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饮食文化之“祥”“和”

2014-06-13来源 : 互联网

食在广州,誉享**。广州饮食文化之“祥”“和”是食在广州的特色和美食基础。广州饮食文化之“祥”“和”有名有“食”,名副其实。

一、广州饮食文化之“祥”——大吉羊

尽管羊肉并非是广州的主要的肉食原材料,但在饮食文化方面,广州与“羊”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1、美名之羊

广州的**别名应是“羊城”(又称“五羊城”),越秀山上的五羊石雕,是广州市的城市形象,而广州市的市徽是变易的古老之“羊”字。

羊城之“羊”,是吉祥、祥瑞、祥和、龙凤呈祥之“祥”(羊),是三阳(羊)开泰之“阳”,是“广味”的“羊”,是“鲜”“美”“羹”“膳”“养”生的羊,是“大写的羊”(涵盖“太阳”之“阳”、“海洋”之“洋”与养生之“羊”)。

“五羊衔谷”的**故事,是广州“羊城”、“穗城”、“仙城”得名的缘由,是广州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五羊衔谷”的**故事给羊城带来“鲜美祥和”,给南粤带来养生之羹膳的物质和文化原料——羊。羊城美食甲**,仙城鲜味**先,“養”生之“鲜美”“羹膳”与“五羊”同根。

2、“鲜”“美”之羊

广州是美食之都,何为美?文字之“美”就是“羊大”之和。

广州菜肴(粤菜)是鲜味的代表作,羊城的美食特点“鲜”明——“清、鲜、嫰、滑、爽”。粤菜之所以能清而不淡,爽而不生,嫩而不焦,油(滑)而不腻,全在“鲜”一字之上。

广州温和的气候适合于各种动植物繁衍生长,烹饪有鲜活的物质基础。生猛海鲜,是广州菜中的招牌菜之一,也是粤菜馆的“招牌”。活蹦乱跳的海鲜、河鲜,即点即宰即烹,一熟即起即上。白切鸡非生鸡不可,“鲜菇扒菜胆”菜名取“鲜”字者屡见不鲜。粤菜选料重鲜(一是原料本身有鲜味,二是新鲜)质为本,加之制作保鲜,调味求鲜,熬汤取鲜,煨*靠增鲜的工艺和方法,因此粤菜的风格得以体现。

何为“鲜”?鱼羊合烹,其鱼不腥、羊不膻,味道鲜美,这是中国先民们在饮食生活中感知的总结。从文字结构看,“鲜”字的一半就是“羊”。鱼是水产,羊是陆生;鱼肉性凉,羊肉性热。“鱼”“羊”两者合烹,就呈*佳状态“鲜”美。

广州是海上丝绸路发源地、共和的发祥地,改革开放**地;广州人敢为**先,饮食和做事喜欢“饮头啖汤”,通俗说就是“**羊”。

3、“养”生“羹”“膳”之羊

老*靓汤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汤即羹之别名也”,“故善养生者,吃饭不可无羹”,“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清朝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羹”者,“羔”“美”也,文字之“羔”(小羊)“美”(大羊)之和。与饮食有关的“养”、“膳”(古同善)等字,都是从“羊”部。

二、广州饮食文化之“和”

广州人对美食的追求与赞赏可用两个字概括“和味”。广州饮食重“鲜”,“鲜”是南方的“鱼”与北方的“羊”之和;广州饮食重汤,汤源于“羹”,“羹”是大羊(美)与小羊(羔)之和;“食在广州”在味,味靠调和;广州饮食的显著特点“博采众长,中西融贯”是“广”之“和”。五味调和百味香,“和”是味“全”味“广”味“美”的基础。

1、“羊”“穗”美名之和

“五羊衔谷”使广州有了“羊城”和“穗城”的美名。广州气候温和,广州人处事随和,广州是共和的发祥地。

羊秉性温和,大吉羊——祥与“和”相联就是“祥和”。十二生肖中羊为“未”,“未”离开“本”(根)而未到“末”(梢),是本末之“和”。

“谷”“穗”都是“禾”,“禾”与“和”相通。“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说文解字》),“以其和调人之生命。”因此“五羊衔谷”之“谷”是“禾”也是“和”。“和味”与“禾穗”同源。

2、“味”之和

广州人对美食的追求与赞赏可用两字概括:和味。“和”是饮食文化审美问题的本质和基础。菜肴的味道,应在总体上协调平衡,各尽其美。讲究菜肴味觉的多元性的同时,感觉适中、协调、自然。调味之调,贵在调和。五味调和百味香,“五味调和”是我国*古老的调味理论。中国古代的烹饪就*讲究一个“和”字,烹调的技术也全在一个“和”字上,“和”是中国烹饪的****。“和”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追求的适度、中庸、和谐,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的标准。

和是“禾”(穗、谷)与“口”之和;味,古为未,“未”(羊)与“口”之和就为“味”。广州人的“口”福就是“和味”。

3、“鲜”之和

在我国,明代以前对美食往往用“甘鲜”两字来评论,清朝美食家李渔则将“鲜”从与泛称适口的“甘”中分离出来,提出“鲜即甘之所从出也”的精辟见解,即揭示了古之甘味包括了甜味和鲜味的事实。

调味是一门科学,调味品少了不行,多了也不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任何一种调味料,过量的使用都达不到“有味者使之出”和“五味调和”的美味效果。饮食调味要求咸淡适中,讲的就是“度”要达到“和谐”效果。我国古代的调味理论很有哲理,在我国古代的味的观念中,酸、辛、咸、苦都有浓淡程度之别,过浓时即形成刺激,所以称“别味”;甘味无此差别,是感觉不到刺激的味,是正味。刺激的“别味”经过正味谐调,达到中和后**感觉刺激。我国古代对浓味的食品“调以滑甘”,就是以甘味去冲淡“别味”,这就是“和味”。我国中医抓药有甘草和百味之说,可见甘味的“和”味作用。

鲜味能起到和谐各种味的效果,从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可以总结出“饮食味要美,调好咸和鲜”、“食无定味,有鲜更美”和“选好鲜味调味料,制作美食很重要”等调味之理(在《“鲜”为人知》一书中可见到)。

鲜味具有出味、入味、和味、矫味、改善口感等方面美食调味功效,其中和味功能是其它基本味不具备的。现代风味化学研究表明,鲜味是美味之魂。鲜味的调味之道:出味是成人之美,入味是可口鲜美,和味是调和之美(也是各见其美),矫味是去不足存美。粤菜特点之鲜,是“食在广州”的基础。

4、“广”之和

广州文化姓“广”。“海纳百川,有容为大”、“博大宽容”是岭南海洋文化底蕴之“广”;“集东西南北,融古今中外”是岭南文化内涵之“广”;“食在广州,食全食美”、“和味”是岭南饮食文化之“广”;太阳、海洋、养生之羊———大写的“羊”是岭南文化生命活力之“广”。

广州得天时、地理之优势,食物资源丰富。中华的大一统,将中原饮食、文化的精华——羊和嘉谷带来了广州,扩大了饮食领域。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秦汉时期就开始与海外进行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使广州的饮食发展空间得到无限延伸,使粤菜用料“广”博奇异而先胜人一筹,这也是粤菜脱颖而出、名扬海内外的原因。广东菜用料广而精,配料多而巧。粤菜精工细作注重调味、加工技法多样善变,可谓“食全食美”,而尤以广州为著名。

广州文化是五仙人带来的游牧文化(羊)和农业文化(谷)与岭南海洋文化(鱼)、西方(洋)文化之“和”,即广州文化是以蓝色文明——海洋文化为底蕴的越文化与中原文化、西方(洋)文化之“和”。

岭南文化之“广”就是包容,就是“和”。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