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青年找创业项目?不管是城市里面的待业青年还是农村的返乡青年创业,都要首先找个好项目才行。下面,不妨来看看这位待业青年找创业项目奔小康的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待业青年找创业项目:返乡青年创业被逼学“不上台面”的手艺
1996年,在杭州当兵的许永军刚刚从部队退伍,回到山东寿光的老家,父亲要把自己做牛杂的手艺传给许永军,希望见过世面的许永军能把自己卖了20多年的牛杂做成大生意。
许永军:“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牛杂太小了,一个小小的牛杂店,这种东西,叫我做这个生意,应该说打死我都不会做的,端不上台面,这种说出去,战友啊,朋友啊,说出去笑话。”
许永军没有去开牛杂店,先是到了杭州一家宾馆打工,后来又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在杭州买了房子买了车,直到2003年12月份,父亲在病危之时又一次提到,希望许永军能开出一家像样的牛杂店,悲痛之中他答应下来。
许永军:“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代表我对我父亲的一种孝心,我希望这个牛杂不要在我这儿断掉。”
父亲没有来得及看到儿子把牛杂做成大生意,就离开了人世,料理完父亲的后事,许永军回到杭州,申请加入了杭州饮食旅店业同业公会,在那里他对杭州餐饮业有了一些了解。
待业青年找创业项目:开店创业 不上台面小吃变主打菜
2004年1到2月份,许永军几乎尝遍了杭州有名的牛肉和牛杂菜肴,根据吃来的经验,改进牛杂的做法,使之更加适合杭州人的口味,2004年3月1日,牛杂店正式开业,直到今天,许永军的饭店里仍在沿用他那时独创的一套牛杂食用方法。
顾客:“以前我们吃的牛杂就是在路边的饭店里吃的那种小吃之类的,那现在,在这个,感觉这里装修得也比较上档次,把牛杂好像提升一个台阶,有一个全新的概念。”
原先端不上台面的街头小吃在许永军店里变成了主打菜,当时在杭州独一份的牛杂火锅吸引了很多尝新鲜的顾客,第一天,仅有十四张桌子的小店营业额就达到八百元,第二天,上升到1500元。
许永军:“我就在想,明天会不会到2500元,我有这种概念,后天能不能到3000元,我就在盘算我自己一年能不能往百万这个方面去靠了,结果没过几天,真的达到了2000的营业额,可能又过了一周达到了2500元的营业额。”
这时,许永军趁热打铁,在报纸上作了一些广告,吸引来了更多客人。杭州市民:“排队 排了很长,反正有的要等一两个小时才能轮到吃,这样的,我们边上开店的也比较羡慕。”
许永军:“那个时候一天没有4500到5000元,我心里面就觉得很郁闷了,觉得很伤心了。”
待业青年找创业项目:为他人做嫁衣裳 改经营策略出低谷
牛杂店开业刚刚一个月,一件让许永军更加伤心的事发生了,隔壁新开了一家火锅店,主要经营品种也是牛杂,许永军突然发现自己打广告完全是为他人作了嫁衣。
服务员:“客人排太多,客人有的就到隔壁饭店里去吃饭了,当时我们也很着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