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农村“保卫战”

2014-08-23来源 : 互联网

新堂村,村民在商业广场前等公交车。南都资料图片

20多年前,钟志盛决心逃离农村,做一个城里人,但几经漂泊后,他*终还是回到了海澄村,日益升值的宅基地和迅速改变的农村面貌,让这个地处特区珠海郊外的农村重新焕发吸引力。

逐渐加速的城镇化,让中国成千上万的农村不断从地图上消失,但在珠海,一场深刻影响未来农村命运的革命却悄然拉开了序幕,当地试图保留一些有地理或资源优势的农村,通过单*规划、就地改造的方式,让农村、产业和城市化融为一体。就像是一股洪流,越来越多的农民如今开始从城市回流农村。

在**投入上亿元改造海澄村村容村貌后,这个曾经闭塞的村落看上去更像是一个A级风景区。“这里还是农村,但也是城市”,钟志盛说。城市和农村原本泾渭分明的边界逐渐模糊。

从城市回归农村

工资跟城里差不多,又能照顾父母,住房条件也比城里好

三灶镇海澄村在地图上只是珠海*南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一条阔绰的六车道公路将这里与40多公里外的市区相连,如果不堵车只需40多分钟车程。气派的珠海机场和航展馆就在马路对面,近在咫尺,沿街新近被改装和粉刷一新的三层高洋楼让人恍惚来到了西班牙。

44岁的村民钟志盛见证了这个村落**般的崛起。早年因为物质贫乏,劳动力缺乏,他和当时很多孩童在8岁读书的年龄就成为家里的半个劳力。1986年上高中时,父亲承包了一个药店,他又多了一份工作———给父亲看店、进货。

**次到珠海进货,城里的高楼大厦、百货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闪烁的霓虹灯都让钟志盛犹如《红楼梦》里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震惊不已,他**次感受到农村和城里的*大落差,并从此坚定了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梦想。

1989年,钟志盛高中毕业,与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离开老家,外出打工,“当时根本没想过以后还要回农村”,钟志盛说,后来经朋友介绍,他人生**份工作是在珠海香洲一家百货商场当销售员,**个月900多元的工资让他既兴奋,又有些不安,因为一个村民种地一年也未必能换来这么多*,后来看很多人下海经商,一夜**,他又跟朋友合伙做起了小生意,折腾了几年时间,小有所成。

1997年,正当钟志盛打算在城里大展拳脚,作为长子的他却被日渐年迈的父亲叫回身边。在孝道和追逐个人梦想之间,钟志盛*终选择了前者,他坦言自己当时并不情愿,但拗不过父亲,于是打算回家呆一段时间,却意外的赶上了海澄村**次发展的浪潮。

珠海当时为修建机场西路和航展馆,从1996年开始至1998年陆续对海澄村多条村民小组进行整体搬迁,并在航展馆对面统一划拨一块地安置村民。钟志盛记得,当时一亩农地补偿标准是3000元,农民自建房屋根据房屋的质量、位置,每平米600到700多元,现在看来价格很低,但在当时却是一笔*款。1998年,钟志盛拿着征地款,在安置点修建了一栋3层半的小洋楼,一家人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几乎同一时期,类似的小洋楼在海澄村遍地开花,原本贫穷落后的小村落一夜间消失了。

航展馆、机场路和珠海机场的修建,也为这个世代依靠种地和出海捕鱼为生的偏僻农村带来商机。钟志盛说,光这几个大项目就有3000多名工人,加上海澄村几条村民小组整体拆迁,村民自建房请的工人,一下子就有五六千人,他们要在村里住宿、消费,不少村民瞅见了商机,从事房屋出租,村里也建起了海澄市场。

钟志盛后来在海澄村市场管理公司工作,得益于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工人们,这个珠海当时*偏僻的菜市场生意很是红火,员工收入也不错,他记得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是1100多元,比当时城里同类型工作还略高。

“工资跟城里差不多,又能照顾父母,住房条件也比城里好”,钟志盛一番权衡,发现城里和老家农村的落差正在迅速缩小,交通也日益便捷。原来通往三灶镇的唯一一条小山路在机场施工后便荒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敞的水泥路面,如果向往城市的繁华,到镇里坐摩托车只要十几分钟。回城里的念头从此越来越淡,他开始安心在农村生活。

一天能挣几万

一些村民在航展馆外卖盒饭给游客,短短几天居然赚了十几万元

比起钟志盛,同是田心村民的海澄村强记饭店老板黄军(化名)更为幸运。40多岁的他*初以出海捕鱼为生,风里来、浪里去,日子辛苦却攒不下几个*,1990年左右干脆跟老乡一起外出打工。

1996年,珠海**届航展举办,家住航展馆对面的黄军仍不名一文,此时的他更加没有意识到这个盛会后来竟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转折。航展刚开始,他认为这只是一群人来看看热闹,直到航展结束,黄军无意中从老乡口中得知,一些村民在航展馆外卖盒饭给游客,短短几天时间有人居然赚了十几万元。黄军深受刺激,1997年结束打工生涯,转而在航展馆几十米外的一条马路边上搭建了一个临时铁皮房,经营起了一家小餐馆,“当时根本没有多少外地人来这里消费,我就是为了等第二年航展赚点*,先占个地方”。

1998年,第二届珠海航展如约而至,黄军凭借餐馆优越的地理位置,来消费的游客排起长龙,由于餐馆面积小,座位少,很多客人没地方坐,讪讪离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意从眼皮子底下跑了。

2000年左右,为了招揽更多观众,他又在距航展馆新闻发布厅正对面约300米的地方,搭建了一个面积更大的茅棚,作为临时餐馆,尽管条件简陋,生意依旧火爆。

此后,随着航展的举行,黄军的财富如滚雪球般壮大。2006年,他花*购买地皮,斥资百万建起了一栋占地五六百平米、高三层的酒楼。2012年第九届航展期间,当被问及一天能挣多少*时,他保守地说:“一天的营业额至少四万。”

航展经济带来的暴利令村民瞠目。早年航展期间,村民卖一个鸡蛋开价10块,一瓶矿泉水20块,一个盒饭50块,后来随着**规范秩序,价格才逐渐回落。有村民出租房屋屋顶,给那些不愿意买票的游客观看飞行表演或拍照,一天也能获利上千元。

钟志盛说,一届航展不到七天,不少村民将屋前屋后的空地租给观众停车,光收停车费一周也能挣好几千。坐在家门口就有*挣,很多早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又纷纷回村里。

逾4成人**

养老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福利之多令城里人眼红

当航展搅热海澄村之际,二十多公里外的斗门区井岸镇新堂村伴随上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工业园区开发热潮在2001年迎来了“飞跃”。

1999年,国家级新青科技工业园落户该村旁,至2001年,两年时间吸引包括全球代工*头伟创力等众多项目落户,大量外来工涌入。世代务农的村民们起初还感到迷茫,直到2001年才突然意识到工业带给村里的商机。原村支书林智仔回忆,2001年,该村人均年收入才2000元,村集体年收入40万元,是一个有名贫困村,从这一年开始,村集体便通过出地,引入私人资本参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厂房、商住楼等集体产业出租,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迅速攀升。

截至有数据可查的2010年,新堂村集体物业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了近6倍。同年村集体收入突破700万,比2001年翻了17倍之多。村民们纷纷建起了五六层的出租屋,光收租,一人一年收入就有上万元。

“以前村民都喜欢往外跑,后来都是往家跑”,新堂村一名村民说,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已经不错了,但回家建一栋出租屋,一间房屋租金300元,二十间一个月就能挣六千多,比打工轻松得多。

据了解,新堂村常住人口有2500多人,村里5层以上的楼房有上百栋,绝大多数都是用来出租,租住在该村的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万人。*近十年来,村集体收入以年均30%的速度在增长,村民中有四成以上变成了百万富翁。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新堂村2012年入选珠海首批“幸福村居”示范村。**为此投入一千万元希望将新堂从出租屋和厂房林立交错的“城中村”塑造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社区”。

过去的两年,新堂村将一条旧街改造成岭南特色风情街,修建了一个休闲广场和一个休闲公园,并对流经该村的一条河涌进行改造,累计投入1518万元,虽然距离“城市社区”依然较远,但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在福利方面,富裕后的新堂村令很多城里人都“羡慕嫉妒恨”。一位60多岁的老村民如数家珍:村里老人有养老金,孩子考上学校有助学金,困难户、单亲母亲有生活补助;村民买农保、医保,村里也给补贴。老人用两只手掰指头都数不完,补贴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据说,村里每年仅福利支出就要数百万元,而加上国家、市、区、镇的补贴,数目极为可观。这位老村民告诉南都记者,光靠村里发的福利,他一个月不用干活就能拿到约900块*。

“现在城市还没有农村好,没有宅基地,没有分红,原来城里好歹还有医疗、养老两项比农村强,但这几年也被比下去了”,租住在新堂村的一位小伙说自己*大的愿望是找一个本地姑娘,入赘当农村,享受农村的福利,“至少少奋斗十年”。

现任村支书林兆新不无自豪地说,新堂村每月还给每个村民发60元的“买米*”,村中老人女性满55岁、男性60岁可与城里人一样享有“养老退休金”,每人每月700元。

标签: 珠海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