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赚钱的小本生意:熬米粥熬出致富新天地

2014-05-08来源 : 互联网

今天我们餐饮案例栏目主题是***的小本生意,主要为您讲述一则女看护熬米粥致富的创业故事。下面就随小编去了解一下一碗米粥是如何熬出致富新天地的吧!

当豫北农家女王丽英在扛着背包走进大武汉时,她还只是一个扎着两条小辫子,身体瘦小的二十岁的小姑娘。亲戚就为她找了个在医院做陪护的活。

王丽英做陪护的对象是一位60多岁的潘姓太婆。有一天,潘太婆说想喝一碗粥,不到一小时,潘太婆的儿子就做好了一锅稀饭。不曾想,潘太婆喝了两口,就放下不喝了:“不是那味。”潘太婆摇摇头。一旁的王丽英看出了苗头,她说:“太婆,明天我给你做一碗稀饭,你尝尝。”

经过一晚上的努力,具有北方风味的大米粥让王丽英做成了。她匆匆漱洗完毕,端起锅就往医院跑去。

一进病房的门,王丽英就说:“太婆,尝尝我的手艺。”说完,亲手添了一碗粥,又加上自己腌制的、切成细丝并洒了香油的大头菜,递给了潘太婆。潘太婆一看冒着热气的洁白大米粥,粥面上还飘着几滴融化的、金黄色的香油,不由得拍着腿说:“就是这味,就是这味。”说完,接过碗筷,忽拉、忽拉就大口吃了起来。潘太婆疡了好几天的胃口,被这大米粥刺激起来,一连吃了三碗,连佐餐的咸菜也吃了个干净。同房的病人见一连几天都无精打采的老太太一时精神气十足,还以为是吃了什么高级补品,等到凑近一看,却是平常的大米粥。好奇地尝了尝,也都觉得味道不同一般。忙向王丽英打听是在哪买的,等到王丽英说是自己的手艺时,她们不禁交口称赞起来。

开个粥铺叫做“绿灯笼”

潘太婆住了半个月的医院,天天早晨都喝王丽英熬的粥,连带的同房的病友也掏*请王丽英帮忙熬粥。等到潘太婆病好出院时,一些病友连呼再也喝不到这样好的粥了,语气里充满了遗憾。还有的人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建议王丽英不用去干护理,不如去专们卖稀饭,一定可以**。

说者无心,但王丽英却动了心。于是,她一边继续作着护工,一边为开粥铺作着准备工作。

1998年10月,王丽英开始了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卖粥的生意。由于本*少,她没有实行店铺经营,而是推了一辆四轮小车,熬了一大锅稀粥,沿街叫卖。亲戚对她说,武汉人有消夜的习惯,让她在路边的大排档里去兜售,生意兴许会好一点。王丽英干了两个月,一算账,并不比当护工强多少,还不算每晚的操心熬夜。她真有点泄气,觉得还是干护工算了。倒是亲戚觉得她是个可造之材,鼓励她说:“别打退堂鼓。先想想经营的思路,看看有无可改进的地方。反正本*也小,再试一段,实在不行再说吧。”王丽英在亲戚的启发下,静心想了想,觉得生意不成功的问题是出在沿街叫卖上:一是不起眼,不易引起人的注意,多数情况是顾客顺便就吃,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回头客;二是无法保持纯正的口味;三是无法让人确信粥的卫生程度。有了这些缺陷,当然就说不上有什么成绩了。

问题找出来了,王丽英觉得又有信心干下去了。她决定改变经营方式,实行店铺式经营。亲戚也支持她,主动拿出三千元*作为投资,并帮她以月租三百元租了一间临街的门面。1999年的正月十五,王丽英的粥铺开张了。在为自己的店铺起名时,她看见了满街都是为正月十五赏花灯而出售的灯笼时,灵机一动,就为自己的粥铺起名为:绿灯笼。

标签: 赚钱项目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