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的思考

2014-06-26来源 : 互联网

【摘要】本文对如何做好党员教育进行探索,从当前党员教育现状及遇到的困境入手,立足企业、党员、党委部门三方面进行辩证分析,提出党员教育战略化思维,建立传统狭义党员教育与人力资源教育有效结合的广义教育模式,为国有企业党员教育提出创新性工作思路,对于当前党员教育有效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员教育人力资源培训

党员是企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企业党组织的坚强**下,在各个行业中作出了****。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党性,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的重要途径,是党的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笔者从事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多年,现结合企业党员教育实际体会,对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党员教育进行研究分析。

一、党员教育现状简述

由于国有企业普遍具有重视党员教育的优良传统,能制定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要求党支部每月组织党员过一次组织生活,召开一支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上一次党课,**党员教育可以正常有序开展。安排学习内容主要由党委工作部门根据形势需要在《求是》、《****》及《党建研究》等党报党刊上选取党内重要理论文章,学习方式都以党支部或小组为单位,通过组织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为主。如遇生产经营较忙,无法召开会议,会通过文件传阅、信息工具等方式代替会议进行。如有上级会议精神要传达或开展实践活动需要学习时,企业党组织都会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精神,安排党员学习相关文件,但主要还是采取会议学习方式。

二、当前存在问题

1.教育内容理论为主,企业经营契合度不够。由于学习材料多是根据上级通知要求或形势政策需要,以开展学习**、上级党委会议精神和**讲话为主,或由党委工作部门在《求是》、《****》等党的**报刊杂志上选取理论文章。一方面,对于数量较大、素质层次不同的普通党员,统一的学习材料安排,显得理论性较强,不够生动,无法较好贴近生活,使他们感觉学习文章苦涩难懂,难于接受。另一方面,这些学习材料多是从国家、省、市全局宏观角度陈述,对于企业经营指定意义不强,企业认为党员教育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效益,轻视或弱化党员教育。这就导致企业和党员双方认为学习意义不大,使得企业对党员学习形式化,党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降,党员教育效果不理想。

2.课程安排传达为主,组织者开发创新不足。学习材料多是传达上级精神或照搬照抄重要理论文章,这就导致学习内容无法契合实际,使得党员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组织者对党员教育不够重视,或自身课程开发能力不足。传统的党员教育局限认为只是负责对党员思想、作风等方面改造,认为党员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人力资源培训部门负责。因此,党员教育只成为组织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组织者多认为这些专题教育敏感,往往唯恐通过自身领会消化出现错误或偏差,只能将工作简单化,当作**任务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因此选取上级文件、挑选重要**讲话和**期刊理论论述形成学习材料。即使有组织者在党员教育做出探索,但往往他们同时兼职多项工作,每季度教育计划可能仅在两三个工作日就要确定,使得他们没有精力兼顾。

3.组织教育会议为主,形式刻板党员被动参与。由于“三会一课”是党员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制度和党的优良传统。党员教育也以组织召开会议为主形式进行。但会议的召开离不开办公场所,组织者只能选择上班或加班进行党员教育。而党员作为各个领域骨干,平时生产经营中会议已占据较多工作时间,占用上班时间参加组织生活会,必将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使得企业和群众有不良反映。由于组织生活会是常态教育,如在公司加班进行,占用党员下班时间,又会使得个别党员有抵触情绪,影响党员教育的有效开展。组织教育会议往往需考虑出席**、党员人数,使得会议反复调整才能确定,*终仍有人工作不便不能参加,有人会迟到早退,消耗组织者和与会党员大量时间精力,使得会议效率低下。在会上,组织者多根据理论材料进行宣读,这些党员仔细阅读都显晦涩的理论文件,通过组织者快速的传达,组织者和党员“心照不宣”,相互配合快速完成任务,即使组织者有所补充发挥,也都是党员已知的生产经营内容,这样就必然使得会议效成本较高,难以取得实效。

4.组织文化执行为主,受训者交流反馈不够。在党内文化中,个人是必须服从组织已深入人心,在党员教育的组织开展文化中,党员无法在教育中体现自我需求和个人兴趣,执行文化就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上级通知要求学习的会议精神、**讲话等重要文件,为保证学习不走样,组织者不敢添枝加叶,只能转发传达,党员更不敢认为如此安排学习存在不合理或不贴合实际,双方只能严格执行学习任务。二是组织者对传达学习材料未作深入研究,一知半解,唯恐党员提出相关建议或意见,超出自身解答范围,就用以上级要求来搪塞。三是党员未能认识受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安排学习的资料缺少研究和思考,不求甚解,以完任务心态对待,使得学习成为走过场,因此,党员就不会有意见提问,更不会对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5.教育考核感性为主,企业投入产出比模糊。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以追求利润为重要经营目的。在为党员教育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后,企业*为关心的就是投入收益的问题,即党员的素质是否得到有效提高,素质的提高是否为企业创造出额外利润。然而,企业起初就将党员教育作为一件**任务去完成,对党员教育这项任务的完成的重视,远高于对教育本身取得的实效的关心。组织者在党员教育设计过程的内容编排、培训方式都未能立足党员个体需求,作为利益相关方,对党员教育的考核,简单的说就是对组织者的考核,他们肯定抵制该项工作的推行。由于党员是采取应付式态度对待教育,他们害怕麻烦或约束自己,也默默抵触教育考核。在对企业、组织者及党员三者分析后,可看出,传统的考核工作必然无法科学推进。这就直接导致党员教育陷入恶心循环,科学的考核无法推进,使得企业投入没有信心,更加形式化,组织者可支配资源有限,只能“看菜下碟”,留给党员的只能够是被动接受形式教育。

三、解决对策

传统的党员教育之所以不能有效开展,一方面是其立足狭义的党员教育范畴,未与党员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培训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党员教育经费也未能像人力资源培训,从劳动法规上明确培训经费来源,使得党员教育受到企业经营、**喜好等因素制约。因此,党员教育必须形成相关机制,创新党员教育就是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的战略思维,从制度上**党员教育经费来源,并抓好以下5方面工作,才能**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1.打造一支党内外无边界的人力资源开发队伍。传统的党员教育都是由党务部门负责,当将党员党的教育和能力教育统一后,面对广义的党员教育任务,原来组织者从能力、精力上都无法满足需要。新的组织者应该由党组织和企业培训部门联合起来,建立一支由党务干部、企业内训师和外部培训师组成的人力资源开发队伍。他们各司其责,党务干部负责党员思想、作风等党的建设;企业内训师根据党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做好工作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外训师组织开展相关会议精神和形势政策的学习,外训师担负内训师无法完成素质提升模块,例如公司战略调整后,相关变革所需要的岗位能力。通过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涵盖党员全面素质要求的人力资源开发队伍,必将为党员教育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2.创造一批围绕党员素质模型开发的精品课程。企业中的党员先进性是在为企业创造效益中得以体现,党员的教育也必须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同时,党员教育也要兼顾数量众多、素质各异的党员个体的需求和共性需求来开展。为此,企业要尝试建立党员胜任力素质模型,立足党员素质模型,开发出教育精品课程,模块化开展党员的教育。精品课程不是狭义的授课课程,泛指一切素质开发的方式,可是心理辅导、实践帮助及户外活动等范畴。党员素质模型建立主要包括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岗位能力、职业规划及兴趣需求三个方面。党性修养除根据形势需要、上级要求,无差别学习党的相关文件外,还要通过党员“公开承诺”、“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和“支部鉴定”等方式确定党员格次,根据评价格次,确定党员参与的不同内容的模块课程。党员岗位能力由单位根据职位要求、企业战略需求对比党员实际表现确定需要改进的具体素质,对应参加模块课程。党员职业规划及兴趣需求,在征求党员意见和企业实际要求下,安排党员参加有关课程。通过立足党员素质模型的分析,对党员开展订单式、模块化的培训,对党员素质现状科学评估,靶向性改进需提高的素质,必将使得党员素质显著提高。

3.搭建一组紧密依托信息技术的培训交流平台。将党员教育细化到每个个体,就必须大力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成功实施。信息技术要贯穿党员教育需求调查、档案制定和反馈交流各个环节。党员教育需求调查可由组织者与企业培训部门通过OA等信息软件下发至党员、及其部门收集需求。电子档案可在当前党员信息库做出延伸,也可与企业培训部门员工培训电子档案共用。党员教育反馈交流要紧密结合受训党员年龄、知识结构等特点开展,以相关课程模块为主题开展网络论坛、QQ群、博客及微博等方式,吸引和鼓励受训党员参与。用信息技术替代传统模式,将使得党员教育不局限时间、空间和地位限制,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党员交流的主动性和真实性,促进党员教育的精品课程的打造,较好**党员教育有效开展。

4.探索一个立足党员素质模型的指标考评体系。党员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终目标是党员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党员教育必然要围绕党员素质开展,考评体系也要立足素质模型进行建立。党员教育的评价可尝试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在党员参加培训后,通过填写调查表或在信息平台对课程反馈,作出对教育的初始评价。其次,在6个月后,通过党员工作、生活实践,由党组织、单位对党员教育前后需要改进的素质进行比对,确定取得的实际效果评价。*后,由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研究分析,确定党员教育收益比,确定组织评价。通过三者综合分析,得出企业党员教育的*终评价结果。

5.塑造一种适合形势发展民主有活力教育文化。采取严格的制度只能约束组织者开展党员教育,保障党员参加党员教育。如要让组织者饱满热情的参与,党员积极主动接受,就必须营造出有活力的教育文化。为此,组织者应与党员平等沟通,让党员主动参与到教育各个环节,从匿名开始鼓励党员提出建议和意见开始,培养党员敢于当面对提出培训建议和问题。对党员发表的意见,组织者不要急于否定或乱扣帽子。党员干部要作为党员教育的积极拥护者,不搞特权,言行一致,率先示范,积极参加党员教育。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增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党员教育有效开展,使党员不断完成思想改造,改进素质缺陷,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职工锐意改革,勇于奉献,创造更加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