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论坛昨日举行,今年主题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怎样才能做好“海丝”

2014-12-03来源 : 互联网

昨日**上,一名与会嘉宾揉鼻梁提神。昨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广州**在中大举行,一名听众对台上的演讲嘉宾发言内容表示赞许,竖起大拇指。

昨日,“2014·广州**”在广州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以往四届不同,本届广州**由中国社科院、***参事室、**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参事室副主任王卫民,广州市政协主席苏志佳,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新,副市长骆蔚峰等主办单位**,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有关**学者,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城市、企业、港口和驻穗总领事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全天的**,共安排了三场主题演讲,三场专题**,四十余名**学者发言,算得上是一场头脑风暴。不过现场的观点碰撞交锋却不多,而在其中两场关键的交锋中,都有历史学教授的身影。

昨日**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跟广州外经贸局签署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合作行动计划书”。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去年中国和东盟贸易总额是4400亿美元,投资总额是1007亿美元,其中广东省与东盟的贸易额占了四分之一,将近1000亿美元。按照他的设想,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向贸易金额增至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金额增加1500亿美元。这对广州来说是一个机遇。

“希望广州能抓住机会,共同推动广州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合作,推动中国和东盟行业对接机制落户广州,也建议广州市各行业商协会,各主要企业参与进来,使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获得发展。”

***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也希望广州先行一步,希望广州能够率先落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资金池,如组建海上丝绸之路基金,筹办海上丝绸之路开发银行等,通过资金,推动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战略。

[现场争鸣]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争毫无意义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

●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

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究竟会在哪里?即便是昨日的**会场,也不断有**在谈及自己所在的城市时,使用“海上丝绸之路起源地”这样的说法。对这场“起点之争”,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和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不约而同提出了看法,历史系教授出身的陈春声认为,“起点”这种说法,无论从学术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毫无意义的,千万不要以为“起点”就会有格外的价值。

广州优势早已确定

“媒体谈论最多的是谁是起点,几乎山东以南的城市都在争夺起点。”李向阳,曾为中央政治局授课的“中南海讲师”,谈及起点之争时很直接,“当下很多当地**想争起点,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跟中央**要项目,要政策。”

李向阳认为对于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建设,不能光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稳定、经略周边、构建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应该服务于我海洋强国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合作机制,既然是开放的,我们就不能把某些国家或者是我们的某些省份排除在外。”

李向阳直言,是不是起点跟城市未来在丝路里发挥的作用关系并不大,关键还是城市自身的优势。“即便是把你定为起点,但最终你缺乏实际优势,那你也仅仅只是拥有那么一个名义。”

那么,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优势何在?他说,广州的优势在过往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已经奠定了基础。“广州在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开放程度最高,跟港澳台的关系,广州无论是人文、产业机制,还是**平台构建上,优势都非常明显,完全无需把重心放在是不是获得起点上。”

海上丝绸之路不是路,是网

“起点是空间意义上的,还是时间意义上的?”一上讲坛,陈春声说自己听了上午的**发言后,放弃了已准备好的讲话稿,中午重新准备了PPT。

“海上丝绸之路在本质上不是一条路,而是一张网,港口和港口之间航行的网,是由无数港口节点形成的,你认为哪一个是起点或者是发祥地呢?‘起点说’无论从学术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毫无价值的,官员千万不要被人忽悠了。”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阵会意的笑声。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陈春声留意了多个场合中**们对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他认为目前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历史论述中,“注重中国的多、关注海外的少;看现象的多、看制度的少;看国家的多、看民间的少。”

“我们做这一类战略决策相关的历史记忆,不能建构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水平上,不能建立在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通识的水平上。否则,看到历史你就会感觉到,千文一面、淡而无味、常见漏洞、没有大错。”他在现场不客气地建议,“如果在你的报告中真要讲这段历史的话,最好还是从一百年前研究作品读起,否则,我建议你不要玩这块。”

陈春声的发言,赢得了现场最多掌声。

[历史认知]

构建“海丝”,还需认清历史事实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

●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

此外,对于现场不少**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描述,来自上海和广州的两位历史学家坐不住了,他们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史上丝绸之路,中国从没有主动权

“如果我们的未来是建立在对历史错误的认识,或者对历史事实误解的基础上,这是相当危险的。“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在主题演讲开门见山。

葛剑雄提出,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从来没有控制在中国人手里,这是学术界的常识,与大众已有概念不一样,希望能引起重视。

“首先丝绸之路无论是海上的、陆上的,并不是中国人主动开辟,所以到19世纪中叶才有德国的地理学家提出丝绸之路这个名称。”

回顾历史,葛剑雄表示,只有在汉朝、唐朝,中国有能力控制中亚等战略要地的时候,(陆上的)丝绸之路才有可能畅通。安史之乱后,唐朝对西域的控制完全丧失。中央政权对新疆完全的控制到乾隆24年(公元1759年)才得以恢复。

而在海上,中国同样没有控制对丝绸之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点。郑和下西洋没有超出阿拉伯人的航海路线,也没有产生新的航海技术。随着郑和下西洋的结束,中国在海上没有任何主动权。在这样的历史事实上,如何调动邻国的主动性建设“一带一路”,葛剑雄认为需要深思。

“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中国不占主动权,要有现实感,而不是建立在虚幻地臆想古人的基础上规划未来。”

“别人的感受未必和我们一样”

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教授也提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事实。“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文化象征的建构,依赖于我们的历史记忆,而与战略决策相关的历史记忆,不能建构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水平。”

对于历史事实的认知,陈春声呼吁人们尊重和理解各国历史记忆的差异。“泛南中国海地区,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不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记忆都跟我们一样?”陈春声表示,资本主义到亚洲之前,亚洲的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圈子。“我们对这类历史记忆没有感觉,但对周边国家来说,他们的感受未必那么和平那么愉快,我们要知道别人的感受。”

语录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说”无论从学术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毫无价值的,官员千万不要被人忽悠了。

———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

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中国不占主动权,要有现实感,而不是建立在虚幻地臆想古人的基础上规划未来。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

观点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

民间比**更有效

“21世纪为什么需要海上丝路?因为海上丝路对我们来说是美好的历史记忆,是合作、和平、和谐的。“陈春声还表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民间比**可能更有效。

陈春声就说,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是靠国家的力量构建起来的,反而是民间的力量做起来的。“上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样复杂的制度环境中,充满智慧地协调和利用各种制度,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之间,游刃有余地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和文化传统,其实民间在做的事情也许比国家有效。”

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李希奎也表示,民间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交友的伟大使命。民间外交具有稳定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基本特点和天然优势。应该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李向阳也表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毫无疑问是需要打前站的,但仅仅有**行为显然不能使海上丝绸之路持续化,所以海上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作为行为主体。

AⅡ0607

采写:尹来陈万如穗宣(除署名外)

摄影:林宏贤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