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慈善项目还缺点啥?

2014-07-31来源 : 互联网

惠州市护苗学校10年内培训了4000多名自闭症儿童。

南都讯 2013-2014年度“惠州慈善奖”出炉,相比之前慈善荣誉集中在捐资企业和个人,此次共有12个慈善项目获奖。近日南都记者走访发现,这些慈善项目在济困救助等多方面发挥了*大作用,但是还需更多支持。***门也表示,授予奖项既是对项目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是希望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关注。“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引导,让这些项目可以获得更多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这也是惠州慈善发展的一种方向。”

项目

1

惠州市护苗学校:

10年培训自闭症儿童4000人

从位于市区南坛闹市的旧址,搬迁到现在位于市区冷水坑偏僻的临时场所,虽然办学场所变了,但是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培训从没有间断。

作为一家专为孤*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测试、训练、教育、咨询指导的公益性服务机构,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是省内惟一一所省一级孤*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既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关注度高的慈善公益项目。

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原本在市区南坛租房办学,但是由于原址有其他用途,2013年学校不得不另寻新址。经过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多番寻觅之后,在现在冷水坑地段的中信凯旋城楼盘后村里寻得一块地方,暂时有了落脚之地。

据学校介绍,从2003年建立到现在,学校已经接受并培训自闭症儿童约4000人,培训自闭症儿童家长万余人次。除此之外还培训了全省近千名自闭症康复老师。在考察护苗学校的时候,惠州市慈善总会的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对于一个民办非营利性公益机构,能够坚持这么久,为这么多自闭症孩子以及家长提供帮助,确实是很了不起的。“自闭症孩子正是有了他们的康复培训,才能慢慢成长,融入社会。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终还是会转嫁到**头上,可以说他们是在给**分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省内都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校长江南萍介绍,护苗培智学校目前能容纳180名孩子同时受训,还有很多孩子想要进行康复培训,但是无论是师资还是办学条件都有限,满足不了这么多的需求。“大概还有150人在等着入学,我们只能采取轮换,一般一年才能等到。”

[困境]经费不足师资缺乏难以满足需求

从小规模发展到现在,创始人张兰香投入了无数精力。单纯依靠培训学生的学费,机构只能勉强维持。“如果想要扩大教学规模,在师资上有所提高,都难以进行。在经济上学校还是面临*大的压力,希望**或者有能力的企业能够参与进来。”

“这里教职工和学生的配比达到1:1.8,180个孩子就有差不多90人的教职工。”校长江南萍介绍说,由于需要照顾每个孩子,护苗学校的老师就有将近90人,单是教师的工资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个学生每月培训费3500元,每年还要除掉寒暑假这几个月不收费,但是老师的工资每个月都要开支。由于照顾孩子比较辛苦,老师的工资还不能太低。”

江南萍介绍说,除掉教师的工资,以及日常的运营开支,整个机构只能勉强维持。从南坛搬过来,很多用了很多年的空调都舍不得换掉,还要搬过来用。“也有人说多收点学生,就可以多点费用。但是多收学生,就要**教师的配置齐全,那还是需要更多的费用。”

据了解,市**已经划拨了一块土地给学校,当新学校建设完成后,将可以提供300个自闭症孩子康复的学位。虽然土地有了,但是资金紧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校。“新学校装修、设备更新都需要*,但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资金真的比较困难。”江南萍说,社会力量可以资助教室增设教具,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为教师培训,或者在空余时间做义工。

项目

2

摩登楼下贫困家庭圆梦计划 圆贫困家庭小梦想获***慈善大奖

惠州摩登大楼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在这些繁荣的背后,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居住在这些摩登大楼背后的老房子里,现代与贫困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作为关注这城市中贫困家庭的一个慈善项目,“摩登楼下贫困家庭圆梦计划”旨在通过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动员企业及社会的力量,关注贫困家庭,建立爱心网络平台,协助贫困家庭实现他们的愿望,改善他们的生活处境。

这样的一个慈善项目在2013年9月荣获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创意类银奖。此次也获评为惠州市慈善项目奖。谈起项目的获奖,惠州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认为,虽然那只是圆了贫困市民一个小小的愿望,却从*实际的地方帮助到了别人。

2013年7月开始,彩虹社工的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对惠城区部分片区的贫困家庭进行了深入的探访,针对家庭的不同需求,建立家庭档案。根据各个家庭的不同需求,彩虹社工去寻找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对外发布信息,寻求帮助。作为一个中间桥梁,让想要献爱心的市民能够找到途径,也让需要帮助的市民可以尽快得到帮助。据了解,过去一年经常被探访的贫困家庭,在桥东就有60户,他们都是“彩虹社工摩登楼下贫困家庭圆梦”项目服务对象。“通过定期探访,社工、义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象从被动接受帮助,转变为主动向我们寻求帮助。”该服务中心执行总干事李雪玲说。

[困境]贫困家庭需求多元化需更多资源

面对困难家庭的各种状况,李雪玲认为想要把这个项目持续做下去,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就是面对贫困家庭多元化的需求,需要整合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各种困难家庭的状况不同,有时候需求也不一样。需要生活用品,或者医疗救助这都是不同的。作为我们社工机构,只能把这些需求尽量地对外发布,然后寻找社会帮助。面对这些多样化的需求,我们自己的力量也很单薄。”对此,李雪玲也认为需要加大力度对这个项目进行宣传,“只有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做这个,让更多企业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多方筹集社会资源。”

桥西爱心家园 社区居民互帮互助典范

今年44岁的邱秀娟是一名单亲贫困母亲,因身体严重贫血失业在家,每月靠几百元的低保金维持母子俩的生活,已经拿不出*让孩子上初中。桥西爱心家园了解情况后,不仅为邱秀娟送去爱心人士捐助的米、油、纸巾等生活用品,还发动一家爱心企业资助邱秀娟的孩子读书,直到其大学毕业为止。

“每月只要有人捐助了米啊油的,他们就会打电话问我*近家里缺什么,然后让我来拿。基本上现在家里的生活用品都是别人送的。”邱秀娟说。其实不止邱秀娟一个人,在桥西社区类似她这样的困难家庭基本上都得到了帮助。而帮助他们的正是社区中的其他居民。

2012年,惠城区桥西街道调查发现,经常会有部分爱心人士想捐款,但因面额小、捐款不方便而放弃了捐款行为。还有一些爱心企业舍近求远去做公益献爱心,但是辖区里还有部分困难群众因达不到民政救助条件,无法获得救助。怎么能够让爱心人士和困难家庭之间直接对接,在这种想法下“爱心家园”项目就产生了。从2012年底开始至今,累计帮扶2374户次困难家庭、26名贫困家庭学生以及1名身患癌症的困难职工,资助金额达81万元。

桥西街道民政办主任李玲说,爱心家园采用的是“点对点”的慈善帮扶模式,即爱心人士向爱心家园提出捐赠意向,由爱心家园提供匹配的受助家庭信息,让爱心人士与受助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爱心帮扶;爱心家园还建立了公众微信及微博平台,及时发布困难及捐助信息。“现在社区居民如果家中有一些物资比较富余,就会拿到爱心家园。我们就会联系困难家庭,根据需求进行帮扶。”

[困境]工作人员属兼任希望志愿者加入

桥西爱心家园的项目从成立以来,工作基本是由桥西街道民政办工作过人员兼任,但是工作人员自身还有诸多工作需要做,为了兼顾经常加班加点。为此,惠城区桥西街道办副主任吴金莲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加入爱心家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李鹏

摄影:南都记者陈伟斌

标签: 惠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