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改造三溪村百年砖木老宅 馨艺双姝用咖啡馆圆心头文化梦

2014-09-20来源 : 互联网

这所岭南和南洋风格浓郁的旧宅保存较为良好。老宅的物什还保持了原有的式样。馨艺双姝用咖啡馆圆心头文化梦。何凌霄和涂苗用奇思妙想,谱出了一段属于青春和艺术融汇的窃窃密语。何凌霄大胆运用了大量黄、紫、蓝、绿等跳跃的色调,配上线条简约的布艺沙发和木制桌椅,整间屋子从灰暗变得生气勃勃。为了弱化现代家具带来的冲击感,她们特别使用了各种饰物,如鸟笼、版画、中式书法来平衡各中西元素。

改造建筑

小档案

●改造者:何凌霄、涂苗

●地址:东区三溪村三溪中街9号

●建筑原生态:**期间建造的砖木老屋

●建筑改造后:极富艺术气质的咖啡馆及文化交流平台

●改造费用:约80万

旧屋改造

难点剖析

●古屋历史太长,砖木结构失修,青砖墙身斑驳不堪;

●大院荒草连片,欠打理;

●管道老旧,不满足餐饮负荷;

●不能进行大改动,只能进行软改造;

●垃圾满地,各种残破不堪。

旧屋前身

****大宅岭南风格保存良好

这所大宅原本是三溪村当地一老村支书的祖屋大宅,建于**期间,已有近**历史。随着时光的洗礼,大宅的原主人两兄弟一个移居澳门,另外一个也走出三溪村安享晚年,老宅就荒废了下来。

相比其他的老祖屋,这所岭南和南洋风格浓郁的旧宅保存较为良好。据何凌霄介绍,初见旧宅虽然外墙出现大量的剥落和青苔,大院里也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但是室内的木制屏风、精致的镂空雕花均保存良好,甚至平常难以寻觅的彩色满洲窗玻璃,也保存下来。因此在两姐妹的改造之初,这里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在两个80后的奇思妙想中,这个**祖屋被定位于咖啡与文化交流平台的立足点,古屋的改造相比以往商业味道更浅,更像是***女性的大胆创意私塾。让人敬佩的是,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尚浅,也没有任何的领路人,全凭自己的直觉与智慧做出了让同龄人艳羡的文艺小馆。

改造前:传统岭南老宅空置已久

初见老宅,何凌霄和涂苗都坦言“没有*残只有残”,屋内和院子分别更有各自“特色”:由于荒废时间实在太长,尘土覆盖的脏是一定的。而大量从屋内倾倒的垃圾更让人无法直视,偌大的院子还有各种野草顽强生长,而小昆虫们也毫不客气地在此“安居乐业”,尤其是以白蚁蛀蚀侵害为*,屋内的木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甚至用于支撑楼顶的主要横梁早已千疮百孔,失去了支撑的作用之余还面临各种的坍塌危险。墙壁内外也如其他的老宅一样覆盖了大量的青苔,出现不同程度的霉变,稍微一碰就是大量的粉末剥落。原本的栩栩如生但脆弱不堪的灰雕已经在岁月的洗礼下面目全非,现在已全然不见了。

不过幸好的是,大宅内的装横相对保留得很好。与被用作出租房导致木雕、屏风等物件频频被盗被毁的一般情况不同,老宅的物什还保持了原有的式样,也没有被白蚁蛀去太多,尤其是现在几乎难寻的中国雕花通栏与镂空木制女儿小木隔,还抬头可见,只是被大量尘土覆盖而失去了原本亮丽的金红色。像在屋顶随处可见的山水写实壁画,也并非出自热爱书画的何凌霄之手,而是原本保存近**的西洋画,把尘土轻轻拂去后,还保持了一贯的清丽色彩,可以说是采访多个古屋至今保存*好的壁画,在**中只需要描上金边即可。甚至是在保存过程中*容易被地痞流氓破坏的旧时才有的满洲窗彩色西洋玻璃,也几乎没有太大的缺损,仅仅局部出现透明玻璃的损坏,主体的各种彩色窗花还完好无缺,实属幸事。

室外改造:善用石板和小砖营造文艺范

据何凌霄回忆,这里的垃圾之多不能用三言两语道清,只记得当时她们实在没办法逐一人手丢弃,干脆叫来了一辆大卡车,几乎把室内和室外的垃圾都清理个遍,*后清点下才发现卡车来了六七趟,在烈日下她们也晒黑了一整圈。

清理垃圾是*简单的开头步骤。接下来是考验她们对于院子设计的把握。专业是广告设计的何凌霄对此还是有一定的信心,但是由于两人都不是师从专业的设计师,因此很多时候只能是脑海里构想后,再从口中复述给帮忙的师傅听,而其间却困难重重。“不说你不知道,我们这里起码返工了四五次,每次师傅做出来的效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当时真的快气死了。”她们笑说当时的辛苦场景:由于师傅也只是半路出家,仅仅做过室外的简单铺设地砖工作,虽然手艺过关但却缺乏对于大局和设计的想法,因此即便是两人费尽唇舌叙述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帮工依然拿不得要领。只能选择试错的做法,一旦发现帮工做错了,她们就要求返工重做,做到满意为止,虽然成本上来了,不过她们*终对目前的设计还是颇为满意的。

除了善于运用如土瓦楞片而做出铜钱图案围墙的这样司空常见的手法外,她们还在各种方面善于运用原有的材料。例如地面上的长条大石板和石头桌面,都是她们就地取材的成果。“在地上的大石板是原本老宅子有的,原先的主人千叮万嘱要保留好这块石板。原本我们还觉得碍事,后来灵机一动把它嵌在地面上,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涂苗高兴的指了指外边的院落这样介绍道。此外,除了青石板外,院子地面还有大量小片红砖,这种瓷片更多是运用到墙身上,但活泼的红色让院子的绿竹相映得彰,效果还不错。

室内改造:大胆运用活泼色调增添生气

有了如此好的保存条件作为保障,相应的室内的改造就变得简单多了。何凌霄是这样概括室内改造的;“几乎没有改变屋内的结构,更多的是**和保留,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上不同的软装饰,就成为目前这样了。”

从目前来看,这样不大动干戈的做法不仅效果好,而且还很好的保留了房子的原有结构,没有因为改造而变得突兀。在**期间,她们主要面临墙壁的损毁、屋顶瓦片的修补和主力横梁的复建,前两者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后面的复建就有难度了。“以前的工匠技术放现在几乎难寻啊,要不就是请专业的师傅太贵。”后来她们就专门拜访了附近的私房菜小馆,才问到了能**主梁的师傅,改造工程才得以顺利继续。

除了考虑屋顶的简单**,她们还注意到,由于房子大抵向西,无可避免西晒,因此屋子在夏天变得很热,屋内的空调即便开足了也不够凉爽。于是她们在没有破坏里外瓦顶的前提下,为屋顶加装了自动喷水器,让水的蒸腾作用能够驱赶暑气,可谓聪明。

室内*值得一看当然是姐妹俩各种创意下的软装修。一般80后在搭配这种中西合璧的饰物家居时,很容易犯上胡乱混搭的错误,但得以于广告设计的修行,何凌霄大胆运用了大量黄、紫、蓝、绿等跳跃的色调,配上线条简约的布艺沙发和木制桌椅,整间屋子从灰暗变得生气勃勃。

而为了弱化现代家具带来的冲击感,她们特别使用了各种饰物,如鸟笼、版画、中式书法来平衡各中西元素。像一进门口就看到的写意版画,还是何凌霄专门让一朋友根据她们俩穿旗袍的形象刻画出来的产物。

此外,为了实现“文化载体”和“咖啡烘培”这两个文化点的融合,她们还在小饰品里加入各种亮眼的元素,例如专门从德国淘回来的咖啡蒸馏壶,都是上**历史的古董好货;运用各种小清新的小陶瓷来让空间变得不再单调;甚至举办完主题是中山旧屋的摄影沙龙后,她们还特地把这些相片晒下来,放在楼梯过道上供人欣赏。

毕竟还是有着小女孩的心思,在一个二楼小厅中,除了常有的桌椅外,记者*喜欢的大型挂藤摇椅被放置在室内,一旁则是姐妹俩淘回来的各式衣物,感觉就像属于闺蜜们的一个私人空间,能彻底放松下来,很适合女孩子们呢。

旧屋改造背后的故事

道是人生苦短,来一场勇敢又华丽的大冒险吧

年轻人都向往自由,就像身陷繁重却安稳的工作中时,总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把烦恼抛诸脑后,但这更多是镜花水月,只算是一时的脑内空想罢了。两个天一方地一方的弱女子,一个来自湖南一个来自湖北,却不约而同在中山安窝,久别重逢,用她们的奇思妙想与敢想敢做,谱出了一段属于青春和艺术融汇的窃窃密语。或许,这样的闺密情,也是让人心谙的缘分,而四合院,就是属于她们的缘分载体。

重逢:缘分来得如此快,刹那间回望又遇见

何凌霄,一个来自湖南的妹子,虽然吃得了辣,却更像来自苏杭的小家碧玉,温润如玉,轻声细语中总让人迷离在那一不自觉的温润中。不过,这朵小花应该是在温室中安安静静一辈子吧,就像那朵艳丽的牡丹红,让人惊艳、遐想。

涂苗,一个来自湖北的妹子,吃得辣还敢想敢做,做事快人快语不拖泥带水。听着铜铃一般的笑声,你丝毫不会怀疑她的天真与美好、,就像初见苗家女子,明眸红唇,一张口是干净利索,就像那朵纯粹的芙蓉白,尽是清新、轻盈。

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子,天南地北,还是离乡别井来到中山,这一切要从她们的大学生涯说起:就在湖南岳阳一所大学里,她们一个就读广告设计,一个就读酒店管理,专业也不尽相同。虽然经过朋友的介绍偶然相识,还记得了对方的QQ号,但是始终在交叉不多的情况下,两人总是各种错过,仅仅只能说是相识而已。

毕业后,随着工作的安排,两人均不约而同来到中山。“别看我们现在感情这么好,其实也就是在中山后才重新聚*”,何凌霄这样说起她和涂苗的重逢,“就是偶然看到对方上线,一时问起才发现原来两个人都在中山,实在太巧合了,于是往来也频密了。”

两个弱女子碰到了,就如同闺蜜们常做的一般,有空总腻一块,吃个下午茶,逛逛小清新的街道,一块去去马尔代夫,尽看自由而舒畅的天空。虽然她们也会路过各式各样的清新小馆,但是没有从来没有想过要有一家自己的小店。“我们俩都有各自的工作,而且单位都不错,待遇工资也稳定,所以压根没想过这样的事。”涂苗不忘提及以前的单位之好,想当年自己和凌霄还在忙于组建各自的家庭,也难以抽身。

决心:用逐渐成熟的思维追求人生的自由

两个姐妹的儿女都已经2岁了,2年多的安稳生活也让她们恢复过来,时间并没有肆意在她们的身上刻上太多的痕迹,或许是不舍得。唯一多了的,是她们逐渐成熟的思维,和日益向往自由的心思。

偶然一次机会,她们两家人来到三溪村的私房菜馆吃饭,在这里她们发现大量充满岭南特色和旧时浓郁风格的南洋老宅,都或被改造成私房菜,或是改造成咖啡馆。对于来自异乡的她们来说,这些都是新的事物,在心底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了。“我们都逛过三溪村的古老大宅,真的很喜欢,旧有的古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独特美感,也很小清新,就像广州的红砖厂一样。”何凌霄回忆起当时看到三溪村古宅群的初见印象,还是带着感叹。

看着别人家做得风生水起,她们也想过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真正让她们心动的是在一个朋友的茶庄里的偶然机会,让她们认识了四合院前身的拥有者--古宅的老村支书。后者看到三溪村的文艺小馆日益发展,也希望自己的祖屋能够停止闲置,让有心人接下来。这和姐妹俩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就尝试和祖屋的另一个主人、村支书的早已移居澳门的兄弟沟通好,也顺利的接手了。

在接手前,她们也迷茫过,想过,几日几夜不断的想。工作如此稳定、待遇如此丰厚、家庭也需要自己,而且自己都没有开设咖啡馆的经历,如何让家人朋友相信她们能做得起来,又如何说服自己接手一间已经破落的老祖屋?想起那间旧屋,虽然保养比平日里看到的要好,但院落依旧萧条慌乱、内屋依旧垃圾遍地,又怎样改造才能达到心中常幻想的那一角桃源乡?何凌霄思前想后,迟迟下不了决心。

“人生苦短啊!现在不做尚待何时?”敢于冒险的涂苗只一句话就惊醒了凌霄。是啊,现在还是在她们*好的年月里,即便是失败了,又何妨呢?身边还有好姐妹陪着自己,一定没问题的--两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就在今年的5月份,正式开始了这座宅子的改造**工作。

祈望:不仅是一个咖啡馆,还是一个文化载体

宅子保存得还算不错,虽然弱女子做了监工头,硬挺挺的把自己弄成了两个“女汉子”,她们倒也不介意,一切都为了这个美好的小馆努力。院子的垃圾可以拉出6、7部大卡车、就连内屋的横梁都被白蚁蛀蚀得千疮百孔,但世上无难事,对于两个有心的人儿,即便冒着被晒伤皮肤的炎夏烈日,她们依然劳心劳力,亲力亲为,让观者动容。

在构思初期,她们就已经确定了这所小馆的起点:作为咖啡馆,它需要是专业的、藏有余香的,无论是视觉还是味觉甚至是嗅觉都是满满的惊喜。对于热爱制作各式蛋糕、懂得调制一杯上好的鸡尾酒和各种意式咖啡的涂苗来说,这可以说得上是得心应手。而作为艺术馆,它必须是艺术的、自由的、充满文化气息的,让前来的人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让热爱文艺的人们不自觉的聚拢在一块互相交流。这是何凌霄*原始的想法。“不仅仅只是为了做一个咖啡馆,我们更希望是抱着文化交流的心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像是文化载体的东西,这样才能长久。”

的确,这样把咖啡香与书卷结合的味道,才是四合院区别其余咖啡馆的*大区别。为了能实现这样的想法,两姐妹做好了分工,一个管室内装修及灵感,一个管店内的日常运作。就在设计之初,每每想到一个好点子,她们又大老远的来到尚未修整的老宅,久久待上一段时间,兴高采烈的讨论可行性。店内的绝大部分字画,都是擅长书法的何凌霄亲手写下来的;展示柜内让人侧目的各式糕点,都是热爱烹饪的涂苗亲手做的;那些小陶瓷什物,是何凌霄挑花了眼的组合;那些历史悠久的咖啡蒸馏壶,是涂苗她们拜托德国的朋友在当地淘下来的老古董;就连店内的每一本书,都是两人阅读过的诚心推荐……“做着做着,总想着这里添一点,那里补一些,都是自己的想法。”

就在今年的7月26日,这所咖啡艺术馆被取名“四合院”对外开放了。面对每天的客似云来、甚至连助手都不够不得不留在店内良久的姐妹俩,看到这样的光景,已经大为满足。而为了实现*开始坚持的构想,她们不遗余力的尝试各种方式来招徕艺术人群,楼道墙壁上的有关旧宅的黑白照片、店里特别设计的明信片、各种书画作品,都是*好的见证。“之前已经举办过好几次的小型展出,包括书画展、文艺分享会、有关中山这类旧屋的主题摄影沙龙等,都是各界的朋友们自发举行的,我们*多就是从旁协助。”对于以后四合院的发展,她们还有数之不尽的创意,打算将来不久就开设咖啡烘培小讲座、蛋糕制作坊,甚至好好利用闲置的小通道放置小格子,希望能成为中山*家的时光慢递邮政点。

看着她们穿上华美的旗袍,在小院的那么一瞬间,仿似穿越回那个文化味浓郁的年代,执一卷书香,砌一壶清茶,思绪渐渐飘越远,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个来自**的老味,就在两个80后小女子的奇思妙想中,播种发芽。

采写:南都记者 萧倩苑 摄影:南都记者 叶志文

标签: 中山新闻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