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不上市的华为和老干妈为何赢得赞赏

2014-11-02来源 : 互联网

中国企业热衷于上市,已是人尽皆知的是,只要能上市,不管内地还是香港,甚至远赴美国也在所不惜。但是,中国却有企业不愿意上市,并且还非常知名,那就是华为和老干妈。在上市氛围颇浓的中国,不愿意上市的华为和老干妈反倒受到了**的强烈赞赏。

我国**财经评论员叶檀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华为和老干妈不上市,但却赢得了掌声。叶檀认为,华为与老干妈不上市各有各的原因:华为不希望公众股东榨干公司理论,而需求可持续发展;老干妈则不愿意糊弄消费者与投资者。但华为与老干妈却殊途同归,不上市成了**企业管理的又一**案例。

以下是叶檀原文:

华为的任正非和老干妈的陶华碧,这两位成功的企业家提出共同的理念——不上市。理由刚好相反,《金融时报》报道,任正非近日在伦敦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公众)股东是贪婪的,他们希望尽早榨干公司的每一滴利润。而拥有这家公司的人则不会那么贪婪……我们之所以能超越同业竞争对手,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上市。”陶华碧说得更绝:“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有*你就拿,把*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两种截然相反的理由,奇怪地赢得一致的掌声,人们为有中国企业家终于不愿上市而感动莫名,这种古怪的企业家是稀有动物。同时,投资者幸灾乐祸地看待有些公司取消上市,为香港股票市场的公平拍手叫好,你可以上市,但你不能引诱、强迫投资者以高价购买。

投资者需要***而诚信的公司,任正非与陶华碧两者兼备,迄今为止没有产品质量丑闻、高管不诚信等信息曝光。

两家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也是市场化的典型。笔者曾经询问离开华为的高管,没有人抱怨,相同的赞誉是,中国*具有**市场色彩的公司,一切以前线销售为指针。中国有众多**化公司,但**化到真正与当地水**融,如麦当劳、丰田一样融入当地体制与文化,华为是**家。

1987年华为创立时,初始投资仅为2.1万元,2013年,华为营收超越瑞典公司爱立信,跃居***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当年利润同比跳增34%,达到210亿元,自2011年利润大幅下滑以来连续第二年录得强劲增长,营收增长9%,达到2390亿元,基本与前一年持平。华为希望2018年营收达到700亿美元,实现年均增幅15%~18%。这是个艰难的目标,取决于国内的4G投资,与华为移动终端能否占领市场。

华为有正确的激励机制,由制度而非个人担保机制的执行力。公司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今年3月,华为首次揭开持股面纱,《金融时报》披露,华为150000名员工中,有80000人加入了持股计划,该计划当前对于公司股票的定价为每股5.42元。去年每股分得的红利为1.41元,相当于以当前的价格买入将获得26%的收益率。自该计划于1997年引入以来,华为股票价格的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五倍——同期深圳股票市场的涨幅为250%。

华为还有准金股制度,任正非仅持有华为约1.4%的股份,但他享有公司一票否决权,以保证决策效率。这与英国撒切尔夫人时代的国企改革异曲同工,*大限度地激发动力,同时保持决策效率与公平,金股制是*好的办法。

老干妈则以另一种方式闯进**市场,这家公司符合巴菲特喜欢的公司类型。

处于四面丛林的传统制造业,老干妈坚守现金为王、现货现款原则,绝不玩提前确认收入、赊销那一套,其增长都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增长。1998年产值5014万元,2013年产值37.2亿元,15年产值增长了74倍。1998年上缴税收329万,2013年上缴税收5.1亿元,15年间增长155倍。与其财务原则对应,是其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和现款现货的经营原则,固执到近乎偏执的理念,一分*一分货,没有大经销商拥有特权。

这家传统企业没有向海外并购,而是保持产品风味虏获顾客的舌尖,随着华人走遍**,老干妈自然而然地走向了**。老干妈固执并不保守,为了保护品牌公司全部注册商标达114个,一年花2000万元以上打假,有公司官网,在网上行销**。

坚守原则绝不妥协,真金白银不糊弄消费者与投资者,当一家企业吝惜向公众出售股权而宁愿自持,一家公司宁愿拒绝领导建议上市的关怀,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了解公司的内部人士给予公司高估值。这一传统诚信理念,与目前上市成风文化相映成趣,激发出公众发自心底的追捧。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