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松鼠会到果壳网,姬十三这6年来不断在泛科学社交领域默默耕耘。在果壳网走红之前,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科普网站竟然会如此*爆,甚至还成为了人们有问必去的地方。正如姬十三所希望的那样,在果壳网里,你可以再次交流科学,也可以来这里寻找答案。
沉寂许久的果壳网近期也有了大动作,大力**MOOC学院、成立“科学人”品牌、开发备孕利器“研究生”APP,果壳网正努力从泛科学社交网站向细分领域进军,但2013年获得B轮**的果壳网**模式仍在探索。
进军细分领域,从果壳网到MOOC学院
2004年读博士期间,姬十三在《牛顿科学世界》发表了一篇关于猴子博弈实验的文章,因为文字风趣幽默大受好评,从此姬十三在“科普”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成立了科学松鼠会,2010年成立了泛科学社交网站果壳网。尽管姬十三本人并不喜欢“科普”这个词,他觉得这个词太过“高高在上”, 好像老师在教育学生一样,而果壳网的愿景,却是做一个可供所有热爱科学的人交流的平台。
果壳网成立的*初两年,姬十三因为自己的“理想主义”走了不少弯路。姬十三的团队初心是做“科学传播”,一开始,果壳网想通过泛科学内容讨论,构建一个社区。这样虽然用户增长很快,但隐患却很明显,社区发展越来越大,但用户也越来越杂,但对果壳网本身偏科普媒体的属性来讲,庞大但杂乱的用户群与变现并不对等。
空守着日益增长的用户却没有办法变现,这对获得了挚信资本100万美元天使轮**以及300万美元A轮**的果壳网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姬十三必须为自己的“理想主义”买单,因此,2012年果壳网开始探索商业化,寻求变现。除了果壳网的日常运营外,果壳网还与一些商业科技品牌合作,为他们讲述品牌故事。2012年,这为果壳带来了500万人民币的收入。姬十三预计,201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00万人民币。
不过在2012年底,姬十三找到了自己更中意的模式,那就是MOOC学院。MOOC学院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但姬十三**次看到MOOC是一个机会却是因为果壳网的一个小组,2012年底,有一位果壳用户说想要申请一个MOOC小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MOOC课程重度用户,已经拿到了二十多个证书,他希望通过小组聚集更多的人一起学习,这个小组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达到了上万人。
MOOC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为了调研MOOC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姬十三带着一个小分队辗转北京的多家高校进行调研,甚至还和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学生在宿舍里共同住过几天,就为了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都在做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姬十三看到,除了国内不同地域存在教育差异,而国内的**课程和国外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国内大学生愿意通过MOOC的形式来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
在姬十三看来,果壳做MOOC学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MOOC学院的用户群体和果壳网重叠度较高,而果壳的资源也开始全面向MOOC团队倾斜,目前果壳网共有90多名员工,其中15人团队负责MOOC学院,而果壳也在招募更多的员工来从事MOOC学院的运营和优化。MOOC学院子栏目很快搭建了起来,里面接连引入了包括edX、Coursera、OpenLearning等多家平台的课程。姬十三将整个MOOC体系比作一个大学,edX、Coursera、OpenLearning等平台相当于一个个教学楼,而果壳网想要做的,就是这个大学里除了教学楼其他的地方,具体来讲,就是包括课程汉化、提供讨论区等等。
做课程汉化也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Coursera推出了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程《社会心理学》,很多用户在果壳下面的讨论区留言说“想上这门课程但是英文不好怎么办?”于是果壳网团队试着翻译了其中一段课程并把它发给了Coursera那边,Coursera团队很快给了回复并将果壳网的翻译版上传到了网站上,这段课程在国内MOOC群体里大受欢迎。这让果壳团队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此后果壳团队和Coursera开始了合作,Coursera的部分课程在上线前会先给到果壳这边,果壳翻译成中文后,中英文两版同时上线,国内的用户也可以和**上的用户同步学习课程。
目前果壳已经与超过23家MOOC平台还有大部分国内的高校达成了合作,免费为他们的课程提供入口,果壳MOOC学院上共有超过1500门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免费提供的,并且果壳还与***、万科等等合作推出了奖励制的课程,完成相应的课程即可获得一定的奖学金。
果壳的招牌线下活动“万有青年烩”在姬十三看来也是为MOOC学院培养高校渠道。去年开始,果壳尝试将线下活动“万有青年烩”开源化管理,现在每周都有2-4场几百人的活动在不同城市举办,**由网友策划、组织。在上海几个学校试点的万有青年协会,挂靠校团委,也在稳定运营中。
除了MOOC学院外,果壳近期还将媒体品牌“主题站”改版变为“科学人”,从去年开始,果壳和nature,science两大**学术刊物建立了合作关系,增加直接对话科学家的文章比例,同时和中国科协尝试合作“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项目,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商业化一直是难题 MOOC学院能否破发?
果壳网虽然创立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商业模式一直是个难题,主要原因就是果壳身为泛科学社交网站,且媒体属性过重,做小众圈子的媒体,**模式非常有限。究其原因:
1. 果壳网目前所做的事情大多属于“科学普及”,科学普及没有那么强的时效性,也没那么强的用户粘性,用户主动登录获取知识的意愿非常有限。
2. 科学普及涉及到许多敏感内容,比如“冬虫夏草是否真的有效”、“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被**”,如果引入商业化的内容,比如广告,用户会对其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存在怀疑,这对一家泛科学社交网站来讲,无疑是**根基。
3. 果壳网的社交属性主要体现在“果壳小组”,但果壳小组的内容是不可控的,用户的属性划分也并不明显,这部分用户想要变现也非常难。
4. 果壳网需要多位编辑来维持网站的日常运营,人力成本比较高,目前果壳网的总员工数已达到90多人,其中有近一半员工在负责果壳网的日常运营、开发工作和商务化,另一半人员则在突破教育等新项目。
果壳网的难题它的小伙伴豆瓣和知乎也都在经历,这三家网站的共同特点就是“文艺、清新、不挣钱”,果壳和知乎同为在线问答网站Quora的中国学徒,Quora的领导者是Facebook前CTO Adam D'Angelo,这家网站今年4月刚获得了C轮8000万美元的**,估值达到了9亿美元,但Quora到目前都没有实现**,离IPO也是遥遥无期,而Quora的总员工数也达到了60多人。
豆瓣经常被贴上“慢公司”的标签,在分析师阑夕看来,豆瓣的发展方向和**模式都在用户的吵闹声中被定下了方向。豆瓣但凡想要深入社交领域的产品——如曾经深受重视的阿尔法城——都陷入庸碌无为,而只要是对兴趣的延伸和挖掘——如豆瓣阅读(读书的外延)、豆瓣FM(音乐的外延)——却又显得张力十足。
果壳和知乎则为Quora的本土化做了不同的打算,今年6月刚获得2200万美元B轮**的知乎继续在在线问答社区领域深耕,目前仍在扩大用户规模,在CEO周源看来,知乎目前还处于做大用户价值的阶段,**优先级并不高。Quora已经决定将在问答中插入广告,而知乎联合创始人成远此前也表示,未来知乎也将以广告**为主。
而果壳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下沉到行业,拼在线教育。有数据显示,2014年在线教育市场将突破1300亿元,其中成人教育市场占比将*大,K12和职业教育市场未来具有较大潜力,2015年将超过1500亿元。
果壳切入在线教育的点位于成人教育市场,选择了高端职业教育领域的MOOC学院作为突破点,这和果壳网的“理想化”和“高逼格”属性正好契合,但MOOC学院这个突破点的**模式未来还需要果壳团队多加探索,因为它同样并非“刚需”。
姬十三也表示,目前主要还是以积累用户为主,而关于MOOC学院的**模式也需要在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MOOC学院能否成为果壳商业化的破发点,还是未知数。
“理想主义”男人做商业化,其实是被“逼上梁山”
虽然很多人都会评论说,“姬十三越来越像一个商人了”,姬十三现在也更愿意以商人的角色自居,但从“理想主义者”转变为商人,姬十三走得并不轻松,更像是“逼上梁山”。
在2013年获得了B轮**后,对姬十三来讲,商业化其实是一个必须加快速度的事情,“虽然团队和投资人并未给我压力,但我必须要对团队和投资人负责。”果壳也开始加快了各种尝试,包括开发新的APP“研究生”以及MOOC学院。
在姬十三看来,MOOC学院虽然和果壳网相比更容易**,但他其实还没有想清楚**模式究竟该如何,“我们现在还在积累用户的阶段,既然大家都认定在线教育未来几年必定会爆发,我们商业模式也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姬十三现在更多地是作为果壳网的“精神领袖”,帮助团队的新项目制定发展目标,拓展对外的合作,果壳的新项目“研究生”APP也是姬十三带着小团队到各个医院去聊合作,“因为他们都更认我这个人,超过这个项目”,谈到和医院的合作,姬十三也显得有些疲惫,毕竟医院是事业单位,很多问题都比较棘手。
创业四年来,姬十三也慢慢适应了商人这个身份,现在姬十三在团队中主抓董事会沟通和资本关系、战略和大方向、重点项目的突破以及品牌市场和政府关系,和果壳网COO姚笛一起,越来越熟练地回答这些问题“你们挣钱吗、挣多少、怎么挣?科学传播和商业利益难道不冲突?”
果壳网的商业化重任主要压在了果壳网COO姚笛身上,作为化学系毕业的互联网人,姚笛在商业模式上比姬十三更有经验,6年前因为投稿和姬十三相识的姚笛现在经常被问的问题就是“你们挣钱吗、挣多少、怎么挣?科学传播和商业利益难道不冲突?”姚笛显然比姬十三更擅长回答这些问题。
创始团队
从早期创办NGO组织科学松鼠会到现在拓展商业品牌果壳网,姬十三的身边有着价值观相同的一帮小伙伴,他们中不少人都有着高学历,比如北大数学系博士、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博士等等。
果壳网COO姚笛,6年前因为投稿和姬十三相识,作为化学系毕业的互联网人,刚毕业就开始做“清风围棋网”,姚笛在商业模式上比姬十三更有经验,他也在果壳网商业化的道路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果壳网主编徐来(果壳账号:拇姬),此前曾在新京报任职,言辞犀利,也是一名资深的科学编辑。
果壳商务合作赵大伟,此前曾在新知客任职,做过5年的科普编辑,从果壳网创业初期便已经开始负责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