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广州文化公园由市林业和园林局移交给荔湾区负责管理。今后,文化公园将在荔湾区委区**的带领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十三行商圈的复兴日益提上议程,处于商圈核心位置的文化公园自然要纳入商圈,共商大计,共同发展。
在荔湾区将发展文化视为**战略的新形势下,文化公园如何充分发掘十三行文化厚重的历史内涵,结合自身六十年来丰富的文化活动展演经验,大力弘扬十三行文化,做到双方共赢,互促发展,这将会是文化公园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公园在十三行商圈的作用
文化公园作为一个城市公园,它有着以下一些主要属性。
公园的功能和作用
作为公**品的城市公园,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非竞争性,可同时供多人使用,在不超出公园设计容量时,个人的使用不会导致他人同样消费的减少;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也不会导致边际成本的增加。二是非排他性,任何公民,均可自由进出享受。公园的公益性决定任何市民都可以进园享受里面的园林环境、康体设备、文化设施,是市民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同时城市公园还在绿化环境、经济就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以下作用:1、在生态方面,城市公园的绿地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主体,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2、经济方面,城市公园是城市休闲娱乐场所、旅游的重要载体,是旅游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社会方面,城市公园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陶冶情操,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城市公园还能直接和间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社会收入。由此可见,在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十三行商圈,文化公园公园犹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绿洲”,是十三行商圈的“后花园”,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公园的社会效益属性
与其它一味求经济**的主题公园和娱乐性公园不同,城市公园属于市政给养的社会设施范畴,其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在为市民服务输出无形的服务产品时,社会效益排在了经济效益之前。与此同时,**和社会资源的倾力支持也使得公园能够免费地对社会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文化娱乐服务设施。社会效益的公共属性决定文化公园必须以公众利益为依归,大力宣传和弘扬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对十三行地区而言,文化公园应成为其宣传十三行文化的基地和主力。
同时,在社会高速发展和群众娱乐方式的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城市公园管理者要因地制宜地输出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同时不迷失自身的社会公益性,是赢得民心的关键。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同类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公园的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方式,适时推出自己的服务产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就文化公园来说,整合自身**文化资源,大力提升服务水平,为十三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挥积极作用是新形势下的**工作。
二、文化公园与十三行文化的契合点
十三行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缩影。文化公园历年来也一直将弘扬岭南文化为已任,是岭南文化和西关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荔湾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文化公园将从十三行厚重的历史中提练出更多的文化亮点,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十三行文化的内涵
十三行文化是岭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缩影。广州十三行中的行商集中体现广州人的精神。“行商在所有交易中,是笃守信用、忠实可靠的,他们遵守合约,慷慨大方。”[亨特著冯树铁、沈正邦译《广州“番鬼”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总而言之,广州十三行代表着岭南*有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广州十三行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广州几千年商业文化不断发展,而在十三行时期获得全面繁荣,成为国家一口通商口岸,承载和吸纳世界各地的**与物产的运转,更集中体现了广州作为商业文化传统浓厚的城市的全面繁荣。这主要归功于十三行得天*厚的地理优势、开放的人文意识和悠久的商贸传统,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商船来到这里,使其成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汇点。
广州十三行是广州商业精神和粤商文化的典型性代表,“千年商都”的文化核心之一。我们要把十三行蕴含的历史文化这笔宝贵的**,转化为推进我们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城市现代化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文化公园与十三行的渊源
文化公园位于十三行商圈的核心位置,与十三行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渊源。
1、文化公园处于十三行核心区域
据历史记载,作为清代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十三行,范围包括东至仁济路、西至杉木栏路、南至珠江岸边、北至十三行的地区。十三行从形成至逐步消亡的200多年间,先后发生过多次大火,其建筑及历史氛围在大火及帝国主义的侵略下遭到毁灭性破坏,广州现仅存十三行路和十三行夷馆昔日所在的联新街、新豆栏街、杉木栏路等。
文化公园正是在这个十三行夷馆区遗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文化公园成立的历史。1938年10月20日,日军入侵广州前夕,西堤一带发生大火,众多的商铺、民居被焚毁,大新公司烧了三天三夜后,只剩下一副框架。此后,“西堤灾区”成为歹徒出没的场所。1951年,广州市人民**选定西堤灾区为“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会”会址,仅用了3个月就建成了12个展馆并绿化了环境,交流会盛况空前,对恢复广州经济起了重要作用。1952年,这一带改作“岭南文物宫”,1956年元旦更名为“广州文化公园”。公园三次命名均由叶剑英亲笔题名。
从地理位置来看,文化公园处于十三行的核心位置。这使它成为挖掘和复兴十三行文化所不能绕过的区域,天然承担着弘扬十三行文化的重任。
2、文化公园与十三行一脉相承
一直以来,文化公园将弘扬岭南文化为已任,是岭南文化和西关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老广州人重要的文化记忆:这里有极具岭南特色的、全城*繁华的花展和灯会,以及*热闹的棋赛和粤剧,还有老广州们童年时玩乐的风车、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等。
近年来,文化公园通过不断创新,以岭南文化为题材,高举大众文化的旗帜,不遗余力地打造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公园三大展览,其形式和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2004年开始,迄今为止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的“小五羊杯”青少年象棋大赛和青少年书法、绘画比赛,已逐步发展成为广东省内较具影响力的青少年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在恢复传统文化项目、弘扬岭南方面公园亦迈出坚定步伐:2005年重新恢复讲古坛;2006年,阔别公园已15年的猜灯谜重新回归市民身边;2007年棋艺馆挂牌;2008年万兆泉西关风情雕塑园和艺庐的成立,又为雕塑和书法爱好者搭建了交流艺术和沟通雅趣的有力平台;同年,岭南著名建筑师夏昌世的传世之作的水产馆,经过全新的改造后成功复馆,挟现代声光动科技之势全面展示广东水产、海洋与渔业的面貌。2009年以来,公园按照岭南园林造园的手法新建了文园、赏墨、品绿、听泉等十多个小景点,将岭南文化的文化元素渗透到园林景观中,大大增加了公园的文化元素,凸显公园的文化品位。
岭南文化和西关文化,已经在文化公园身上烙下了*特的文化印记。而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十三行文化,自然也会在文化公园中得到弘扬和发展。两者一个是岭南文化的缩影,一个是岭南文化的载体,都是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一脉相承。文化公园纳入到十三行商业经济圈后,这一联系将会更紧密,十三行文化将在文化公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文化公园对弘扬十三行文化的建议
文化公园在移交之后,对弘扬十三行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文化公园都有着自己的优势。要进一步弘扬十三行文化,擦亮这张广州历史名片,使其露出金灿灿的光辉,文化公园任重而道远。
1、发挥公园文化展览传播阵地的优势,进一步弘扬十三行文化。通过举办书画展览、文艺活动等,弘扬十三行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作为十三行地区的核心区域,区的相关**部门计划在广州文化公园内建立一座专门性的展馆,以收藏十三行历史相关文物,进行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展馆内展示的将是17至19世纪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向广大观众表现十三行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将灿烂辉煌、光彩夺目的岭南文化呈现世人。文化公园拥有六十年的筹办展览的经验,在展览馆的布置、宣传、讲解、策划、设计等方面都有相关的专业人才,有能力高标准、高起点地协助区**筹办和管理好十三行博物馆,进一步弘扬十三行文化。
引入社会资源,做大做强十三行文化。鼓励外资、社会资金特别是民间或企业资本参与公园的十三行文化建设。城市公园要恰当的引导和规划,将民间或企业资本建设的社区公园纳入城市公园系统当中。通过出台适当的鼓励或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企业资本参与到公益事业的建设和经营中来。这样的措施包括适当的回报措施,包括商业经营权、广告、活动场所等。
文化公园的“粤剧文化广场”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项目由文化公园和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合作,由文化公园出场地,粤剧基金会出节目,每月演出一定场次左右的粤剧,其中演出获得的门票收入归文化公园所有。在这一个合作中,文化公园获得一定的演出收益,丰富了公园的文化活动,提升了公园的人气和影响力;而粤剧基金会则成功推广了粤剧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粤剧行内以及社会上都获得了广泛赞誉。截至2012年初,“粤剧文化广场”已连续举办了近500场次的演出,进园观众愈30万人次,社会效益显著,是公园与社会力量合作的一个成功例子。这一做法对推广十三行文化无疑是珠玉在前,很有借鉴意义。
鼓励公众参与公园活动,增加十三行文化活动的社会参与度。鼓励公众参与,在公园中开展形式多样关于宣传、弘扬十三行文化的活动。公园通过无偿提供场地吸引公园使用者,促进场地的使用,使得公园更有活力。文化公园的“群众文化广场”项目,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它采取“不支不付”的方式与各演出团体合作,即由公园免费提供中心台的舞台、音响、灯光以及提供专业的舞台服务,由市内的群众文化团体免费提供演出节目内容,使演出活动可以长期运作。该项目既为大众文化团体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又促进公园中心台管理和服务质素的提高。我们可以采取类似的形式,在宣传十三行文化方面加大力度,鼓励各文化团体参与到弘扬十三行文化的活动中来,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一步完善公园的布局和管理,提升十三行地区配套功能。要根据市民对城市公园的不同需求出发,着重发展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化空间,努力创造一个富于生气、具有人情味的城市休闲游憩环境。
作为十三行地区唯一的大型城市绿地,文化公园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布局和管理,提供优质、舒适的绿化环境和公共环境。其中,公园的卫生、绿化设置是公园管理的基础。例如,通过选择种植一些高大的树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绿荫;选择一些生命力强、维护成本较低的草坪,满足人们在上面休息,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加大园区的保洁力度,保持环境卫生。目前,文化公园在绿化、保洁、设施养护等方面精心管理,责任到人,责任到科,若出现差错则对负责人问责;公园硬件设施和景观绿化方面也努力做到舒适、美观,结合岭南的园林艺术进行改造,务求使十三行地区拥有一个功能完善的配套绿地。
进一步加强公园的安保力量,维护十三行地区的*安水平。十三行地区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特别是新中国大厦和十三行广场两座大型的服装批发市场,更是人满为患,交通拥挤。由此造成出入公园的游客和运货的商贩日益增多,也给免费开放的文化公园带来*安工作的困难。所以,文化公园要主动纳入社区网络化管理体系之中,在加强公园自身安保力量的同时,在公园设置派出所分点。依托社区派出所民警、城管队的力量维护好公园的*安工作,给广大游客创造更加安全、放心、文明的游园环境。目前,文化公园已在园内设立了警务室,形成了针对犯罪*安案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周边大环境*安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加强保安对公园的巡检力度,加强与派出所警力和街道联防队的联系,力争做到公园内罪案和安保事件的“零发生”,为“平安十三行”做好坚强的后盾。
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优质服务是公园事业发展的生命。只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公园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十三行地区唯一的城市公园,文化公园肩负着为周边的商户、市民和游客提供便民服务、休憩娱乐等服务。
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加强效绩管理。我们要针对各项工作内容,重新建立考评体系,加强对职工的考核和管理。同时,鼓励游客参与对公园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考评,通过实行游客打分、游客评估等方式考评绩效,按照考评结果确定薪水,以保证服务质量,奖优罚劣。以此提升公园的整体服务水平,为提升十三行地区的整体形象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