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三公”经费不等于压缩为零

2014-10-14来源 : 互联网

城中热事

9月30日,江门市本级的84个**部门及有关公共企事业单位,都晒出了2013年部门财政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其中市滨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三公”经费为零,市公安局为*多达1952.79万元,也是**超千万元的部门。(10月9日江门读本)

在不断加大公开和监督“三公”的大趋势下,经费中的水分进一步被挤压,效果对比泾渭分明。明年6月完成公车改革后,还将有一个明显的降幅。照此下去,肯定还会有些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变为零。这样的结果,应是**和公众梦寐以求的,但也是脱离实际和非理性的。这与一些公众对“三公”经费的压缩陷入误区有关:压缩越多就越喝彩,*好都是零花费,这样就没有**了。但事实上,只要有公务活动就会有公款支撑,不花一分*就可以开展公务活动,这现实吗?换言之,经费越少甚至为零,公务就越少甚至为零,**服务也越少甚至为零。这种几乎自虐的为官不为,只怕也是群众不愿看到的。

“三公”经费不管增减,只要是合理的都理应得到支持。比如外贸局出国(境)开展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只要引来高附加值项目,即使超出预算也花得其所。因为招来一个**大项目,对财税的贡献远比“三公”经费支出多得多。同理,公安局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就要增加车辆巡逻次数,只要保住了平安经费超千万也不算多。所以不能拘泥于形式上的经费逐年压缩而因小失大。

高度关注“三公”经费的目的应是监督**怎么花*,是否**浪费甚至违纪违规?其要害之处是数据细化到类、款、项、目、级这五个层次,以让市民通过“货比三家”,监督是否存在公款**?因此,根据工作需要该增加的还是要增加。一味揪住增减不放,不但不能击中问题要害,反而会让一些部门学会将“三公”经费转移到其他项目中去。当制度不完善而监督又成为一块短板的时候,再小的权力也有寻租的冲动与可能。即使“三公”经费下降为零,经费也可以乔装打扮到其他项目列支,市民就只能干瞪眼。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三公”项目之外的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晒个底朝天,才可以有效防范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财政支出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无论哪个部门如何偷龙转凤,也难以从经费预算中捞到油水。(三叶草)

标签: 江门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