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少年创伤记忆:饥饿与分享

2015-11-24来源 : 互联网

2001年,任正非写就一篇“口水话”散文——《我的父亲母亲》。华为创立27年的全部思想与实践的源头都可以从中寻出脉络。而“饥饿”的印迹,在这篇散文处处可见。

在56岁的任正非的心底,20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留给他的*深刻的画面,是每天早上母亲塞在他手中的一块玉米饼,而这是“从父母和弟妹口中抠出来的”;每到月末几天,母亲四处去向他人借两三元人民币,以度九口之家断顿的饥荒;两三人合盖一床被子,而被单下面是稻草;大热天从没穿过衬衣,总是穿着厚厚的衣服,因为家中没有换季的衣服……

饥饿感,是留存于经历过长期忍饥挨饿年代的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从而形成了一些人或多或少的“少年创伤记忆”,这种积淀无疑会对每个成长中的个人性格、人格构成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影响。

有学者以观察而非实证的判断,得出假定性结论:饥饿带来的心理创伤,使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出生的人,普遍对“短缺”恐惧,而当这种恐惧或焦虑遇到释放的机会,便会衍生出普遍的贪婪,对具象的**、抽象的权力、功名心等的超限的渴望。学者举例:你看50岁至70岁这些人多数在饭桌上的表现,一是点菜多,不管人多人少都是一大桌,二是大都狼吞虎咽,吃饭速度快……他们的走路也都是急匆匆的,少一些从容不迫……

任正非无疑是贪婪的。2007的某**,当他在听取日本代表处代表阎立大汇报代表处业绩时,颇不耐烦地说:“我不想听这些,我要的是整个世界!”

中国过往30年的经济腾飞,正是基于两代人*大的饥饿感和由此催生出的狂热而狂大的冒险精神、进取精神,这既成就了一批**的各领域的****、企业家,也奠定了国家的强大实力。当然也有诸多的冒险者毁于贪婪的失度与失控。

对任正非来说,*大的贪婪心仅是其个性特质的一极,与之对冲乃至于对立的另一极则是:对个人和整个组织欲望的节制,或者共享。华为的劳动者普遍持股制、“深淘滩,低作堰”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与友商共建**商业生态平衡的竞争合作观等,无不体现了一种强大的理性认知与把控。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