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
为期4天的科技合作周热闹中落幕。东莞的科技引导转型,“转”的关节点在于解决“人才之困”。
“跟去年相比,今年科技合作周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明显增多,但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东莞把今年科技合作周的另一主题定位为招才引智,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连续两年参加展会的一家公司**袁先生表示,每年科技合作周都会有另外一个主题,去年是电子信息产品博览会,今年则变成了招才引智活动,“我认为后者才是东莞今年科技合作周的重磅目标”。
400名海外博士、博士后出席科技周
据介绍,12月2日至5日科技周期间,有500多家企业参与了洽谈对接会,活动期间共达成合作意向超过200项。而去年科技周*次升格为***,据东莞官方通报,去年共有32个科技项目签约,达成合作意向100多个。对比之下,今年的活动收获颇丰。
其中,今年科技周期间同期举办的东莞市招才引智活动吸引了400名海外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参与,初步达成意向引进人才近60人,项目合作意向39项。
为帮助企业招聘***人才,其实早在8月份,主办方就组织企业报名,本届科技合作周期间共72家企业、高校等带来450多名博士等***人才需求,有企业为求一博士开出年薪**。
一些偏远镇区企业招聘***人才没有吸引力,东莞就努力打造创新平台,把平台建成吸引***人才的载体。去年,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研发部门搬到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而把工厂依旧放在高埗镇。公司技术总监梅领亮解释:“搬到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发现在高埗镇越来越难招到人了,尤其是中**人才。搬到松山湖之后,发出招聘启事,收到的求职简历明显多了。”
**建议靠大数据选人用人
梳理东莞近年的人才政策发现,东莞为吸引人才下重本,几乎所有政策都向国内****看齐。2011年正式**的《东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政策及配套文件,提出未来五年每年投入10个亿招才引智。而去年**的《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暂行办法》,对***人才的配套资助比例可达1:2,为全国*高。
除了直接金钱投入,在吸引人才上东莞还可以做哪些事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王通讯认为有两点可以做。一是东莞要抓住大数据机遇,并将其与云计算相结合,在网络上,不分地点、男女、贫富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培训。这种培训时间短、效果好,将实现人才培养的革命性变革。目前许多城市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东莞可以先行一步。他同时建议,大数据不仅可以用于人才引进,也可以应用到选人、用人、考核人之中。
其次,王通讯建议东莞加强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将现行的一些规则上升为制度,同时加强法治建设,提升文化层次。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就是吸引人才*成功的平台之一。该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表示,他刚来东莞工作的时候,该工研院不到30个人,“现在光我们研发人员就有600多号人,还不包括我们产业化公司的人员”。
今年11月11日,张国军因会议刚好在市行政办事中心食堂就餐,市领导特意请工作人员送来蛋糕,上面插着6根蜡烛,庆祝他“6莞岁”,原来当天是他来东莞6周年纪念日。张国军认为,在吸引人才上,东莞除了传统的产业、政策、平台和创新环境的优势外,东莞文化也是优势之一。在这一领域,东莞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文化、求真务实的信用文化、尊师重教的科学文化。
卫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