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还是被馆子“吓”

2014-06-13来源 : 互联网

广州人再次用数字捍卫了“食在广州”的名号。本报昨日报道:广州市餐饮行业2007年营业额同比增长19.2%,人均消费4100余元,居全国各大城市之*。记者据此推算,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都被吃掉了。从近两年羊城酒肆的繁华程度看,这个比例不算多。

人在广州,先图个“嘴上的痛快”,确实是不小的福分。对于食客来说,守在粤菜的大本营,享受生猛的海鲜和顺德厨子的精细功夫,把口舌之快升华为“食文化”,由食客向美食家迈进,口腔的品质比全国的水平据说高了六个段位,成了中土*有滋味的嘴巴,令人啧啧。如今,各大菜系纷纷在此安营扎寨,更是给我们的舌头增添了甘饴。对于商家来讲,广州人的嘴巴,成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更得小心伺候才是。

这节节高的数字,就像广州的老汤一样,琢磨起来别有韵味。人均餐饮消费4100元,可仅仅是“下馆子”的费用,不包括居家度日的三餐。在广州,每个人每月在家里的吃喝,花个500元算是低水平吧,这样一算,广州人花在吃上的“恩格尔系数”就有40%以上的水平了,是“恩格尔”里的小康。换句话说,如果广州人不是那么“好吃”,少下馆子,那就很可能入围“富裕”标准。吃,因为吃,把“富裕”吃成了“小康”。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演,精彩的现实未必就是这回事。如果还原成开门七件事的家庭流水账,或许就不是“下馆子”这么轻飘了。

2004年,广州的人均餐饮消费是4143元,如此来说,三年以后的2007年,这方面的消费反倒下降了。这可不是个好消息。按说,广州人应该越吃胃口越大才对,怎么还回到了三年前的水平呢?难道真的是腹中油水丰厚,已经餍足了?两相比较,餐饮业总的行业产值增加了56%,人均消费却往下走,不知道是哪方面的原因。是广州的人口(包括旅游等流动人口)增加了,把总量托了上去;是物价上升,呈现出的数字繁荣,还是公款吃喝转移了战场,公费帮衬得少了;抑或是像有的调查所说,是统计在其中的快餐消费增加了,把整个水平给拖了下来?人口增加、物价上涨,因此而带来的快餐消费的比例上扬,这是基本可以确定的。至于说,公款消费是不是收敛了些,是个人的话,都不会信。哎呀,这样来说,广州人虽有**之誉,到口的实惠却少了,新闻报道中冠之以“富”的“点题”,或许就有些“从富裕堕入小康”的名不副实了。

广州*近提出了“工资倍增计划”,打算从今年起,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考虑到CPI的个头越来越大,工资递增的比例没有赶上猪肉、食用油、大米价格的上蹿,除非发扬“借*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的拼命吃的精神,否则,下馆子,恐怕要变成被馆子“吓”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