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裁员一半后 马云哭了:我是不是坏人?

2015-09-14来源 : 互联网

在竞争残酷的科技领域,科技公司的生存法则往往是降低成本以获得更***,然而弱肉强食是每一个涉足商业战场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为了转败为胜,扭转盈亏,有各种办法可以使自己获得重生,“裁员”就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条途径。虽然裁员风波总是给员工带来惶惶不安、压力重重之感,但却是身处险境下的资本家们,为立于市场的不败之地而不得不做的艰难决定。殊不知,现在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公司也曾经历血雨腥风的裁员风波。

1999年2月,阿里巴巴静悄悄地诞生在杭州湖畔一间简谱无名的单元房里,马云和其他十七人自此走上“草根”创业之路。同年10  月,阿里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并开始收获世人的目光。之后的励志故事,常被人津津乐道,也频频见诸报端。但如果就此以为足够了解阿里和马云,其实,很有可能知道的只是这些故事中的中国部分。

《阿里传:这是阿里巴巴的世界》是前阿里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的作品。这位美国人是阿里创业时期为数不多的外国高管。他于2000年至2008年在阿里担任副总裁,这本书记录了他在这期间的创业故事、商业经验以及与马云、蔡崇信、关明生等并肩奋战的故事。在波特眼中,阿里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它曾经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后人也可以绕行。阿里巴巴集团前CTO吴炯评价称:“波特·埃里斯曼来到杭州,就像当年的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这本书就是波特的《西行漫记》。”

风暴前的宁静

时间不等人,屋子里来人了。*先是浴室门“砰”的一声,接着盆盆罐罐叮当作响,然后电视被打开,大声播放着中国新闻,我知道自己无法再躲了。团队可能在等我。

可我非常怕见到他们。我穿上裤子,扣上了件衬衣,晃悠悠地走下楼。在客厅,我发现一堆凌乱的用过的筷子、脏盘子及皱巴巴的枕头和毯子。在墙边,有一个劣质的牌桌,上面放着几台台式电脑。电脑旁边是几只方便面碗,从结痂的碗底判断,已经放了很多天了。窗帘紧闭,房间空气不流通,充满了难闻的口气。

如果在中国,这一场景再熟悉不过了。但这里不是中国,这里是加利福尼亚的弗里蒙特—阿里巴巴之家。

阿里巴巴之家*后变成了诞生阿里巴巴的单元房之美国版本。在公司内部,阿里巴巴单元房是和苹果的**或者雅虎的拖车齐名的**地标。它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勤俭,不多花一分*”的公司文化的标志。这一公司文化很显然被带到了美国,为了省*,公司在弗里蒙特郊区的中间地带租了一栋房子,以供从杭州外派的团队居住。公司在2000年的春天租下了这栋房子,那时公司在美国的业务扩展似乎大有空间。现在,仅仅6个月后,许多来自中国的员工已经被召回中国总部。

在电视机前,坐着两位中国员工,他们转动着手里的筷子,一边大声吸溜着面条,一边听着中文新闻。看到我走下楼,他们有些吃惊。很显然,他们不知道那周会有另外一个室友加入。令人尴尬的是,当我用英语打招呼时,他们回应我的是迷惑的表情。我换用中文后,他们变得自在很多。

他们来到美国刚刚几周,仍然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十分新奇。在**互联网中心工作和生活是极少数中国工程师能实现的梦想。这两位阿里巴巴的工程师告诉我,这栋房子曾经一度住满了从杭州来的工程师。前几周,随着工程师被召回国,人数逐渐下降。当他们问我来美国做什么时,我竟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怎么能开口告诉他们我来这里是来辞退他们的呢?

门铃响了,我暂且不用回答他们的问题了。敲门的是“托尼”饶彤彤,他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开车准备把我带到办公室。“准备好了吗?”他问我。我心里想:还没有准备好,但还是走吧。

走进办公室,托尼带我见了员工。员工有西方人、美籍华人及中国人,其中很多都在美国工作或生活过许多年。通常,见新员工是件高兴的事,我却感到自己像位死神。我强颜欢笑,知道很快我将会辞退他们中的许多人。

我被带进一间办公室,看见马云正在阅读邮件。对于即将到来的这次会议,看得出来,马云有些焦虑。

“我不知道今天该说些什么,”马云说,“我们一直都在成长,我一直也只是招人,这是我**次辞退员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理解马云的心情。对一家中国公司而言,在硅谷设立办公室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在过去的几个月,我们在中国各地宣传,我们在美国的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在**崛起的一个标志。

离开阿里巴巴集团后,埃里斯曼担任了记录片《扬子江大鳄》的编剧和导演,该片记录了阿里巴巴及马云的崛起。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