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继鸿认为,**文化场所选址在商业中心,是方所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每次在听讲座的时候,发现广州有很多年轻人都热爱读书,知识面也还蛮广的,每次提出来的问题都有很高的质量,让我特别诧异和特别兴奋。
前两天我朋友发的一个帖子我觉得很有道理,说:如果你觉得这段时间不太开心,或者说过得不太好,一个是可能你没有运动,第二个可能是你没有读书。
———方所创始人毛继鸿
广州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大城市,非常有代表性。如果活动能在这里办出影响力,我认为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出好效果。
———“拙见2014盛典”总策划田延友
明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30分,莫言、许鞍华、杨锦麟、朱鼎健、毛继鸿和陈伟鸿将在广州大剧院参加“拙见2014年度盛典”,每人用21分钟分享拙见。
19日当天晚上,梁文道将带着新书《关键词》来到方所与读者交流。周三晚上,同样在方所,他将与许鞍华一起,与听众来一场有关“时代变了吗”的讨论。
20至21日,品特在华代理托笔·伊迪、英国企鹅兰登书屋亚太地区总裁大卫·帕里什、前麦克米伦亚太地区总裁丹尼尔·沃茨等**出版*头和于丹、朱文等中国*具公众影响力的作家,在广州图书馆、富力君悦大酒店等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8月接二连三的一场场文化分享会,主会场均设在天河CBD,展示了天河CBD作为城市**文化资源集中地的份量。而免费派票的“拙见2014盛典”则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期,城中读者纷纷托人求票,市面上一张“黄牛票”炒到将近2000元且一票难求。
“我倒是觉得时代到了,过去做内容,过去做文化,过去在认认真真做事情的这些人,这些企业,到了一个真正展现他能量的时候。”方所创办人毛继鸿日前在接受CBDTIMES采访时如是表示。
本期南都CBDTIMES将通过方所创办人兼董事长毛继鸿、24小时书店创办人刘二喜及“拙见”总策划田延友等人,带您了解天河CBD的文化时代。
A
太古汇方所:
开业三年后继续“犯傻”要扩张
2011年方所开业时,在太古汇租下1800平方米的商铺做书店,外界不由得关心它需要“烧*”多久。然而开业两年后,方所已实现**,三年后,方所创办人决定进行扩张,向更大的梦想出发。
“扩张是必定的,我们正在试图以好的价*进行扩张。”方所的人流量超过了毛继鸿团队在开业当年所预期。近日,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毛继鸿表示,**文化场所选址在商业中心,是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CBDTIMES:方所的雏形是一个“书店”,后来有了展览、讲座、咖啡厅、生活用品等更多的功能。当初设计就是这样还是需求所带来的转变?
毛继鸿:对书籍的热爱是从小就埋下的一粒种子。开始方所就是想要分享新知识,分享新的创作,分享经过我们挑选、**,通过我们来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有文化有艺术的一些东西。然后慢慢地就发现,其实除了这些东西之外,邂逅是一件蛮美妙的事情,不管你跟一个作家,还是跟这个世界,还是跟你的朋友。
知名度提高之后,人们把这个地方当做了生活中必须要来的一个场所,一个习惯。问题就是两千平米的面积,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大,现在感觉越来越小了。
CBDTIMES:方所如你理想中的状态发展吗?
毛继鸿:我后来做完的时候,发现广州真的有很多人热爱阅读。每次在听讲座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年轻人都热爱读书,知识面也还蛮广的,每次提出来的问题都有很高的质量,让我特别诧异和特别兴奋。
CBDTIMES:一本书要在方所上架,这个过程方所是如何作要求的?
毛继鸿:我们的同事比较专业,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购书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划了一些范围。比如时尚杂志,要跟走在世界**的书店一致,他有的我们也要有。*新的书籍,*新的知识,从排版之初我们就开始跟进。另外,相比诚品,在选书过程中我们要有我们的优势。他们上架了,我们不能太晚,一定是要同步或是比他们更早。这个是对新知识本身的速度的要求。
CBDTIMES:方所开业两年不到就达到**,你认为*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纯粹是因为广州从来没有这种类型的文化场所吗?
毛继鸿:比我们的预期要好。我们可能准备三年到四年,但是它已经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
广州不是没有书店,只是没有人敢在市中心做一个有质量的、有文化气度的文化场所。我觉得跟原来城市什么样的关系不是太大,是要选在什么地方,由什么样的团队来操作,然后操作这个事情的后面的逻辑又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开到二沙岛,我想不会是这个效果。
*核心的还是,我想去改变公共商业空间的性质。本来呢这应该由政府去做的,但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打破了原有的界限,把人的生活空间里面的界限有了一个重新的构造。
CBDTIMES:所以你不担心电子阅读对书店的影响?
毛继鸿:该看的看,该阅读的阅读。该出现的屏幕大家肯定是不会少的。
CBDTIMES:此次参加“拙见”的分享,你的人生拙见有答案了吗?
毛继鸿:我觉得每个人有答案,就是我自己的答案。我觉得这个东西好玩儿,我就去做了,没有那么多的计较,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没有那么多交易,这是我一直想保留的真情。
CBDTIMES:这次“拙见”,让大家看到广州人对**文化项目渴求的一面。你怎么看这场热潮?
毛继鸿:我倒是觉得“时代到了”,过去做内容,过去做文化,过去在认认真真做事情的这些人,这些企业,到了一个真正展现他能量的时候。可能这次谁都想不到,会有这么高的费用,听说票价已经被黄牛炒得很高很高了,接近两千块。
中国人本身是追求学而优则仕,前两天我朋友发的一个帖子我觉得很有道理,说:如果你觉得这段时间不太开心,或者说过得不太好,一个是可能你没有运动,第二个可能是你没有读书。这个我想很多人都会认同。当你系统地阅读一本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存在感,这样的场所又给你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才会在公共文化上有很大的需求。
CBDTIMES:所以你下一步会怎样?方所现在的状态是*好的吗?
毛继鸿:下一步继续做梦,继续犯傻。扩张是必然的。
B
首家不打烊书店
“满月”不久就急着要“长大”
位于体育东路上的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从上月12日开业至今满月有余。据老板刘二喜坦言,虽然首月略有盈余,但整体情况是“旺丁不旺财”,实体书店要生存发展,需要品牌运营和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
附近女白领为消费主力军
上周末(16日)南都记者回访时看到,24小时书店人气依然较旺,甚至有不少人特意到门外拍照。据刘二喜介绍,过去的一个月,书店每天的客流量都很可观,平日每晚至少都有30人在这里通宵阅读,这个数字到了周末会飙升至逾50,全店的座位才60多个,相当于处于爆满的状态。
据介绍,除了开业首日卖出近万元的书籍外,目前平均每天的书籍销售额在2000元左右。首月经营实现了微利,但刘二喜表示,利润的构成中,八成来自餐饮,仅两成来自图书销售。“很多人来逛书店,都是拍拍照、翻翻书就走了,他们不会买书。”刘二喜坦言,如果单靠卖书肯定还是无法负担店租人工的成本。
据了解,目前店内*畅销的书是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平均每天都能卖出3-5本;而韩寒、三毛等作家的作品也属畅销之列。在书客方面,书店表示以年轻的女性为主,附近的女白领是消费的主力军,“不知道为什么,男生就是不买书。”
或考虑跨界合作
上月底,刘二喜到北京参加了一个“全国24小时书店创新发展研讨会”,国内有11家24小时书店与会。他从中了解到,像北京三联、陕西的两家“夜书房”等,都有政府补贴支持,而像郑州书是生活书店这种缺乏支持的,目前为了节省成本,只在周五、周六两晚实现不打烊。
那他自己开在天河CBD里的24小时书店该如何保持生命力呢?这自然成了刘二喜目前想得*多的问题。而他的答案是:品牌塑造与跨界合作。
据刘二喜透露,目前已有一些来自深圳、佛山和江门等地的政府部门与之沟通,希望能够在当地借助他的书店品牌做一些落地文化项目,提升文化品位。企业方面,有地产商找到他希望合作,利用其品牌开设一些社区配套书店项目。“就像游泳池、学校和花园一样,他们希望书店也成为一个楼盘的配套设施。”
刘二喜表示,目前只考虑如何把书店做好,但他也承认对于实体书店来说,跨界合作不是为了赶潮流,而是为了生存下去而必须要做的事情。
书店面积将要加码扩大经营
采访时,南都记者注意到,书店楼下的一个夹层正在装修,据书店的一名股东介绍,书店已经把这个约100平方米的空间租下,打算作为书店空间的一个补充,用来设置陈列书柜、阅读区,也会在此举办一些作者分享会等活动。
据了解,开业这一个月里的情况,给了整个团队信心,而且有不少书客向他们反馈店内空间太小,会影响阅读体验。正好楼下的店铺租约到期,于是书店团队就决定扩股筹集资金,把这个夹层也拿下。
据悉,书架等设施已基本安装完毕,老板刘二喜表示预计本月底就能投入使用。
统筹:南都记者谭希莹
采写:南都记者袁建彰夏嘉雯谭希莹
实习生张栋蓝娟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黄集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