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3月1日报道,阿里巴巴执行主席马云和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斥资5亿美元回购该公司股票,此消息已经得到阿里巴巴官方发言人的确认,但是仍未透漏各自回购股票的比例。
马云斥数亿回购阿里股票再度私有化?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去年六月份,马云在一次由纽约经济协会主办的演讲中说:“现在,在*次公开募股后,事情更加糟糕了,如果让我重来一回,我将会保持公司的私有化。”而这次有些心灰意冷的演讲措辞,离阿里巴巴创下250亿美元的*大公开募股才九个月。从那以后,关于阿里巴巴要转回中国上市和私有化的传言,就一直未曾断绝。
这次马云和蔡崇信这两位阿里巴巴的**级人物进行股票回购,无疑是为这种猜测提供了证据。再者,这次回购并不是阿里巴巴进行的**次回购。早在2015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就曾向美国***申请启动为期两年、总额达40亿美元的股权回购计划,随后马蔡宣布联手回购股权。
阿里巴巴高层回购股票真的是为了私有化吗?未必。
从阿里两次实行股票回购的背景来看,这两次回购都发生在阿里股价持续下跌至发行价位置的时候。的确,在这些位置上进行股票回购以渐进私有化也是合算的,但这个时点出手,背后明显有更为现时和短期的目标——刺激股价。
两次回购的时间与阿里巴巴股价情况对照
当高层决定斥*额私有资金持有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时,表明洞悉公司运营情况和经营前景的高管对该公司抱有信心,愿意以个人财产投资该公司。这常常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公司**前景的改良型修正,从而为公司股价回升造势。
非常可惜,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后股价总体成波动下滑趋势,尽管阿里巴巴收入增速和营收转化率都很可观。根据阿里巴巴的四季报,2015年第四季度公司收入345.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营收转化率(营收与GMV之比,相当于每百元的成交额能为阿里带来的营收)从登录纽交所前的0.6%快速蹿升至现在的2.7%,这种发展速度按道理应该能托起阿里巴巴的股价才对。
这种公司成长与股价走势的背离,其实反映出了赴美上市的公司所面临的共同困境。阿里巴巴不仅仅是互联网*头,更是中国企业的**。不管是否情愿,这种地位总是使得在海外上市的阿里巴巴更多地被定义为“中概股”,也因此牢牢地与中国经济状况绑定在一起。中国经济状况在2015年下半年之后的持续恶化,给阿里巴巴在内的所有“中概股”吹了冷风。
阿里巴巴这次回购股票的背景也正是如此:近期发布的两份中国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较1月份下降。1、2月PMI均值降至49.2,为2009年以来的年初*低水平。PMI相当于经济情况的石蕊试纸,低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萎缩,高于50表明扩张。制造业采购订单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构成部分,制造业也是支付工资以支撑雇员消费的基础之一,PMI指数的萎靡不振,也的确为中国经济的前景再添了一层迷雾,华尔街的中国上市公司也不能不受其影响。华尔街日报也认为,这次回购背后的动机,是阿里巴巴试图打消外界有关中国经济放缓会冲击其购物网站的忧虑。
如果抛开刺激股价的动机不提,未来阿里巴巴转向中国资本市场或再度私有化的可能大吗?
阿里巴巴上市在纽交所上市
从可能性的角度而言,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大概率。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经济处于遭到做空的敏感脆弱期并不会太长。中国虽然增速放缓,但经济结构确实在向更为合理的方向转型,2015年消费已经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虽然也包含了**采购,但毫无疑问的是,消费占比的增长必将有力地支撑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头。
从公司层面来看,阿里正在向**市场进军。无论是从收购印度的One97(该公司在印度、中东和非洲均设有办公室),还是从投资诸如虚拟现实等的硅谷新“风口”上,这一点都体现得相当明显。当初阿里在美国上市除了**方面的考量之外,也是希望能在其电商平台上对接更多美国企业,更好地整合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赴美上市,其实也是在给阿里一个从熟悉到利用**商业规则和市场环境的绝佳机会。眼下的磨合期虽然痛苦,但对于想要在**猎捕风口和商业机会的阿里巴巴来说,,却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