南京均跻身仲量联行2015年城市发展动力指数20强榜单。

如何看待中国城市的未来?

随着政府放缓经济发展节奏,中国正由过去的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向更持续、更高价值的消费驱动型的增长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科学转变将推高对中国城市现代化商业地产的需求。

首先,中国城市需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房地产存量。随着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向服务业逐步转移,对办公楼、零售物业、物流仓储和酒店的需求将被推高。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扩大对发展内需拉动型经济十分必要,而中产阶级的壮大则需创造更多的白领工作岗位。

就这方面而言,政府政策倾向支持商业地产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房地产的开发需要更严格的规划,从而**供需长期平衡。

政策调整将使得市场力量在资源分配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对于中国城市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城市及城市领导者需要发挥该城市独特的竞争优势,以抢占市场先机。

未来,中国城市的成功将更少地依赖于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建成就好”的商业模式也已一去不返。以刺激增长和经济活动为目的的项目开发将日渐减少,而发展重点将逐步放在如何增强一个城市对于企业的吸引力方面。

一流大学培养的高学历人才的增多、产业集群活跃度提高、有利于商业活动运作程序的精简、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将有利于城市吸引力的提高。

无论一个城市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实力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选择办公所在地都将取决于这个城市或地方是否具有吸引力,而并非是来自政府领导者的行政指令。

中国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致力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从房地产视角来看,在设计和建造项目之初,就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因素,而非在建成之后进行项目改造和升级。

当下,中国政府亟需使房地产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针对行业制定标准并切实落地执行。

中国“十三五”规划将于2016年3月对外公布,伴随着中国政府新一轮发展重点的制定,房地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将更为清晰。

仲量联行认为,不管未来中国重点发展哪些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房地产业将在提升中国城市的宜居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城市的版图或被高铁改变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周靖祥认为,以交通看城市发展的未来命运,中国城市的版图很可能被高铁改变。高铁时代,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法则正在悄然改变。

城市成长之本质,是人口在城乡和区域的空间分布关系重构。在人口增量不变的情况下,一些地区和城市吸纳人口,另一些地区和城市的人口就会减少。

高铁时代,人口分布可能会发生急速调整;高铁正在不断壮大市场力量,修订城市成长的决定因素。

如果把城市吸附能力理解为一种成长力、竞争力,市场的力量会越发强大,未来中国的城市可能成为*型城市的地理分布将取决于高铁网络交汇的密度,城市政府以行政力量干预人口定居城市的意志将受到挑战。

为防止陷入城市缺人的治理困局,政府也许需要调整各项城市化、城市规划政策。因势利导,加速推进吸附力强的大城市发展及其腹地城市的建设,对于带动区域发展、实现全国城市联动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仅历时10余年,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中国城市位序法则已经被重构。持续跟踪列车车次变化,不但可以评测城市竞争力,还可以推进不同规模城市发展风险的动态预警、监测深度研究。

周靖祥在各大中小城市调查发现,不同规模、不同行政层级城市都有各自制定的竞争性发展规划,中国城市已经深陷“人口抢夺大战”。无论是吸附人口还是人口被吸走,都有利有弊。

两利相权择其重,两弊相衡择其轻。那些吸附能力很强的城市,应当与时俱进地深度推进市民化,在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发展道路上,城市政府应当顺势而为。

四大城市未来的格局

2014年,四大城市里广泛获得民间声誉的毫无疑问是深圳。在经济下滑、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重新发现了深圳的价值。这个特区城市再次光芒四射,在网络舆论上收获了广泛的赞誉:在中国大城市里投资率*低、环境*好、负债率*低、创业环境*好,发展模式*有可持续性等等。

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深圳的政治地位也在上升。管辖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设置在了深圳,在自贸区博弈中深圳获得了“蛇口惊喜”,主要官员的配置也在副省级城市里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高规格。当然,还有*层高的批示和亲临指导。

近期深圳房价涨幅也*为明显,库存房屋去化周期*短,二手房、新房涨价幅度*高。统计还显示,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外地人中,深圳地区是自有住房率*低的。所以,深圳未来的房价,你懂的。

2014年,北京也非常耀眼,新三板的设立和日趋活跃,让北京有了更大的底气来争夺中国未来的金融中心地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确定,等于明确了北京在华北的经济中心地位,而“环渤海”时代天津是经济中心(虽然是虚幻的)。

当然,上海的弱势只是暂时的,更是相对的。能压住上海风头的,只有北京。其他城市包括香港,想都别想。而在珠三角,面对深圳咄咄逼人的趋势,广州不仅输了人气,还输了财气。深圳日益做大,副省级城市的“儿童装”显然已经装不下他的成年身躯!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