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的棉花,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2014-09-05来源 : 互联网

我口地侨乡

到今年8月,三峡移民到台山扎根整整十年了。十年间,他们常会想起家乡,但也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生活越来越好。(见8月29日《台山读本》)

这个长篇报道给笔者印象*深的是结尾处,记者提到有移民把家乡的棉花种子移植过来,由于日照充分、土壤适合,结果长得比家乡更加旺盛,收成足足多了一倍。现时,村里差不多每家每户都种了棉花。这种移植台山的棉花既有象征意义,更具经济价值。由于气候的原因,南方极少种植棉花。然而,经过三峡移民的实践证明,台山的水土和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这应该算是一个创新之举。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可对这些移民的种植技术加以指导,使棉花的品质和产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可发动本地农民大面积种植,通过规模化种植扩大农民收成的效益;另外还可以结合棉花的特点,发展相关的下游产业。

当年,本来没有鳗鱼的台山因为一群顺德养殖户的到来,而使台山鳗鱼闻名海内外,*终成为台山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时更着手开发与鳗鱼相关的下游产业,并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与效益。那么,若通过一番努力,三峡移民带来的棉花是否也能成为这样一种新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呢?这不但有利于新移民的致富,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侨乡、扎根侨乡;也有利于台山农业做大做强,迸发出新的活力;更有利于提升台山的知名度,在国内外打响台山品牌。如此一来,可谓一举三得,三峡移民、地方农业和地方**都实现共赢。(椿萱)

标签: 江门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