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元到380亿元,这个裂变式增长的背后究竟演绎了怎样的****?他,35年前,用妻子卖小菜积累的100多元,靠“两部红炉、四把铁锤”创办铁木加工厂,在根本不具备工业企业发展条件的土地上,建起了“乡村里的都市”,带动了八成村民就业;如今,这个小厂已发展成总资产380亿元、下辖10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
他,胸怀抱负且具有救世情怀,放弃数十亿个人资产,坚持集体所有制,只为*初的理想—“造福社会、共同富裕”。在河湖交叉、交通闭塞,根本不具备工业企业发展条件的土地上,建起了“乡村里的都市”。
他,既浪漫又实干,既执着又敏感,总能把设想变成现实,总能把握时代脉搏,抓住产业变迁的机会,推动企业不断成长进步。他以“树人”理念,带领公司走在“基业长青”的路上,让一方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连续当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始终围绕“三农”问题建议献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福祉。
他,就是福星集团董事长谭功炎。从100元到380亿元,这个裂变式增长的背后究竟演绎了怎样的****创业故事?
*变始于1979年。
那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在乡村教书的谭功炎暗想:“如果能在家乡办一个企业,让乡亲们都有班可上,有固定的收入,该有多好!”妻子冯友英觉察到了丈夫的心思,于是,她在1980年夏拿**小菜积攒的100多元*,支持谭功炎与另外八个伙伴在家乡办起了**家乡镇企业——湖北汉川铁木加工厂。这100多元几乎就是这个作坊式工厂的全部注册资本。
1982年3月的**,铁木加工厂的几个业务经理到武汉钢丝绳厂购买粗钢丝,他们发现几个外地采购员不买粗钢丝而专买细钢丝,于是好奇地尾随那几个采购员到南通。在那里,他们找到了答案——原来当地人用细钢丝加工成钢丝绳出售,市场需求旺盛。谭功炎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1984年,钢丝绳项目正式上马。
如果说1984年是谭功炎转型发展的起点,那么1996年则是谭功炎通过“以企带村”实现共同富裕理想的转折点。
这一年,福星公司年产值已接近4亿元,利税8000多万元,员工月收入1000多元。但紧邻企业的福星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700元。谭功炎决定探索“以企带村”发展模式。当年,沉湖镇和福星集团共同成立了沉湖镇福星开发区管委会。福星集团侧重于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福利就业,沉湖镇侧重于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
1985年至1995年,谭功炎所有精力都放在“扎根”上。他用两个“不断”和两个“加强”形容当时的工作,“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市场;加强产品质量、加强成本管理”。
在市场定位上,谭功炎始终坚持“**优价”,为此,公司自创了“双向质量跟踪档案”、“*佳成本管理法”等管理办法,被推广至全国冶金行业。福星一举成为全国*大的金属制品基地。
当时,国内存在“一业独精”还是“多业并举”的争议。谭功炎没有回避争议,他更不想因为决策失误把企业置于*大的风险之中,便请来专家学者反复研讨、论证。后来的事实证明,谭功炎的决策是正确的。经过产品结构调整,钢帘线的利润率占到金属制品所有产品利润率的80%,上市公司从2003年起经营业绩连续三年递增30%以上,金属制品业成为全国行业龙头,房地产业成了全国知名品牌,生物公司成为全国同类企业前五强,集团所属各业全面进入丰厚盈利期及快速发展期。
现在,福星已进入“创新发展,效益优先”的第六阶段。为把福星打造成百年企业,加强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建设,又成了谭功炎每日思考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