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捐医院变公立 技术质量逐年提

2014-07-31来源 : 互联网

1949年10月底,县立医院被台山县军管会接管,1954年元旦,与**医院合并为台山县人民医院。

《**台山,侨资兴医》

系列之二

上一期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华侨纷纷捐资帮助医疗事业,如今还有医院的前身就是那时候所建立的。本期推出第二篇,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台山华侨捐资兴办医疗机构的历史。

侨捐医院部分停办部分被合并

台山市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一向热心为发展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而捐赠款物,从清光绪(1889)年到1949年的61年时间,台山华侨捐建有大量的华侨医院,其中包括至今仍存的太和医院,台山人民医院的前身台山县立医院及**医院、五邑大衾麻风医院等。

相对于1949年前,1949年-1978年期间台山的侨捐医疗卫生则处于一个停滞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华侨捐建的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大多数收归国有、集体所有,部分医院在新中国成立后停办。

其间,清光绪年间1889年所建的明善社方便医院,在经历61年之后,于1950年停办。由港商李星衢、雷荫荪等人于1921年创办的福宁医院,1952年停办,历时31年。

除了停办之外,还有部分侨资捐建医院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当时的县**接管,这其中包括台山县立医院、台山**医院、台山太和医院、五邑大衾麻风医院。

据《台山县卫生志》,台山县立医院1949年由县**接管,历时15年,五邑大衾麻风医院在1951年10月由台山县**接管,历时25年,太和医院于1952年由台山县**接管,历时20年,**医院于1954年1月与县卫生院合并。

各区相继成立卫生院

从清光绪16年(1890)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台山相继开办了明善方便医院等17所医院(医局),但规模一般都较小,设备亦较为简陋。1906年,继新安人梁洪氏由广州来台山开设西医门诊后,西医在台山被**,**时期建立的医院大多以西医诊疗为主。

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台山全县有县立医院1间,私立医院11间,私人开业医生884人,除五邑大衾麻风医院外,仅县立医院及太和、圣心、**医院设病床142张。医院和开业医生均处交通方便,人口集中,经济较好的圩市。

1949年之前,台山县所有医院,都是由华侨、港澳同胞和地方热心人士捐款创办,**并未拨过任何开办经费,这也造成当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医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台山县医院(所)为国家或集体所有,原来社会开业的中、西、牙、助产人员,参加医院(所)组织。

1949年10月底,县立医院被台山县军管会接管,1954年元旦,与**医院合并为台山县人民医院。1956年之后,台山县卫生防疫站、妇幼**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相继成立。台山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自广海、赤溪1951年成立卫生院后的几年间,各区(乡、公社)均相继成立了卫生院,建设速度以1958年*快。

1958年,台山市各区、镇联合诊所和私人开业医生,参加新成立的医院、卫生院工作,并无偿把药物、器械、家具捐献给医院,从而使台山全县23个区、镇建立起卫生院

其中,1958年成立的有白沙中心卫生院、水步卫生院、四九卫生院、冲蒌卫生院、都斛卫生院、三八卫生院、三合卫生院、深井卫生院、附城卫生院。

而在1949年至1978年之间,华侨参与捐建的医疗设施只有一处,即1964年赤溪在秘鲁华侨罗振中等资助下兴办的赤溪田头门诊部。

1959年4月,台山县红岭医院成立,院址位于冲蒌公社红岭,同年9月,台山县皮肤性病防治站迁红岭与红岭医院合并,收治散布在农村的结核型麻风病人。

红岭医院在开办之初,经费缺乏,只是根据各公社病人多少摊派款项和发动机关单位赞助。其中,斗山公社赞助5000元,大江公社赞助4000元,台山县卫生局赞助2000元,县民政局赞助1500元,病人入麻风村治疗,一次性缴款120元,经济特殊困难者,免费收治。1960年以后,县卫生院每年从大衾医院的经费中,抽调10000元给红岭麻风医院作经费,1986年初,红岭医院停办。

由此可见,以1949年为分界线,之前的捐助多为海外侨胞及港澳同胞以及地方人士,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一模式发生根本变化,医疗设施的建设与资助方主要为**方面。

求医观念

百姓由不肯求医到逐渐信任医生

从清光绪年间到**期间,医院、方便所的设立,均出自堂、会和当地群众办的慈善机构,聘医生坐堂、赠医赠药,为方便贫者诊病和收殓无主尸体。医院经费,则由社会人士捐助,医院人员少,设备简陋,但对收容危重病人和病亡者,确实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

而在后来,太和医院、县里医院设立,医务人员、设备虽有所增加,但人们对医院仍认识不足,若无危险性的外科手术,几乎无人求医,即使内科各症,如果非病危,也不肯入院,住院病人多属不治之症,医院仍然经常被误解。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所)为国家或集体所有,原来社会开业的中、西、牙、助产人员参加医院(所)组织,医疗器械、经费逐年增加,医疗质量也逐年提高,不少危重病人经住院治疗痊愈,康复出院,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提高,大小疾病也都经门诊治疗,医院(卫生院)成为医疗、预防、**的福利事业机构。

而在1958年之后,随着台山全县23个区、镇建立起医院、卫生所,其中以原医院为基础吸收社会医生扩大医院4间,原卫生所吸收社会医生成立医院11间,由联合诊所和个人诊所合并成立医院7间,医院开始开设门诊,留医病房、药房、检验、中、西医、内外、妇产、牙医等科室。

这一改变,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前个体诊所无法解决的很多实际问题,群众对医生的信任逐渐转而对医院的信任。

背景

在1949年前后,台山侨捐医疗卫生事业有着明显的变化。1949年前,侨捐医疗卫生相当踊跃,而在1949年之后,这一行为则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形,这一情形。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形势与侨务工作的处理直接相关。

1950年,中央人民**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运动犯了扩大化的错误,打击了一些曾在民主革命时期支援过革命的开明士绅,在华侨社会中产生了不良影响。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台山的侨务工作受到严重冲击,基本陷于停顿状态,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侨捐的大量减少甚至中断,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改革开放。

统筹:南都记者刘学

采写:南都记者石江龙

摄影:南都记者刘媚

标签: 江门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