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无汤不欢?

2014-06-13来源 : 互联网

广州的都市白领对煲汤情有*钟。

广东人爱饮老*汤,什么花生煲鸡脚、青红萝卜煲排骨、党参煲猪脚等,老广州对汤的深情,不难理解,有谁能真正逃得过口舌**的强力推动呢?然而,对于初到广州甚至在广州待了十几二十年的异乡人来说,爱上汤,却没那么容易。他们会问:谁说——

饮食的地方性根深蒂固

周大鸣,人类学家,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祖籍湖南湘潭,来粤30年

跟一个嚼着槟榔的人类学家聊广府文化,倒是**次。“嚼槟榔是在湖南养成的习惯,跟烟瘾一样,不嚼就心慌。”周大鸣边说边把一只槟榔干塞进嘴里。即便来广州已经30年了,周大鸣还是喜欢吃湘菜,只是辣椒没有以前在家乡的时候吃得多了。“从小习惯的饮食是*顽固*难改变的。”

“如今广州的外来人口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人。广州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地方文化也正经历着种种变迁。市面上越来越多湘菜馆、川菜馆等外地菜进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外来的融合。”

周大鸣说:“我和太太都是湖南人。平时工作忙,很少煲汤。也没觉得广东汤是三餐里必不可少的东西。湖南人过年过节,讲究餐桌上有鸡、有鱼、有扣肉,每样菜一定是要伴以辣椒。汤却不讲究。鸡讲究清炖,主要是吃肉。鱼多是过油以后红烧。汤一般是清滚汤,是种点缀。这跟广东人很不一样。”离开湖南30年的周大鸣,对家乡菜念念不忘,与广东风俗的比较里,差异反而更加清晰:“在不同的仪式场合里,饮食有不同的意义。在湖南乡下,把去参加喜事叫‘去喝酒’;去参加丧事叫‘去吃肉’。大名鼎鼎的红烧肉*早多是在这种场合里出现。”

周大鸣觉得老*汤确实是广府文化里的一个典型标志:“当湘菜离开本土,来到广东异地生根,也变得需要尊重地方上的习惯。现在市面上的不少湘菜馆、陕西菜、东北菜馆也开始卖广东老*例汤,迎合本地消费人群。足见老*汤在广东不可动摇的饮食文化地位。”

不过根深蒂固的地方饮食特色也需要保育的土壤。周大鸣拿广东茶楼的早茶点心来做比方:“因为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的改变,喝早茶逐渐蜕变成老城区老人家的专属。广东一些特色茶点正在逐渐退出舞台。门市冷清的一个结果便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学做广东点心,这会造成它的消亡。”广东老*汤会不会也面临这种困境呢?现在年轻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还肯不肯像老一辈那样缓慢下来,煲一煲老*汤呢?这个问题恐怕只能交给时间去回答了。

我归根还是头西北狼

马家炜(化名),公务员,祖籍宁夏吴忠,来粤10年

马家炜刚来广州读书时,同学送他一个“西北狼”的外号。从宁夏到广州的**年,他基本上不与班上的任何人有过多的往来,*来*往,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抽烟,生硬、孤僻、高傲,像荒漠里孤*的狼。“其实,那是因为不适应。我在家乡的生长环境跟广州差异太大了。刚来的那一年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敌意,生涩得像个瓜蛋。”10年以后,马家炜笑着给了过去作一个解释。

马家炜怀念起家里的羊杂汤,眼里突然放出天真的光。家里过节宰羊,吹羊肺的任务经常交给他:“把面浆吹进羊肺子里,把肺里的空隙填实。一个小孩子要吹上三四个钟头。做好的羊杂汤里一定要放香菜、葱花,早上就着饼吃,香得很!”

在广州落地生根,转眼已经10年。“满大街的兰州拉面馆是我的救星。拌面、炒揪面、拉面……同事现在给我个新外号——‘面帮帮主’。整天拉着同事一起吃面。就着面喝的羊肉汤、牛骨汤也有,只是没家里的那种味道了。”如今的马家炜经历了许多,懂得了适应。

“广东人有跟西北人很不同的生活方式,饮食上有特色的东西也很多。不过老*汤我基本不喝。做饭基本是老婆管,她也不是广东人,两人都不讲究这个。心思放在工作上的时候多,没怎么想过这些细枝末节的事。”马家炜总结得冷静、理智。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