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食典故俯拾即是

2014-06-14来源 : 互联网

“汽锅鸡的前身叫‘杨林鸡’,到清朝乾隆年间,才逐渐演变成汽锅鸡。”“它(伍斯特郡酱汁)*早于19世纪由英国传入上海和香港……”在**美食家、本报《庄臣食单》专栏作者庄臣的“食单”里,诸如此类的典故俯拾即是。

而刚刚结集出版的系列美食丛书《庄臣食单》,在庄臣的诠释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菜谱”,它更蕴含着一种跳跃在味蕾与心灵之间的文化表达,一种游历万水千山之后的品鉴沉淀。

5月2日14时30分,庄臣与香港**袁彩云携手,在购书中心六楼尚文馆举行《庄臣食单》丛书签名售书活动。

“食单”满蕴文化味

从2004年开始,庄臣便应本报之邀,与香港**美食家蔡澜同期开设饮食专栏。2006年起,他又在本报实用新闻版增设《庄臣食单》。如今结集出版的五卷本丛书就是在这个专栏的基础上“修整”而成。全套书分为五卷,分别为肉、豆、瓜果、鸡、鱼的N种烹·食法。

“当初专栏刚推出时,很多人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菜谱,以为就是做菜的。”庄臣说,“但慢慢地,大家****地看下来,就发现有很多其他的信息。”在他看来,连载让他的食单有了一种综合性的传播效果,“单篇可能看不出,但每天一篇,就会有不同的信息传递。”

庄臣不愿意把他的“食单”仅仅定义为“菜谱”。他说:“我更强调的是文化。”跟单纯“做菜”的菜谱不同,他的每一道菜都配有“庄臣食话”,或介绍一段历史掌故,或叙述一种游历心情,有的还配以小段“吃趣”。这就使得他的“食单”有了一种文化韵味。

正因为如此,“庄臣食单”吸引的粉丝从家庭师奶逐渐扩展到小资白领。

**的菜品全吃过

然而,跟一般的美食文化散文不同,庄臣的食单都附有材料和做法。“很多人问我,你每天都推出一款新菜,哪来那么多菜式呢?”庄臣告诉别人,这些菜,不是他呆在家里“做”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是他游历世界的过程中“吃”出来的。他很强调游与吃的结合。

“又有人问我,你吃过每一道你介绍的菜吗?”庄臣说,“是的,这些菜我肯定都吃过。每次我吃完以后,如果觉得值得向读者**,我就会立刻把这种菜的味道记录下来,然后找到做这道菜的厨师,也许是一位大酒店里的名厨,也许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我都会当面向他们请教这道菜的做法,并一一记下食材和做法。”

庄臣认为,美食家和饕客的区别在于,美食家除了对食物的享受,还要进行品鉴。而他比一般的美食家做得更多的是,他品鉴之后,还会把做法记录下来。

**现代美食文化

庄臣一再强调,就如贵族培养需要三代一样,培养一个真正的美食家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需要家庭氛围的熏陶,还需要后天的一种修养。”

庄臣的祖父是西关生意人。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有了一种讲究“吃”的意识。他现在还记得儿时的下午茶,“奶奶坐在二楼的窗前,把*放进筐里垂到临街的云吞担子上,不一会儿,就会有一碗热气腾腾的云吞吊上来。”

成年后,庄臣多年担任中国大酒店餐饮总监,见证了葡萄酒、雪茄等一切跟“品味”有关的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

庄臣说,他现在推崇的美食文化是现代的实用文化。“比如,我如果只写个古菜,只能欣赏,不能做,那就没有意义。”“比如,我现在很推崇葡萄酒和美食的结合,正是现代文化特征的一种体现。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不喝葡萄酒了,而是喝太空饮料了。那时再回头看我的‘食单’,不正好是对当下饮食风尚的一种记录吗?”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